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最美退役軍人顧平為烈士守靈四十載
最美退役軍人顧平為烈士守靈四十載
作者:張長虎 虞忠輝 責任編輯:姚云炤 孫加永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3-03-30 瀏覽次數:8329
顧平(左)正帶領三倉小學少先隊員為粟裕大將掃墓
顧平,1957年5月生,1981年退伍后主動要求到沒有編制的鄉鎮陵園工作,守護烈士英靈,傳承紅色文化。
2017年,他退而不休,主動擔任陵園顧問,廢寢忘食整理完成2238名烈士名錄,被“中華英烈網”采錄。2019年起,他志愿擔任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百姓名嘴”,每年進機關學校、下農村社區宣講100余場,播撒紅色火種。
顧平守護烈士英靈40載,先后被評為“全國紅色文物保護感動人物”“江蘇省雙擁先進個人”“江蘇好人”,2022年7月被退役軍人事務部聘為全國老兵宣講團成員。
江蘇省東臺市三倉烈士陵園是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隨著清明節的臨近,該烈士陵園原主任顧平顯得格外忙碌。他每天7點左右就到單位,準備講解材料,最多一天接待4000多人次,講解10多場次,有時忙得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甘守清貧,為烈士“守陵”
1981年,24歲顧平退伍回鄉,當時有不少熱門單位主動要他,但經歷過生死考驗、對軍隊有著特殊情結的他,得知地方政府擴建烈士陵園的決定,主動提出:“我要到陵園去為烈士‘站崗’,為傳承紅色文化盡一份力。”
三倉烈士陵園當時是一個鄉鎮陵園,僅有1945年修建的烈士亭和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碑,條件非常簡陋。沒有房屋,顧平借來油布搭建工棚,沒有水就打磚井,沒有電就用馬燈照明,沒有資金就憑當時三倉公社黨委開具的介紹信到各單位請求支援。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于建成了烈士塔,解放軍總后勤部原政委、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周克玉上將為塔命名,并親題“蘇中人民抗日烈士紀念塔”。
三倉烈士陵園的工資待遇不高,擁有多年工作經驗、具有會計師職稱的顧平有多次機會可以跳槽離開,但他都不為所動。經過多年的努力,三倉烈士陵園由原占地面積2.34畝,擴展到現在的64.7畝,形成了“抗日烈士”、粟裕將軍、東臺英烈、新四軍一師等主題系列建筑群,成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首批免費開放單位,并被授予學校德育基地、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等稱號。
顧平(前排)正在為東臺市雙語學校師生宣講新四軍在東臺英勇抗敵的故事
虔誠篤實,用初心守“家”
2017年5月,顧平到了退休年齡。陵園領導舍不得顧平離開,他也割舍不下與陵園的感情,于是,他退而不休,擔任陵園顧問。顧平在報紙、網站等媒體公開發布征集史料的信息,奔赴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征集文物。2000年他與東臺市黨史部門和東臺市電視臺的同志一起去上海、蘇州等地征集文物,一位新四軍老戰士最初只愿提供復印件。一次不行二次再來,經過多次登門溝通,終于用老區人民的真誠感動了對方,對方將18件戰爭年代用過的珍貴文物全部捐給三倉烈士陵園。經過大家多年來的不懈努力,陵園內現擁有新四軍東進塑像、粟裕將軍生前用過的物品、退役的殲-6戰斗機、榴彈炮等大小展品2000多件,陵園展品得到豐富。
顧平廢寢忘食整理烈士名錄,完成收錄2238名烈士資料的烈士名錄,并被錄入退役軍人事務部主辦的“中華英烈網”。經常有本地和外省、市烈士后人慕名找他查找烈士資料,幾年來他為3名無名烈士找到了親人。2017年11月,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特邀顧平赴北京參加紀念新四軍成立80周年大會、紀念粟裕誕辰110周年大會并作發言。
2019年,陵園新建新四軍廉政建設展示館,顧平編寫布展大綱、擔任講解員,一個夏天就講解了200多場。“初心廣場”布展時間緊、任務重,他挑燈夜戰,夜以繼日,他還請粟裕大將生前秘書鞠開將軍為初心廣場題詞:“黨心鑄鐵軍魂”。修繕新四軍槍械所期間,他又請原北京軍區副司令粟戎生中將和國務院辦公廳書法協會原秘書長黃寒冰為槍械所題寫楹聯。
顧平正在整理編輯東臺市烈士英名錄
百姓名嘴,為歷史“發聲”
三倉烈士陵園是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前來掃墓的各界人士多達30多萬人次,接待、宣傳、講解的任務十分繁重。2019年年初,市紀委監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指導東臺市在三倉烈士陵園建設新四軍廉政建設展示館,顧平幫助編寫布展大綱。2019年5月,包含三倉新四軍廉政建設展示館、安豐古街清風館、東臺村史館黨風廉政教育基地在內的全市首條廉政文化教育專線正式對外開放,顧平又擔任三倉新四軍廉政建設展示館講解員。
顧平是三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一名理論宣講志愿者,每天不是在陵園就是走村場、進學校,每年宣講紅色文化百余場;他積極參加“草根”宣講,被東臺市委組織部聘為“黨員教育先鋒師資”;顧平還是東臺市新四軍研究會會員,抗戰勝利75周年時,他帶著7篇論文參加南通市和東臺市研究會召開的研討會,其中1篇獲得優秀論文獎。為適應形勢發展,顧平自學電腦,與廣州新四軍研究會聯合辦網站近10年,每年編輯上傳100多篇弘揚鐵軍精神文章,宣傳紅色三倉,2020年被廣州新四軍研究會授予“傳承鐵軍精神獎”。
顧平還擔任東臺市好人緣助殘協會三倉志愿隊隊長,2020年調查摸底殘疾人1491人,走訪“一戶多殘”家庭15戶,重點慰問“一戶多殘”家庭5戶。有時志愿服務隊人手不足,他就用摩托車載著愛人走村串巷,去幫助村民解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