《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本刊專訪 > 為了黃克誠將軍的遺愿 ——訪本會名譽會長、江蘇省委原書記韓培信
為了黃克誠將軍的遺愿 ——訪本會名譽會長、江蘇省委原書記韓培信
作者:竇娟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11-21 瀏覽次數:8326
難忘八灘戰斗
懷著對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崇敬之情走進濱海八灘鎮,我內心充滿喜悅。連接327省道和鎮區的金八灘大道、銀八灘大道兩側,近幾年落戶的民營企業正熱火朝天地建設著。鎮區內,金八灘新城建設項目、老街改造項目、新住宅小區建設項目現場,挖掘機、推土機、渣土運輸車、攪拌機的響聲匯成了一曲動聽的交響樂。“咔噠咔噠”,按下快門,一張張照片為我記錄下了今日發展中的八灘……
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今年已91歲高齡的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名譽會長、江蘇省委原書記韓培信特別開心,他笑著說:“黃老(黃克誠)如果看到今天的八灘,一定非常高興。”
日軍的機槍瘋狂地從磚墻槍眼向外掃射,一顆照明彈從敵人據點打出,把黑夜照得像白晝一樣。因為是近戰,我軍的迫擊炮無法發射,于是決定用火攻。戰士們把蘸了煤油的棉花團綁在馬尾手榴彈和長竹竿上,扔進日軍據守的院子和房頂,大火熊熊燃燒,把半邊天都映紅了。談起八灘戰斗的情景,韓培信仍然記憶猶新。
這是1943年3月30日午夜的八灘鎮。這年2月至4月間,蘇北抗日根據地進入最艱難的時期,日偽軍集中兩萬余兵力發動了空前規模的第三次大掃蕩,企圖一舉殲滅我鹽阜區黨政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日軍繼占領阜寧、東坎后,又攻占八灘等地。我軍乘敵人在八灘立足未穩,一舉贏得了八灘攻擊戰的勝利,解放了八灘。
“八灘攻擊戰能夠快速贏得勝利,有一個重要原因。”韓老回憶道。
為了對付日偽軍的大掃蕩,時任八灘區長、代區委書記的韓培信被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叫去,黃克誠當面命令:“為了不讓敵人建立堅固據點,要迅速拆光八灘鎮!”
“當時的八灘,是阜東縣(現濱海縣)境內第二大鎮,是濱海海鹽集散地,盛產五醍漿大曲酒,享譽省內外,素有‘金東坎’‘銀八灘’美稱。接到這個命令,我非常猶豫。”韓老說。八灘區在敵后是我軍的大后方,新四軍的兵工廠、被服廠、后方醫院,鹽阜老區的《鹽阜大眾報》印刷廠都設在這里,新四軍三師師部、區黨委機關一度也駐在八灘。因此,八灘的軍事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敵人在這里安上據點,對我軍后方單位威脅很大。
“黃克誠看出了我的猶豫,他斬釘截鐵地說:‘韓培信,你必須執行命令,今天拆你一個銀八灘,等革命勝利后還你一個金八灘!’那擲地有聲的命令至今還回蕩在我的耳邊。”于是韓培信不再顧慮,在三天的期限內,帶領群眾把八灘鎮主要建筑全部拆除,致使日偽軍雖占領了八灘,卻處處撲空,難以立足。沒多久,八灘就被我軍勝利解放。
“被拆房屋的群眾沒哭的,沒鬧的,沒有討價還價的,可見老區群眾的抗日熱情之高,為了打鬼子心甘情愿作出巨大犧牲。”講到這里,韓老非常感慨。
實現黃老遺愿
時過境遷,1983年的一天,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的韓培信,聽說黃老住院,他趕忙去找黃老的夫人唐棣華同志,經她聯系,韓培信在醫院見到了黃老。
一見到韓培信,黃老就握住他的手,笑著問:“當年叫你拆掉銀八灘,說等革命勝利后還你一個金八灘。你現在當了省委書記,金八灘還了沒有?”
韓培信深感慚愧地回答道:“因為長期受‘左’的思想束縛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加之經濟比較薄弱,八灘基本上還是農業經濟,生產力發展緩慢,貧困落后的狀況未能從根本上改變。”
看著黃老臉上的遺憾,韓培信緊握黃老的手,當即保證:“請您放心,我們一定要乘改革開放的東風,把這個地區的工作做好,讓八灘人民富裕起來,讓鹽阜人民和蘇北人民都富裕起來。”那一晚,韓培信夜不能寐。
回到南京后,韓培信隨即到鹽城去搞調查研究,在干部大會上提出了“加快發展蘇北,積極提高蘇南”的區域發展戰略;并提出了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即江蘇要靠發展農副業生產為主,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搞好工業,農業重點要搞好水利建設。他鼓勵大家說:“大家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讓江蘇人民都富起來,不搞兩極分化。”他決定讓蘇南富裕縣對口掛鉤支援蘇北13個貧困縣,由省財政廳召開一次13個貧困縣工作會議,專門協調解決財政困難。他多次在大會上動員省委干部要支援蘇北,幫助蘇北人民脫貧致富。為了起到帶頭示范作用,他想方設法做通了妻子和長子韓建華的思想工作,派建華到濱海支援老區建設。
韓培信
在“文革”中,韓建華被下放當了農民,后來參軍退伍回來,在揚州柴油機廠先當工人,后當團委書記,自己又努力考上航天學院,畢業后分配到航天工業部駐南京的七機局,當時剛剛提升為副處級。
開始,韓建華有些猶豫地說:“爸媽讓我帶頭去支援貧困地區的用意我懂,不過,我個人感覺這真像從天上跌到地下。”韓培信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還講了黃克誠要向老區人民還“金八灘”的心愿。韓建華很快想通了,讓貧瘠之地變為富裕之鄉更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韓培信對兒子說:“黃老年事已高,在醫院里還記掛著‘還你一個金八灘’的諾言,希望你帶個頭掛職下派,努力把八灘的經濟搞上去,實現老一輩的理想。”
韓建華出任濱海縣副縣長,他不負眾望,在縣委的支持下,把企業管理的專業知識應用到扶貧工作中,按縣委決定建設發電廠,恢復江蘇名酒八灘五醍漿,抓企業管理,提高了很多鄉鎮企業的管理水平,三年內使這些企業創產值一個億。八灘很快就起了變化。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八灘更是走上了經濟振興之路,老鎮區改造,新鎮區開發,水泥路面鋪設,自來水、液化氣、下水管網、程控電話網齊全,公交線路村村通,居民生活基本實現現代化。現在的八灘,經濟發達,整潔文明,猶如黃海之濱的一顆明珠,光彩照人。它擁有幾百家企業,是蘇北的工業強鎮,商業大鎮,也是江蘇省百強名鎮之一。
“金八灘”之愿終于還了,黃老的遺愿實現了,但韓老的心愿是不是完成了呢?
心系革命老區
2011年10月,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收到了韓老在一份文件上的批示,在批示中他指出:“新四軍重建軍部后,沒有華中根據地的建設,沒有華中根據地對軍隊的支持和廣大人民支援軍隊,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韓老憂心忡忡地說:“我的家鄉蘇北,過去是古戰場,抗戰時期人民是那么英勇,如今卻還沒有脫掉貧困的帽子。我們還一個‘金八灘’遠遠不夠,我們要還老區人民一百個、一千個‘金八灘’,這是我們前赴后繼的事業。”
就像82位新四軍烈士殉國之地淮安劉老莊鄉,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十分滯后。直到2005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1900元,全省1011個經濟薄弱村,該鄉10個村中有9個村名列其中。
面對這種狀況,時任江蘇省老促會名譽會長的韓培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讓革命老區脫貧,2006年2月28日,他和江蘇省老促會理事長、原副省長凌啟鴻聯名給時任省委書記李源潮、省長梁保華寫信,提出省委、省政府應將幫扶劉老莊鄉列為全省扶貧工作重點的建議。李源潮批示:“贊成對劉老莊鄉重點扶貧。”梁保華批示:“贊成將劉老莊鄉列為重點幫扶的鄉鎮,請扶貧辦牽頭,提出具體幫扶措施,省政府從政策扶持方面予以傾斜。”省委書記和省長都就幫助劉老莊鄉加快發展作出批示,這樣的關心力度在江蘇扶貧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當記者踏上劉老莊鄉的土地,提起韓培信的名字,群眾無論男女老少,個個都面帶感激之情。因為正是韓老和凌老的這封信開啟了劉老莊鄉改天換地、脫貧致富的大門。劉老莊這個紅色革命之鄉的發展得到了領導的高度重視,譜寫了日新月異的發展新篇章。
省政府辦公廳對劉老莊展開整鄉推進式幫扶。在省政府辦公廳牽頭下,省扶貧辦和省農林廳、農業資源開發局、民政廳等20多個單位領導先后到劉老莊鄉進行幫扶。省政府辦公廳24個處室負責人與劉老莊鄉9個村進行“處村掛鉤”幫扶。省委駐淮陰扶貧工作隊幫助劉老莊鄉解決了許多發展難題。市直20多個部門共同走進劉老莊,謀劃老區跨越發展之策。在淮陰區,只要是促進劉老莊鄉發展的項目,區委、區政府都是立即辦理,而且配套資金全部由區財政承擔。此外,省老促會一直把劉老莊鄉作為聯系點,多次會同市老促會、區老促會深入劉老莊鄉調研,為劉老莊鄉發展辦了大量實事。
短短幾年,劉老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列為新農村建設試點單位,建成了一流的中小學,獲批為省農村示范衛生院,在全市率先實現村村通公交;涌現出江蘇吉美生態示范園、淮安騰奧紡織有限公司、紅星廣場、紅色家園等經濟、社會建設新亮點;發展了高效農業、設施農業,引來了億元工業項目,解決了農民就近就業等問題,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韓培信多次來到劉老莊鄉,每次他都為劉老莊的新變化感到歡欣鼓舞,并為劉老莊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獻計獻策,幫助解決。
面對劉老莊的變化,韓培信沒有止步,他說:“我們要總結劉老莊的成功經驗,將其推廣到全省的貧窮老區,讓老區富起來,讓老區人民生活好起來!”
情牽家鄉蘇北
對家鄉蘇北,韓老有著夢一般的情結。1921年秋,韓培信出生在響水鎮上的一間茅草棚里,六歲他就成了孤兒,與13歲的姐姐相依為命。姐姐出嫁后,家境稍好的二叔和二嬸收養了韓培信。心地善良的二叔、二嬸對待韓培信視同己出,他們省吃儉用送韓培信去讀私塾、小學。叔嬸無私的愛讓他覺得天下窮苦人是一家。1939年,新四軍在蘇北建立了第一塊根據地,韓培信在根據地辦事處做文書工作。1940年,19歲的韓培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后,他開始了在鹽阜地區的革命生涯,先后擔任阜東縣八灘區區長,振東區區長、區委書記等職務,在很多次戰斗中,他與死亡擦肩而過。正是因為這些經歷,韓老和家鄉猶如骨肉相連的親人般心心相印。
2000年8月30日,家鄉遭遇百年未遇的洪澇災害,韓老聞訊后心急如焚,寢食不安,立即組織包括自己捐獻的一大批過冬棉衣和日用品,和夫人一起及時送到災民手中,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家鄉人民的心坎上。2003年,原省道308線改造急需資金,韓老當時人在北京醫院查病,聞訊后,不顧年老體弱,專程到有關部門多方爭取了5000多萬元資金,解決了燃眉之急,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如今,家鄉人民走在寬闊平坦的308省道等道路上時,心頭都會涌起對韓老的感激之情。
“我要以韓培信爺爺這位杰出的校友為榜樣,學習他大愛無私的博大情懷,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后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學生代表張乃文激昂洪亮的聲音從韓培信母校響水中心小學四樓會議室傳出,這里正在舉行2012年韓培信教育基金會資助金發放儀式。今年,又有198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拿到了資助金。
韓培信出生三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六歲時,貧病交加的母親又撒手人寰。正是因為這樣的人生經歷,韓老對孤兒有著一種特別的情緣。2006年9月,韓老用自己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82.08萬元,設立了“江蘇韓培信扶持響水孤兒貧困學生教育基金”。10月8日,基金會舉行揭牌暨捐贈儀式,全縣首批30名貧困生現場接受捐助。2006年底,韓老在家鄉響水召開首屆韓培信扶持響水孤兒貧困學生教育基金會理事會。會上,他飽含深情地說:“我是一名孤兒,我更能理解一名孤兒失去父母疼愛的凄苦,缺少關懷的悲涼。我把我的稿費,逢年過節、生日、生病組織上關心以及親朋戰友給我的慰問金,子女的孝敬錢積攢起來,成立這個基金會,就是要讓更多的孤兒不再孤獨,讓他們有學上,有衣穿,享受到社會的溫暖。”受資助的孤兒王夢夢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和夢想,聽后,韓老走過去摟著王夢夢說:“孩子,你的未來不是夢,我要資助你上大學,讀博士!”這個情景讓在場的所有人動容。場上頓時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對韓老的敬重和感激。
自基金會運作以來,韓老個人累計捐入201.69萬元。在韓老的感召下,省慈善總會、省國投公司、江蘇南京建工集團基礎工程公司等單位紛紛向基金會捐款,縣里的頭罾鹽場、裕廊化工等單位也慷慨解囊。目前,基金會共籌集資金684.09萬余元,累計有孤兒、貧困兒童1623人次受到資助,資助金額共計165.3萬元。
在和韓老交談中,記者總能感受到他對黨的感激,對國家前途的關注以及對困難群眾的關心。“我是孤兒出身,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一切。”這是韓老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談到黨的工作,韓老動情地說:“當前我們還是要特別重視改善民生,維護好、保障好群眾的利益。讓那些居無屋、病缺醫、學難上的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韓老戴著眼鏡,手中拿著一沓貧困學生的來信,認真地看著。這個畫面讓我十分感動。生命不息,奉獻不止,這就是91歲韓老的人生寫照。祝福您,韓老,您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我們也衷心期盼您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