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紅色景點 > 走進“將軍村”——祁大莊
走進“將軍村”——祁大莊
作者:劉國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2-14 瀏覽次數:8404
新中國建立后,祁大莊先后岀了祁正祥、祁亞虎兩位將軍。因此,祁大莊又被人們譽為“將軍村”。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我驅車來到淮安市淮安區石塘鎮祁大莊村。
祁大莊位于頭涵洞尾處兩邊,斷斷續續有二里路長。革命戰爭年代,祁大莊人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進行頑強不屈的斗爭。孫亦貴、李學成等游擊隊員,經常夜行幾十里,到敵占區開展斗爭,搞得敵人昏頭轉向。在黃土橋事件中,22歲的劉榮林肚子被子彈打穿,血流滿地,他強忍劇痛,仍與來犯日軍進行殊死搏斗,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1942年,日偽軍為了控制祁大莊,在莊子西邊強拉民夫,筑了一個土圍,派偽軍駐守。一次,一小隊偽軍準備到盧莊搶糧搶物,游擊隊員劉少山得知這一情報后,已來不及和黨組織聯系,便一人扛起土炮,埋伏在黃碼莊旁一處沒有水的河溝里,當敵人走近時立即開了炮。可在開第二炮時,因不慎火繩靠上了火藥,頓時燃燒起來,他衣服全部著了火,像是一個火人。敵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怕有埋伏,立即往回逃命。劉少山乘機跑到豆腐莊(黨組織聯系點),經新四軍流動醫院及時救治,才保住了命。解放戰爭中,一次共產黨員衡玉舉和兩個游擊隊員被幾十個還鄉團包圍在兩塊玉米地里,其中一人在擊斃一名匪首時暴露了目標,遭攻擊當場犧牲。衡玉舉為了掩護另一個游擊隊員脫險,拉響手榴彈壯烈犧牲。
新中國建立后,祁大莊先后岀了祁正祥、祁亞虎兩位將軍。因此,祁大莊又被人們譽為“將軍村”。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祁大莊人更是以敢闖敢干聞名。村民劉淮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劉淮平岀生在一個貧困家庭,父親靠推小車賣西瓜供他上學。他在鹽城工學院畢業不久,自己創業,在鹽城租廠房,創辦了科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經過多年打拼,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銷到埃及、越南、澳大利亞等13個國家。如今他不僅被評為中國環保產業優秀企業家、全國建材行業勞動模范、江蘇省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 還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這天,當我到了村頭時,正好碰到一個遠房親戚王三。他正在清理二支河道的垃圾,打招呼之后他就把我帶到他家看看。王三家過去情況我知道,他兄妹多,一家好幾口人住三間泥草屋。如今,他和弟弟兩人每人蓋了一幢小別墅。王三現在是河道清潔工,財政每月發工資。他還承包了90多畝耕地,成了種田大戶。他笑著對我說:“現在每年收入八九萬元,吃穿不愁還有結余,真是做夢也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其實不只是王三家變化了,大家都在變。我站在王三家門口向東看,一排好多戶人家全部是樓房和小別墅。我走近一戶姓孫的人家,這是一幢兩層小別墅,院子東南角是人造假山,院內還有盆景、花卉等。他告訴我在城里還買了商品房,買了小汽車。
令我贊嘆不已的哪止這一戶啊?在蔡大溝邊上有一戶人家,房子前后有好幾分地,長的全是花木,有臘梅、春梅、廣玉蘭、櫻花、桃樹、月季、桂花等,一年四季花不盡。院內不僅有假山,還有小橋流水,魚兒在水中嬉戲。進入室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水畫,旁邊是書房、電腦室、娛樂室,樓上還有健身房、卡拉ok廳、舞廳,車庫里有小汽車,一家人不是神仙勝似仙。
此時,我想到南劉村小組去看看。南劉村小組位于祁大莊南端,這個組過去很窮,困難時期,許多人都外岀逃荒,一些野狗常跑到這里來,拉的屎隨處可見,因此被人們稱為“狗屎莊”。這次我沿著水泥路向南走,到了這個莊子,看到原來的老莊溝已不存在,鎮村統一規劃,前后兩排全是樓房和小別墅。此時一戶人家門口還響起了陣陣鞭炮聲,爐火正旺,鍋里熱氣騰騰。旁邊盆里雞鴨魚肉堆成尖,還有海參魷魚。一旁的男女有說有笑,聽旁邊人說他們正在準備壽宴。
村貌變化了,也改變了這里的投資環境。前幾年,從浙江引來了一個客商,在村部旁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廠房,村民們不用外岀,在家門口就可以上班掙錢。在廠房東邊的不遠處,還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房子,這是祁大莊養雞合作社。我走進去看看,里面的雞舍一排排的,整整齊齊,上下好幾層,此時工人們有的正在打掃雞舍,有的在給雞喂食。忽然耳邊傳來了一陣喇叭聲,工人們告訴我,這是汽車來運雞蛋的。我看到,這里共有大小5個養雞場,每年生產雞蛋超過60萬斤,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銷往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僅此一項,每年可增收100多萬元。我想,在新農村建設中,這個偏遠小村勤勞致富,開辟市場,其奮斗精神真是難能可貴。
如果說養雞場是祁大莊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更多的是給人們一種創新的啟迪,那么,祁大莊的針織加工則引起我更多的想象。我走進一戶人家,有好幾個六七十歲的老奶奶,手里拿著針線,有的還帶著老花鏡,給“小鳥點睛”,給帽子繡花。在另一處加工點,城里來的師傅正在教村民如何提高繡藝。滿屋的學員,多數是婦女。很難想象,這些昔日里只知道做飯喂豬下田干活,累得連手指都伸不直的農家婦女,如今能繡岀精美的物品,使加工的產品銷往全國,走向海外。
經濟的發展,人們不會忘記村里兩個勞務輸岀公司作岀的貢獻。這兩個公司,人雖不多,但他們長年在外,與大中城市的用人單位聯系,還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并吸引周圍許多鄉鎮剩余勞動力來報名。人多了,公司還直接承攬工程干,使公司增加了收入,上交國家稅收也不斷增加。
2018年,黨中央發布一號文件,推動了土地流轉給種田大戶,得到的補償遠高于自己的耕種,同時又有利于農業機械化和科技的投入。村里的農機合作社還被評為“全國三星級農機示范合作社”。
祁大莊是2014年摘掉貧困村帽子的,村兩委追夢路上不停息,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他們根據村民需求,大力改善環境。在村內幾條水渠堆上,全部栽上蜀葵、女貞之類的長青花木。
在二支堆堤上,我沿著休閑廣場的木制走廊邊走邊看, 走廊旁建起了二排固定的木制長凳,還有健身器材,供人們休閑之用。穿過休閑廣場,便看到桂花園,這里栽有近200棵桂花,到了農歷八月,散發的陣陣香味,常?!白怼钡萌藗儾幌腚x開。在桂花園的四周,600米長的紅色透水“米石”路就像是紅地毯,與游園綠色相映襯。在游園的北邊,是二支排澇渠,正是蓄水期,滿河的水像是一面碩大的鏡子,在微風下把人影印在水中。這時水面上不知從哪里游來幾只鵝和鴨子,邊戲水邊嘎嘎地叫著。我贊賞這里的風景太美了。
有的村民說:“以前我們總是羨慕城里人生活的環境好,現在城里人說農村人過的舒服”。
夜幕降臨時,祁大莊村內二支堆上路燈全亮了,這是祁正祥將軍捐資建起來的。燈光下,年輕人在跑步,奶奶大媽們在音響的伴奏下,正甩開雙臂翩翩起舞。
這次下鄉,使我看到祁大莊的美麗容顏。我想,走進新時代的祁大莊人,已經邁入全面小康的大道上,注定會有自己景更美、花更香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