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紅色景點 > 助力家鄉脫貧:仲躋和在行動
助力家鄉脫貧:仲躋和在行動
作者:嚴德本 印玉文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31 瀏覽次數:8327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擁有多少身家,而在于他為社會作出了多少貢獻。一個扶貧幫困的人,才是贏得人心的好人”。這是江蘇蘇中革命老區榮獲“中國好人”、江蘇“最美退伍軍人”榮譽稱號的海安市海迅集團董事長、海安老促會理事仲躋和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海迅集團董事長仲躋和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擁有多少身家,而在于他為社會作出了多少貢獻。一個扶貧幫困的人,才是贏得人心的好人”。這是江蘇蘇中革命老區榮獲“中國好人”、江蘇“最美退伍軍人”榮譽稱號的海安市海迅集團董事長、海安老促會理事仲躋和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仲躋和是海安老區草根創業標兵。1978年,他高中畢業后入伍,在武警部隊從戰士當到了班長。1983年,他因病退伍回家進入鄉辦企業,先做供銷員,再做企業廠長。經過20多年的艱苦拼搏,他把一個只有20多名工人,年產值幾十萬元的鄉辦小企業,發展成為擁有資產4億多元,員工650人,年產值10億元,利稅1億多元的中型企業。他的企業分別位于海安開發區、北京通州聚富苑開發區、天津微電子工業園中,員工中有60%以上是家鄉農村青年、退伍軍人。
一份情懷:把真情送給戰友
海迅集團的雙擁活動室內,有一面“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深”的錦旗,有一塊“擁軍模范、創業先鋒”的榮譽匾,有一件“乘風破浪海迅人”的水晶工藝品,這是近些年武警海安中隊、人武部贈送的,也是仲躋和愛國擁軍辦實事的見證。
由于仲躋和當過兵,創辦企業致富后,他首先萌發了幫助駐軍官兵辦實事的念頭。2002年,他帶著管理人員到海門邊防三團軍訓。晚上他看到幾十個戰士圍著一臺黑白電視機看電視,第二天就花1萬多元,為邊防三團購置了4臺25英寸彩電。
2004年,仲躋和得知武警海安消防大隊文化經費不足,“八一”節前夕,他帶著3萬元人民幣前去慰問。大隊領導留仲躋和與戰友們共進晚餐,平時滴酒不沾的他禁不住戰友們的一片盛情,在食堂內喝下半斤多白酒。后來,有同事問他:“董事長,你平時不飲酒,為什么到警營就開戒啦?”仲躋和回答:“和戰友們坐在一起,我就感覺自己回到了當兵的年代,不和戰友們碰上幾杯,我就感到不像一個當兵的人。”
2006年,縣雙擁領導小組組織企業與海安駐軍結對共建,海迅集團和武警海安中隊成為共建單位。當年的7月29日,仲躋和帶著50多名管理人員到武警中隊慰問,送上1萬元慰問金和他的100本散文新著。中隊領導回贈了“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深”的錦旗。
2006年11月11日,仲躋和帶領60多名管理人員去武警中隊軍訓。在和中隊領導交談中得知中隊有10名士兵即將退伍,他當即邀請中隊領導帶領10名退伍士兵去海迅集團作客。11月22日下午,10名退伍士兵在指導員顧寶亮的帶領下來到海迅集團,董事長仲躋和像迎接貴賓一樣親自到廠門口迎接。在會議室里,他向戰友們介紹了集團的發展概況及自己退伍回鄉創業的經歷和體會,并陪同戰友們到車間參觀。晚上,他設宴為戰友們送行,并送上慰問金1萬元。退伍士兵們激動地說:“仲總是我們的好戰友,更是我們回鄉創業的榜樣。”當中隊領導問仲躋和能否接納退伍士兵來海迅工作時,仲躋和當即表示“隨時歡迎”。后來,家住淮安的退伍戰士許峰就來到了公司工作,現已成為一家子公司的生產部長。
武警海安中隊原指導員,現任武警南通支隊警務部部長顧寶亮曾這樣評價仲躋和:“他與武警官兵感情最深,他和武警官兵情誼最濃,他為武警官兵辦事最實。”由于多年擁軍辦實事,2012年至2019年,仲躋和先后8次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軍分區聯合表彰為“南通市愛國擁軍模范”。
一顆愛心:把關愛獻給弱勢群體
仲躋和創辦企業致富后,總是熱心公益事業,關心弱勢群體。
自1994年起,仲躋和每年春節都去慰問西場敬老院五保老人,19年從不間斷。仲躋和每年除給敬老院5000元左右慰問金外,還為五保老人精心挑選慰問品,或是茶食,或是脆餅,或是水果,或是魚肉,或是內衣,或是洗滌用品,年年總不一樣。每次去慰問,他都要親自將慰問品發放到每一個五保老人的手上。
1996年,敬老院為五保老人建宿舍樓,仲躋和捐資10萬元。
2011年“七一”,仲躋和組織集團全體黨員捐款8000元,為100多名五保老人每人送去一份禮品。全體黨員還為老人們表演了文藝節目,幫老人打掃衛生,梳洗頭發,修剪指甲。一位老人激動地說:“海迅的老板有愛心,海迅的伢兒真孝順。”
25年來,仲躋和累計慰問西場敬老院五保老人120多萬元。
為了發揚互助精神,救助遭遇特殊困難的員工,他發起成立了“海迅愛心基金”。管理人員每月捐工資的6%,普通員工每月捐工資的3%,目前愛心基金已募集資金15萬元,已救助特困職工4人,每人1萬元。
2010年,西場初中學生俞樹惠患白血病,需要一大筆醫療費用。仲躋和得知情況后,立即動員企業員工捐款,海安廠區300多名員工,捐款2萬元,他本人捐款5000元,學生家長送來錦旗。
2011年,集團職工蔣加明的兒子患病需要手術費8萬元,他動員海安廠區全體員工捐款3萬多元。
2011年,縣慈善基金會成立,仲躋和慷慨捐款50萬元,獲得“海安縣慈善明星”稱號。
2012 年以來,他每年向家鄉扶貧工程項目捐助6萬元,用于創辦“扶貧車間”“扶貧工坊”。
一腔真誠:把惠果獻給父老鄉親
面對紅紅火火的鄉村振興大潮,仲躋和萌發了投身新農村建設,改善家鄉生態環境,造福父老鄉親的念頭。2006年他捐款125萬元,流轉土地120畝,建起了壯志農業生態示范園,讓鄉鄰告別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時代,由農民變為農業工人,進園做工拿工資。鄰近的村民或在生態葡萄園整枝施肥、采購葡萄,或在怡心園農莊做餐飲服務,或在園內飼養家禽。近兩年,仲躋和又投資2000多萬元,建起集觀光度假、娛樂休閑、農家美食、美德教育、農耕講座、健康文化,社會實踐于一體的蓉和怡心園“農家樂”生態旅游項目,成為“海安縣四星級農家樂”“南通市自駕游基地”“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游點”“國家AA級旅游景點”,年接待游客10萬人。
目前,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的青磚黛瓦,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的游客接待中心即將竣工,蓉和怡心園的形象為之一新。
原西場鎮洪旺村是海安縣的20個貧困村之一。2007年村級經濟收入31560.24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只有6761元,46戶貧困家庭人均純收入只有1180元。2008年,縣政府安排海迅集團與洪旺村共建。為了幫助村級發展經濟,仲躋和出資4萬元,幫助該村建起紙品加工廠,并作為海迅集團產品包裝材料的定點供應商。此舉為村民人均增加收入150元。到2010年底,該村村級經濟總收入達239182.11元,比2007年凈增207621.87元,增長657.96%。貧困家庭人均純收入1680元,比2007 年增加500元,增長42.4%。
2009年,洪旺村創建縣級衛生村,仲躋和資助1萬多元幫助清淤河道,購買垃圾箱。
2018年來,他流轉土地500畝,建設惠農家庭農場,擔當試種新品種生態稻、良種麥,平價出賣給農戶,讓農民穩賺“高產糧”鈔票,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穩拿“務工薪酬”,還特別設立貧困戶每天出勤“多拿5元的出勤獎”,讓“扶貧+扶志”落地開花。他特別承諾:貧困戶1人來就業,脫貧;兩人來就業,小康。2019年,家鄉的22戶貧困戶全部脫去“貧困帽”。
仲躋和獲評“中國好人”后,省電視臺記者采訪他時,詢問:“你扶貧幫困、資助公益事業為什么總是這么大方?”仲躋和真情地說:“有人找你資助,是對你的信任,你有能力資助別人,為社會奉獻一份愛心,也是一份責任。”這也許就是仲躋和無怨無悔地實施扶貧行動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