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八路軍第一支海軍部隊的誕生 ——劉公島汪偽海軍反正紀實
八路軍第一支海軍部隊的誕生 ——劉公島汪偽海軍反正紀實
作者:馬若寒 責任編輯:祝新漢 來源:《鐵軍》2012年第6期 日期:2013-11-13 瀏覽次數:8329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鄭道濟在海軍支隊成立大會上宣讀誓詞
小說《林海雪原》中描寫的那支英雄小分隊剿匪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當我們在文學作品中領略英雄們馳騁雪原的英姿時,有誰會想到這支部隊曾經是八路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而這支海軍部隊的來歷還要從1944年發生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的一次汪偽海軍反正談起。
汪偽海軍舉義
劉公島位于山東威海東部五公里的海面上,面積不足四平方公里。1940年,汪偽海軍部成立的威海要港司令部就設在劉公島上,司令為海軍中將鮑一民。該司令部直接指揮華北各地的偽海軍。劉公島上的偽海軍編制計有:威海要港司令部、威海基地司令部、練兵營、海員養成所、炮臺派遣隊等,共計500余人。
為加強對威海汪偽海軍的控制,日軍在要港司令部內設立了輔導部,一方面掌握著司令部的軍政大權,另一方面對練兵營的水兵進行輪機等科目的輔導。輔導部的主要人員均為日本人,計30余人,他們是威海要港司令部的實際控制者。
1944年下半年,八路軍在各戰場已開始了局部反攻,膠東軍區從8月到10月,連續發動了夏季和秋季攻勢,前鋒直逼煙臺、威海等城市,日偽軍在八路軍隱隱約約的炮聲中,惶惶不可終日。這時,劉公島上,日軍過往的軍艦也增多了,時常可以看到艦上有十六七歲的小日本兵;日軍還把原北洋水師提督府門前的兩門炮拆下帶走,這說明日軍的兵源和資源都已經枯竭。島上的偽軍官們開始為自己考慮退路,他們不斷將島上的財物托軍艦南運,為將來逃跑做準備。
此時,劉公島上受壓迫最深的練兵營的練兵們,已經意識到日軍面臨著失敗的結局,埋藏在他們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反正。反正的領導者是練兵營衛兵隊少尉隊長鄭道濟。鄭原在國民黨海軍第三艦隊教導隊任中尉隊副,七七事變后,國民黨海軍南撤,他沒有隨隊南下。1942年秋,他到劉公島加入了汪偽海軍,其目的不是賣身投日,而是尋找暫時存身之地,以等待時機,施展抱負。
除鄭道濟以外,練兵營四個上士班長連城、畢昆山、李仁德、劉國璋,以及“東海”交通艇中士副艇長王文翰等都有強烈的反正要求。他們成了領導反正的骨干力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密商和準備,鄭道濟等人將反正的日期定于1944年11月5日。
11月5日這一天是星期日,按照規定,島內的官兵可以出島游玩。出島的船上午8時開,11時返島;下午1時開,5時返島。日偽軍官們像往常一樣三三兩兩地相繼乘船出島。上午7時30分,連城和畢昆山來到碼頭,裝作看熱鬧的樣子,夾雜在人群中,暗自觀察日偽軍出島的人數。下午開船前,兩人又來到碼頭,繼續觀察情況,發現又有尉官數人出島。
時機成熟,下午1點30分,鄭道濟按原計劃將反正骨干及部分練兵集合于練兵營第二兵舍,正式宣布反正。他站在床板上,高聲說:“弟兄們,我們中國人決不當亡國奴,決不聽敵人擺布,我們再也不愿受鬼子漢奸的欺壓了,我們要拿起武器,消滅日本鬼子和漢奸,為我們的父老兄弟報仇。弟兄們都是愛國的熱血青年,愿意打鬼子的勇敢地站起來……”聽了鄭的話,大家紛紛站起來,群情激昂地表示要跟日軍戰斗到底。
參加劉公島反正的部分汪偽海軍官兵
宣布反正后,鄭道濟將部隊編為三個突擊隊,分頭行動。
第一突擊隊在畢昆山和劉國璋的率領下直奔日軍輔導部,站崗的中國兵郭小嘎聽說反正了,也迅速加入了突擊隊。他們先奔值班室,將值班日軍砍死,又將在棧橋上釣魚的三個日軍擊斃。經過搜查,輔導部再無其他日軍人員。練兵們將繳獲的十幾支日本手槍和兩挺輕機槍送回練兵營。
第二突擊隊在連城的率領下向要港司令部進發。他們佯裝找人,說服門崗后,徑直奔向值班室,將值班的少尉軍官丁爾為擊斃,占領了司令部。
第三突擊隊在鄭道濟的率領下沖向西炮臺派遣隊,他們沖進炮陣地下面的窯洞里,說服守衛士兵加入了反正隊伍。
與此同時,反正隊伍還解放了偽“中華海員養成所”的海員,海員中有50余人參加了反正行動。
下午5時,為了對付從威海回來的日偽軍官,鄭道濟等人進行了周密的布置,連城帶人埋伏在棧橋附近,兩挺輕機槍交叉瞄準棧橋。
5時30分,從威海開回來的交通艇“日生利”號徐徐靠上棧橋,回島的日軍有七人,偽軍官有基地司令員李玉昆,軍需課長周爾康、副課長王景和等十幾人。像往常一樣,他們按照軍階的高低先日軍后偽軍依次走上棧橋,每一個日軍和偽軍官身后都有一個反正的練兵緊緊跟隨。當走在前面的日軍快到棧橋末端時,連城開了一槍,發出了動手的信號,緊跟在日軍和偽軍官身后的練兵們紛紛舉槍射擊,日軍和偽軍官一個個應聲倒地,沒有被打死的日軍和偽軍官企圖逃跑,埋伏在棧橋下面的練兵們一擁而上,將其全部消滅。至此,劉公島上的日軍和偽軍官大部被殲,共計殲滅日軍17人,殲滅偽軍官上校一人,中校兩人,少校一人,尉官和反動老兵十余人。反正的練兵無一傷亡,干凈利落地取得了勝利。
傍晚,反正的練兵們開始打掃戰場,做著離島前的準備工作。鄭道濟將部隊重新編隊,共編成八個隊,每隊約40人,分別由連城、畢昆山、李仁德、劉國璋、王文翰等人擔任隊長;對海員和部隊家屬也進行了組織和清點。6時許,人員開始登船。包括部隊、家屬、海員在內共600人,分乘“同春”、“日生利”、“東海”等艦船以及23號內火艇,緩緩駛離了劉公島,向威海港的北口開去。11月6日7時左右,反正部隊在雙島港西海岸登陸。
“海軍支隊”誕生
反正期間,鄭道濟等人對膠東半島的形勢并不十分了解,以為威海外圍地區已在國民黨軍隊的手里。他們決定按計劃向牟平進發,尋找國民黨軍隊。
反正部隊登陸后,立即被膠東半島中共地方黨組織獲悉,他們很快報告了八路軍東海軍分區。不久,軍分區也從威海地下黨處獲悉劉公島汪偽海軍反正的消息,決定爭取這支抗日的隊伍。為了預防不測,軍分區派出文西獨立營于7日拂曉前占據了通往牟平的必經之路雙林前村附近的高地。
當反正部隊到達雙林前村時,八路軍立即派人與他們聯系,說服他們參加八路軍。
八路軍東海軍分區敵工股長辛冠吾會見了反正部隊代表連城。辛冠吾說:“你們在劉公島殺掉了鬼子和漢奸,出來抗日,干得好啊!我們非常敬佩你們這種英勇行動。你們今后有何打算?”連城說:“我們把隊伍拉出來就是為了抗日。”辛冠吾接著說:“你們若是真正想抗日,那就應該參加八路軍。我這次來是代表膠東軍區首長和東海軍分區首長歡迎你們參加八路軍的,你們的意見怎么樣?”連城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愿意加入八路軍,服從命令聽指揮,但不是繳械投降;二是隊伍不拆散不改編,干部不受訓;三是家屬要給予妥善安置。辛冠吾聽了很高興,對連城解釋說:“你們參加八路軍是光榮的反正,當然不是繳械投降。隊伍肯定不拆散不改編,你們放心好了。至于干部受訓問題,你們可能聽了敵人的反動宣傳,思想有顧慮。八路軍對干部主張培養提高,恐怕到時候你們自己會主動要求受訓的。至于家屬問題,我們不僅能妥善安置,而且會安排得比你們想像的好。”辛冠吾接著說,我們八路軍說話是算數的,說到做到,你們不要有什么顧慮。最終雙方達成協議。
劉公島汪偽海軍反正的消息,很快傳遍了膠東半島,傳遍了全國。膠東《大眾報》印發了《號外》,上面的大標題格外醒目:“威海衛劉公島偽海軍六百人反正”;延安新華社也播發了“劉公島偽海軍六百人反正”的消息;美國舊金山電臺也轉發了這一消息。《新華日報》也作了長篇報道,題目是“我軍事政治攻勢下山東威海衛劉公島偽海軍反正”。這些消息,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11月10日,反正部隊到達了文西縣院東村。11日下午,東海軍分區司令員劉涌、政治委員仲曦東宴請了反正的領導成員和骨干。11月22日,東海軍分區在文西縣召開了命名大會,把反正部隊編為“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支隊”,鄭道濟為支隊長,下轄四個中隊。這是八路軍領導的第一支海軍部隊。
“海軍支隊”成立后,膠東軍區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把這支部隊盡快改造成為真正的人民軍隊。反正官兵大多是來自平津一帶的失學、失業青年,年齡在20歲左右,思想比較單純,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喜歡學習,愿意接受新思想。針對這種情況,軍區領導決定以人民軍隊的建軍思想和建軍原則作為團結、教育、改造這支隊伍的指導思想,幫助他們端正對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認識,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使之成為真正的人民武裝力量。
為此,軍區首先在組織上對“海軍支隊”進行了整編,建立了政治委員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膠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歐陽文兼任“海軍支隊”的政治委員,并在支隊中成立了政治處;隨后,為每個中隊配備了政治指導員,分別由羅江、劉金凱、王日軒和曲波擔任,并在各中隊建立了黨支部。為了加強“海軍支隊”黨組織的力量,提高戰斗力,軍區又從各主力團調入了100余名有作戰經驗的黨員戰士,從根據地各中學動員150名黨員和進步學生參加了“海軍支隊”,作為政治骨干和戰斗骨干。軍區還從特務營專門調來一個連,編為“海軍支隊”的警衛中隊。
在思想上,軍區非常重視對“海軍支隊”指戰員的教育。黨組織讓官兵們了解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讓他們認識到,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戰場上推行了全面抗戰路線,動員起了全國的老百姓,陷敵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使敵后戰場成為抗日戰爭的主戰場。
深入的思想教育,激發了“海軍支隊”官兵的訓練熱情,他們在軍區的安排下,積極投入到冬季的軍事訓練中。盡管這支海軍部隊不是一支名副其實的海軍部隊,暫時沒有艦艇和其他水上裝備,但官兵們相信將來人民軍隊一定會有自己真正的海軍。
歷經戰火淬煉
經過半年多的磨煉,“海軍支隊”官兵們的思想覺悟和作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期待著能有機會接受戰斗的檢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駐青島的日偽軍在國民黨的授意下拒絕向八路軍繳械投降。為了收復國土,給國民黨以有力的回擊,八路軍決定消滅青島一帶拒不繳械的日偽軍,“海軍支隊”奉命向青島開進,配合主力部隊,攻打即墨縣城。
即墨縣城駐有日偽軍2000余人。8月25日,進攻戰斗打響,“海軍支隊”擔任第二梯隊。戰斗持續到午夜,“海軍支隊”奉命運送彈藥,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勇敢地完成了任務。凌晨,在主力部隊攻破了城東門、西門,戰斗向縱深發展的時候,“海軍支隊”接到命令,突入縣城,參加巷戰。26日午后,駐青島的日軍坦克部隊前來增援,“海軍支隊”進行了英勇的阻擊,但因缺乏重型武器而奉命撤出戰斗,轉向靈山一帶。通過這次戰斗,“海軍支隊”官兵得到了鍛煉。
9月中旬,“海軍支隊”駐防萊陽西水溝頭,補充了500名新戰士,支隊擴編為兩個大隊,一個警衛中隊,共1000余人。10月21日,部隊奉命開赴東北。1946年1月,部隊又擴編為兩個團(缺兩個營),一個警衛營。國民黨發動內戰以后,從1947年2月到1948年11月,“海軍支隊”分批開赴前線參加東北作戰,分別編入一縱、六縱、獨立第八師、鐵道縱隊、炮兵等部隊。膾炙人口的小說《林海雪原》中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就是以這支部隊中一個小分隊的隊員們為原型塑造的。
在解放戰爭后期,“海軍支隊”的干部、戰士幾經改編,部分官兵回到山東成立了“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教導隊”,到1949年5月,教導隊已擁有學員500余人,轄有“海鷹”、“海燕”兩艘炮艇,并有了自己的訓練場所。人民海軍誕生后,教導隊和分散在各部隊的原劉公島反正人員陸續調到海軍,被分配到艦上或領導機關工作,終于實現了建設人民海軍的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