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共和國機器上的螺絲釘——記在平凡崗位上保衛和建設新中國的新四軍老戰士
共和國機器上的螺絲釘——記在平凡崗位上保衛和建設新中國的新四軍老戰士
作者:黃朱清 姚定范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9-29 瀏覽次數:8324
新四軍,人民軍隊主力之一,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功勛卓著。新中國誕生后,這支隊伍的幸存官兵,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在平凡崗位上恪盡職守,建立新功。
20世紀60年代,一首《學習雷鋒好榜樣》唱響大江南北,其中“愿做革命的螺絲釘,集體主義思想放光芒”經典歌詞昭示:新中國猶如一臺嶄新、龐大的機器,每個成員無疑是眾多的螺絲釘,把個人力量匯聚到集體洪流,國家的發展就有力量。
新四軍,人民軍隊主力之一,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功勛卓著。新中國誕生后,這支隊伍的幸存官兵,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在平凡崗位上恪盡職守,建立新功。70年星轉斗移,這些老兵有的已經離世,有的至今還健在,我們由衷向他們致敬!
深山剿匪 英雄虎膽
新中國誕生之初,國民黨反動政府遺留的反動勢力依然存在,有的地區匪患嚴重,嚴重影響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在福建光澤縣,原縣支前辦主任鄭齡儒,今年101歲,溫州文成縣人,曾是新四軍游擊隊的交通員,至今對當年剿匪戰斗記憶猶新。1949年5月溫州解放,浙南游擊縱隊改編為溫州警備第一旅,鄭齡儒時任連隊管理員。1950年夏季,他所在的連隊開進青田縣山區執行剿匪任務。時值雨季,幾次山洪暴發,化裝的匪徒策劃了翻船事故,造成多名解放軍戰士犧牲。剿匪部隊義憤填膺,鄭齡儒冷靜分析形勢,通過訪問群眾,實地摸清匪情,很快掌握了當地最大的土匪頭目劉枝昌,暗中擴展反動勢力,制造事端加害革命干部的罪行。后來,在一次圍剿行動中,鄭齡儒親自把劉枝昌擊斃。剿匪結束,鄭齡儒榮立戰功,被團里評為英模人物。
我軍剿匪部隊張貼的標語:土匪不肅清,大軍不收兵
陳國焱,也是連級干部??箲鹉甏?,曾是新四軍五師三十九團的連隊機槍手。解放戰爭,參加了中原突圍,行程2000余里,抵達陜南地區,在組建鄂豫陜軍區之后,陳國焱跟隨部隊就地開展游擊戰。在進軍大西南的鄂西南戰役中,解放了湖北恩施。接著,部隊改編留下保衛恩施。他時任恩施地區來鳳縣卯洞區人民政府區長兼縣大隊三連指導員。恩施剛解放,約有70多股、8000多人的土匪隊伍猖獗橫行,在5個月里殺害地方干部、農會主席70多名。陳國焱說,當時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消滅土匪,保衛新生人民政權。陳國焱在回憶錄里記載了這樣一次剿匪戰斗:1950年2月3日,來鳳縣大隊獲得可靠情報,匪首第二縱隊司令彭雨青,在四川酉陽縣境內網羅匪徒千余人,準備潛回家鄉來鳳卯洞區襲擊縣大隊三連??h大隊副大隊長李光鎖率領二連、三連和偵察排,當日攜武器急行軍70公里,在天黑之前趕到了酉陽縣的新龍坪,拂曉時分把這股匪徒包圍,活捉彭雨青副官周家龍以及匪徒骨干107人。這次跨省奔襲剿匪,取得重大勝利,三連、二連集體立功。
單印章,1939年入伍,曾是新四軍三師七旅的團政治處干事、副股長。他隨部隊解放海南島之后,返回駐防湛江、廉江一帶。1950年10月,部隊抵達合浦,參與了欽廉地區剿匪行動。欽廉之匪,在國民黨軍殘部的組織下,糾集大批地痞流氓、散兵、慣匪,組成縱隊、支隊,有93股,約1.2萬余人,實際控制了33個鄉。部隊一條運糧船,半路上遭土匪伏擊,一個班的戰士全部犧牲了。部隊同仇敵愾,下達限期把土匪剿滅的命令,對土匪頭目、對累犯土匪、對為土匪提供物資保障和武器的地主,一律嚴懲。3個月過去,土匪剿完了。
1949年下半年至1953年,人民解放軍先后從6個兵團抽調約150萬兵力,在全國執行剿匪和工作隊的任務;地方武裝以及民兵約185萬人,結合建立政權、土地改革、減租減息、鎮反清霸、抗美援朝等中心工作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剿匪肅特斗爭,據統計,全國共圍剿土匪200余萬人,不僅毀滅性地打擊了國民黨軍隊殘余武裝特務土匪,同時清除了歷史上長期危害社會和百姓的慣匪。在大規模的剿匪行動中,數以萬計當年的新四軍干部戰士,沖鋒陷陣在第一線,無所畏懼,不怕犧牲,以實際行動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地方經濟,保衛和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服務西南 披肝瀝膽
新中國成立的當天夜里,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從南京啟程,開始踏上進軍西南的漫漫征程,隊伍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這個名稱是時任第二野戰軍政委鄧小平同志起的。
渡江戰役勝利后,二野受命解放大西南。這一年2月,中共中央軍委頒發《把軍隊變為工作隊》指示。為解決西南解放區接管干部緊缺的問題,西南服務團在上海成立。服務團的骨干隊伍是6000多名干部,其中有老紅軍、老八路和新四軍的干部。此外,從上海、南京、蘇南、皖南招收萬余名學生、職工、專業人員,他們多數是地下黨員或是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的進步青年。服務團按照軍事編制,隨同二野解放大軍開赴西南。
高英,服務團成員之一。安徽無為縣人,在新四軍七師二十一旅當過營部文書,后編入第六縱隊四十八團任文化教員,淮海戰役結束整編任連隊指導員。渡江后參加了接管南京,駐防原國民政府水利部。高英回憶,服務團集中在南京開了大會,搞了專門集訓,離開南京到了湖南常德進行休整。翻山越嶺,長途跋涉,行程7000里,稱為“小長征”。服務團好幾千人分在重慶接管。高英說,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沒過幾天,我們西南服務團的重慶支隊就分批到達重慶。從重慶軍管會成立,到1950年1月23日完成接管任務。高英參加接管稅務局,當時有句順口溜,“寧愿少個組織部長,不能缺了稅務局長”。重慶剛剛解放,工廠倒閉,生活物資奇缺,失業的多,醫治戰爭創傷,需要財政保障,而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渠道是稅收。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關于統一全國稅政的決定》《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在全國規定了貨物稅、工商業稅、鹽稅、關稅、印花稅、遺產稅、交易稅、地產稅、車船使用牌照稅等14類征收稅種。高英說,重慶過去是實行國民黨時期的稅制,我們接管稅務工作后,就要依據新的稅制要求展開工作,全市上下廣泛宣傳新中國頒發的新稅制,強化社會各界和市民的納稅意識,堅持原則,秉公征收,努力完成稅收任務。高英,17歲參加新四軍,抗日戰爭,提著腦袋和日本鬼子拼命。在解放戰爭中,參與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迎來了新中國誕生。在重慶居所,年過九旬的高英說,調到西南服務團的時候20來歲,連級干部,到重慶完成接收任務就脫軍裝了。我在九龍坡區和北碚區當過稅務局長。1989年離休,他笑笑,“這輩子已經離不開重慶了?!?/span>
宮家和,是山東沂水縣人。在服務團向西南開進的路途中,他是支隊的行政人員,保障大部隊的吃住。宮家和1942年參加八路軍,后來部隊編入新四軍,參加過解放家鄉沂水的戰斗。烽火硝煙里,敵人一顆子彈從他下巴下沿穿過,至今能摸到擦痕。他是隨三野由山東出發的華東支前司令部所屬部隊轉戰淮海大地,參加了淮海戰役。接管重慶,服務團有800余人分在涪陵,這個地區當時有10個縣,二野大軍每解放一個縣,就留下服務團一個中隊負責接管和政權建設。宮家和留在涪陵縣,被任命為這個縣新妙區區委書記兼區長。大西南解放后,糧食形勢極其嚴峻。重慶是西南軍事委員會的所在地,60萬的解放軍部隊要吃飯,投誠起義、等待收編的90萬國民黨軍隊要吃飯,接收下來的原國民政府一二十萬舊人員要吃飯,還有幾十萬機關、團體、文教、衛生人員及企業的職工要吃飯。西南地區作為主糧區,還要完成中央下達的戰略機動糧的指標。鄧小平同志在給中央人民政府的報告里說,解決200余萬人的糧食問題,已經成為西南局當前的重要工作,糧食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不僅無法維持社會穩定,也影響剿匪、工業恢復、社會經濟建設等工作的展開。1950年2月,西南局發出《關于征糧工作的指示》,規定了征糧的具體政策,確定了征糧的基本原則。宮家和回憶,征糧工作十分艱巨,比如,對大戶加征了公糧,容易引發地主的不滿,他們中間有的就煽動和欺騙農民群眾,勾結、串通國民黨舊職人員、殘余武裝和土匪,策劃武裝暴亂,公開對抗和破壞征糧工作。那個時候,我們邊征糧,邊打擊反動武裝。接收重慶的西南服務團員有60多人犧牲在征糧剿匪第一線。宮家和,22歲來到重慶,當年服務團在南京集訓時,他聆聽過鄧小平同志的講課。他曾擔任國家三峽建設委員會移民局巡視員,負責監督移民經費的使用,他秉公、依法辦事,把擅自挪用移民款的3個縣的移民局領導繩之以法。宮家和說,移民款是國家的專項經費,要求非常嚴,挪用100元,不管有沒有進個人腰包,就要處分,貪幾百上千的,撤職判刑。
昔日的西南服務團員宮家和榮獲由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頒發的榮譽獎
張正,分在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他是這個支隊六大隊二中隊的班長。南通人,1945年父親把他送到新四軍聯絡站報名參軍,在新四軍華中印鈔廠當材料員??箲饎倮?,印鈔廠向山東轉移,張正組織100輛馬車、200輛獨輪車,帶領300來人的民工隊伍把千噸印鈔設備和材料北撤,安全運到目的地。西南服務團招人時,他是連級干部。張正回憶,我們從濟南趕到徐州待命,住在一個倉庫里借了臺收音機收聽新中國成立的實況,聽到毛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湖南口音,群情振奮。10月5日,與南京出發的服務團隊伍會合后,坐上悶罐子火車向西南開進。車上沒有廁所,沒有供水,開開停停,到達湖南湘潭開始徒步行軍。穿越湘西原始森林,翻山越嶺,羊腸小道,起初一天行軍四五十里,到后來一天上百里,腳上起了泡,宿營時拿根針,在燈火上消消毒挑泡。當時的口號,“憑著一雙鐵腳板,踏遍青山上云南”。1950年2月,我們到達昆明。2月24日,中共云南省委成立,省委書記宋任窮、第二書記陳賡要求西南服務團同志和當地干部加強團結,圓滿完成接管和組建各級人民政權的任務。張正參與接管云南省國民黨陸軍第四運輸處和國民黨軍隊運輸隊,接管后改造為運輸企業,他先后出任這個企業的秘書科長、計統科長、廠長等職。1955年,張正調到昆明交通運輸局。一個新四軍金融戰線上的普通干部,一路艱辛來到昆明,以軍事聯絡員身份,履行交通接管的使命,為開創昆明的交通運輸事業作出了貢獻。
振興百業 忠心赤膽
新中國建國之初,百廢待興,百業待興,各行各業需要補充開拓行業發展的管理人員。在大局面前,曾經出生入死的新四軍官兵,無條件服從祖國的需要,愉快脫下軍裝,無論分派到哪個行業,無怨無悔。
張秀珍當年在接管廣州第一棉紡織廠時留影
紡織能手張秀珍。江蘇啟東人,9歲到上海申新紗廠做童工,1941年在上海日華紗廠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工人求學會”。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新四軍半塔紡織廠工作,出任總務科科長。1944年,她和新四軍印刷廠廠長楊展云結婚,后調入該廠工作,印刷廠主要印《抗敵報》。抗戰勝利后,張秀珍在華中銀行印鈔二廠任質檢、校對、股長、科長。1949年5月,解放大軍南下,需要一批廣東籍干部隨隊去接管廣州,楊展云曾在廣州、澳門、香港當過工人,于是,張秀珍和丈夫一同南下,作為軍代表和工作人員參與接管廣州第一棉紡廠。這個廠創辦于1933年,是當時廣州規模最大的棉紡織廠,也是廣州紡織業的中心。張秀珍是紡織能手,接管棉紡織廠輕車熟路,為維護和建立生產秩序,多出產品,日夜加班工作。今天的廣州,紡織工業已形成門類齊全的產業鏈,成為全國重要的紡織工業制造基地、出口基地、時尚趨勢傳播基地。
鐵路獵手王守舉。江蘇沭陽縣人,新四軍三師獨立旅三支隊的勤務員,當過騎兵。解放戰爭長途跋涉北上進軍東北,打過四平保衛戰,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新中國成立,時任師偵察隊副隊長的王守舉轉到地方。組織上找他談話,“廣州剛剛解放,那邊斗爭復雜,各個口子急需要干部,你是共產黨員,各方面條件好,符合南下干部的要求?!闭勗挼诙?,王守舉就隨南下干部大隊搭上火車去了廣州,安排在鐵路公安處任科長。鐵路是國家大動脈,解放初期,敵特分子搜集鐵路情報,策劃和實施破壞鐵路活動。“廣九”線兩次發現鐵軌下方埋藏炸藥案件,公安機關聯手及時偵破,處決了罪犯。王守舉回憶,我轉業后就去北京參加了半年集訓,主要學習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簡稱鎮反21條。依據條例,我們在鐵路系統展開懲治各類反革命的犯罪活動,保障鐵路安全。王守舉至今珍藏著編號為“廣局1304”的列車員標志。鐵路公安,當時人手少,廣州發車線路多,王守舉佩戴這個標志,以乘警身份跟車遠行,全國線路跑,維護列車運行秩序和旅客乘車安全。1987年王守舉離休時,任廣州鐵路局法院院長。今年94歲的老人動情地說,脫下軍裝,在鐵路系統干了一輩子,現在我們國家的鐵路營業里程比解放初期增長了好多倍,又發展了高鐵。鐵路越發展,鐵路公安工作越繁重,打擊鐵路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護旅客乘車安全和運輸物資安全任重道遠。
王守舉珍藏著他佩戴過的鐵路列車員標志
殷志誠一家人20世紀70年代在337地質隊大院合影
鋼鐵衛士王桂清。1926年7月生,安徽天長縣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在二師淮南獨立旅當過糧秣員,后編入二十三軍后勤機關,1952年分配到由華東軍區司令部管理的南京食品廠,生產罐頭,供應抗美援朝的志愿軍部隊。王桂清在廠里任車間主任。后來,南京幾十公里外的馬鞍山鐵礦廠需要干部,他轉業去了那里。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鋼鐵產量80%的生產基地分布在東北地區,1950年全國鋼產量僅為80萬噸,振興鋼鐵工業迫在眉睫。1953年9月16日,這個鐵礦廠第一爐鐵水出爐。1958年,馬鞍山鋼鐵公司成立,這一年9月,毛澤東同志視察馬鋼,王桂清當時是保衛科長。在王桂清居室客廳里,毛主席的像已經掛了五六十年。離休前,他在第一煉鐵廠當黨委副書記。風雨幾十個春秋,王桂清見證了馬鋼的起步和輝煌。如今,馬鋼具有車輪輪箍、高速線材、H 型鋼、CSP、冷軋、鍍鋅、彩涂等20條國際標準生產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板、型、線、輪”產品結構,躋身中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行列。
南汽骨干劉金宣。1930年7月生,江蘇邳縣人,15歲參加新四軍,分在四師九旅二十七團當通信員,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姑涝沁B長,負傷回國后多次轉院治療,后來分配到三野特縱后勤修配總廠,即南汽的前身。劉金宣進廠時還是軍隊建制,1953年工廠歸口一機部就脫了軍裝。劉金宣來到這個企業一直干到離休,在分廠做過7年書記,當過職工醫院院長,在機關政治部任職過,還管理過企業工人大學和黨校黨員干部培訓,哪里需要去哪里干,用企業價值凝聚人,用工匠精神激勵人。1958年,南汽人成功制造出中國第一輛輕型載貨汽車,被命名為“躍進”牌;1994年,南汽引進意大利依維柯輕型汽車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如今,南汽已成為我國特大型汽車骨干生產企業。
探礦隊長殷志誠。1926年1月生,江蘇無錫人,日本鬼子當年把他家房子燒了,憤恨之下,16歲參加了新四軍,成為太湖游擊隊、宜興獨立團的戰士,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對日偽軍作戰中臀部受傷,傷殘7級。1954年,殷志誠從安徽蕪湖一個區人武部長位子上轉業,任安徽省地礦局664地質隊隊長。礦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新中國成立初期,因列強掠奪和連年戰爭,諸多礦山遭嚴重破壞,在恢復原有礦山生產的同時,又要組織地質隊伍對礦藏資源開展勘查。1956年,組織上把殷志誠派到安徽省地質局322地質隊出任黨總支書記,在皖南涇縣一帶找礦。1962年,又調任省地質局321地質隊第一副隊長,勘查矽卡巖礦有突破。矽卡巖是鎢、銅、鐵、錫、鉬的主要來源,為安徽銅陵成為銅都奠定了基礎,被表彰為功勛地質隊。1964年,組織上派殷志誠出任337地質隊隊長,這個地質隊勘探出的儲量為25億噸的霍邱鐵礦,列為全國大型鐵礦基地之一。之后,在殷志誠履職664地質隊的5年間,勘探到了天然金剛石……
(作者補記:在收集素材撰寫本文過程中,承蒙王路奇、石林、殷江、鄭敏、鄭萍等同志的協助,在此一并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