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遲到了三十八年的“烈士證”——記電影《鐵道游擊隊》李正的原型文立正
遲到了三十八年的“烈士證”——記電影《鐵道游擊隊》李正的原型文立正
作者:胡軍英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4-14 瀏覽次數:8335
這位傳奇式的抗日英雄,他的原型就是運河支隊第一任政治處主任、第一任副政委,鐵道游擊隊第二任政委——文立正,“李正”是取其名“立正”的諧音。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聽到這首經典的時代金曲,你一定會想起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風靡全國的電影《鐵道游擊隊》。這部作品是著名作家劉知俠在抗日戰爭時期,深入魯南采訪,根據真人真事創作而成的。影片中鐵道游擊隊政委李正,腳穿鏟鞋(一種山東布鞋),身著舊袍,腰束布帶,懷揣雙槍,沉穩冷靜,果敢英勇,帶領鐵道游擊隊在津浦干線及臨棗支線上,采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神出鬼沒,主動出擊,爬飛車,斷鐵軌,炸橋梁,奪機槍,打得日軍鬼哭狼嚎,望而生畏。這位傳奇式的抗日英雄,他的原型就是運河支隊第一任政治處主任、第一任副政委,鐵道游擊隊第二任政委——文立正,“李正”是取其名“立正”的諧音。
一
文立正犧牲于1945年2月的一次戰斗中,那天是農歷正月初十。下午,文立正給丁家堂村六區黨員訓練班黨員授黨課,晚上12點多鐘回到六區區部機關的住房,剛剛躺下不久,朦朧中聽到槍聲,他被驚醒,立即摸出枕頭下的手槍投入戰斗,原來是叛徒徐宜南帶領大漢奸申憲武的偽軍前來襲擊。突圍中,文立正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文立正這位衡山驕子,征戰魯南7年,他的威名曾令日偽軍聞風喪膽,由于叛徒的出賣,他怒放的生命之花永遠定格在了34歲。
文立正原名文立徵,字國遒,1911年4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縣東湖鎮天柱村。魯南和湖南遠隔千里,烽火硝煙,音訊難傳,文立正犧牲的消息家鄉人并不知情。因而,新中國成立后,文立正的父親文九德曾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刊登“尋人啟事”,又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國務院人事局寫信查詢,答復是“查無此人”。令人悲戚的是,文立正由此被懷疑為“外逃人員”、“偽軍官”、“在外干壞事而下落不明”的人。他的親人不僅沒有成為烈士家屬,恰恰相反,凡是“偽軍官家屬”應當享受的“待遇”,他的親人們一項不漏地全盤“享受”到了:父親文九德在1949年后的政治運動中挨整被打,后含冤死亡;弟、妹不能招工、升學,不能參軍、入黨……就連他姑姑家的表弟陳鐵如,也因為這一層社會關系而“不能做機要工作”,“不適合在軍工廠工作”。
陳鐵如始終不相信文立正是“偽軍官”,為了還表兄一個公正,他遵家人之囑,于1955年開始正式踏上尋找表兄真實身份的探尋之路,沒想到這一找就是30年!
二
1974年5月16日,陳鐵如收到了當年魯南第三軍分區政委韓去非的回信,信中告訴了他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找到了原運河支隊第一任政委朱道南!
文立正的父親文九德畢業于保定軍官學校,與白崇禧為同班同學,畢業后曾任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第八軍第一師第九團上校團長,參加了北伐戰爭,1926年任黃埔軍校長沙第三分校上校步兵大隊長,學生總隊少將總隊長。朱道南在黃埔長沙三分校學習時,曾是文立正的父親文九德的學生。
不僅如此,1938年5月文立正剛到魯南抱犢崮,擔任的第一個職務是魯南人民抗日自衛軍政訓處副處長,處長就是朱道南。運河支隊成立后,朱道南任政委,文立正任政治處主任,所以,朱道南是最了解文立正的人。再者,朱道南在魯南也是名震一方的人物,上個世紀60年代,有一部享譽全國的電影《大浪淘沙》,就是根據朱道南的回憶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改編而成的,片中的主人公顧達明的原型就是朱道南本人。因此,找到朱道南對解開文立正身份之謎至關重要。
同年9月15日,時任上海市房產局黨委書記的朱道南給陳鐵如寫來厚厚的一沓證明材料,詳細地介紹了文立正從1938年初到魯南直至犧牲的情況。
三
1938年7月,文立正受特委派遣,以共產黨員的公開身份,擔任國民黨特種工作團第二分團第五大隊邵劍秋部的政治教官。
9月,文立正帶領整訓后的邵劍秋部,在津浦鐵路附近的西楊莊伏擊沙溝車站的日軍,殲滅日軍20名,燒毀敵人汽車一輛,取得了嶧西抗戰的第一場勝利。
1940年1月,文立正被八路軍一一五師任命為運河支隊政治處主任,由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代師長陳光簽署任命,布告周知。
2月,文立正與邵劍秋一道,帶領新組建、經過政治、軍事訓練后的運河支隊,首戰杜莊,打了一個威震敵膽的漂亮仗,共計殲敵近百人,我軍僅犧牲7人。群眾聞迅后受到極大鼓舞,并編寫鼓詞傳唱。
5月,運河支隊領導研究組織了智打塘湖敵據點的戰斗,此戰擊斃了日軍士兵12名,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10支,還有成箱的手榴彈和子彈,粉粹了日軍小隊長回日本結婚的美夢。這次戰斗受到了羅榮桓政委的嘉獎。
6月,支隊領導制定了周密的巧襲利國驛鐵礦的戰斗,文立正親自率隊參加了這場戰斗。整個戰斗只打了20多分鐘就勝利結束了,搗毀了日偽軍據點和鐵礦礦部,繳獲輕機槍1挺,駁殼槍2支,步槍8支,打死日軍5人、偽軍1人,余敵全部繳械投降,同時,有20多名偽軍反正。此戰運河支隊無一傷亡,致使利國驛鐵礦一度癱瘓,達到了推遲日軍開采鐵礦的目的。
隨后,文立正又參與了開辟微山湖根據地的工作。微山湖,位于山東西南、徐州西北部,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島是微山湖中的第一大島,形狀猶如伏在湖波中的駱駝。島上有大小十八個村莊,適宜駐軍,誰控制了微山島就等于控制了整個微山湖地區。
圍繞著微山島,敵我雙方拉鋸式的打了三場爭奪戰。電影《鐵道游擊隊》中圍繞著微山湖展開的激烈戰斗,使用的“火雞陣”“魚鉤陣”等獨特靈巧的作戰方式,都是運河支隊總指揮褚雅青部署及指揮實施的,文立正參與其中。
敵我雙方微山島最后一場硬仗是在1942年4月21日拂曉開始的。日軍經過周密部署,調集了棗莊、臨城、徐州等地的日偽軍幾千人,配備了汽艇、帆船,集中了重機槍、大炮,合力圍攻微山島。運河支隊歷史上最為悲壯慘烈的微山島激戰打響了。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太大,運河支隊付出了慘重代價,總指揮褚雅青和100多名指戰員壯烈犧牲,血染微山島。島上有鐵道游擊隊20多名隊員,穿著繳獲的日軍服裝成功突圍。
1940年秋末冬初,文立正與運河支隊副支隊長邵劍秋一道,帶領支隊主力600余人在微山湖東岸的郗山隱蔽休整,被敵人偵察得知。日偽軍調兵遣將,從四面八方匯聚郗山,大有包圍運河支隊、合圍郗山之勢。在三面受敵,一面背水的不利情況下,運河支隊主力夜渡微山湖,突圍郗山,轉危為安。在這場戰斗行動中,文立正配合邵劍秋精心組織,做出了許多關鍵性的決策。
1940年年底,文立正升任運河支隊副政委兼政治處主任。
《鐵道游擊隊》影片中,游擊隊員們打了勝仗聯歡唱歌,歌詞唱道:“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令多少人對土琵琶產生遐想。其實那時戰斗嚴峻,哪有什么土琵琶,文立正隨身攜帶的口琴才是部隊中的奢侈樂器。文立正從初中時代就愛好廣泛,琴棋書畫都很擅長,吹口琴是他的最愛,他短暫的一生有好幾把口琴。在殘酷的戰爭硝煙間隙,聽他吹奏幾首歌曲,那是指戰員們最大的享受了。
四
朱道南在信的最后寫道:文立正同志自1938年初來到魯南地區,為黨做了大量工作,在極其艱難困苦復雜尖銳的斗爭中,英勇戰斗,勤勤懇懇,埋頭苦干,做出了良好的成績,最后為黨的事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不愧為優秀的共產黨員,黨的好兒子,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好同志。
手捧朱道南的來信,陳鐵如淚如泉涌,20年間自己費盡心思,不辭千辛萬苦,今天終于有了答案,大表哥文立正是為國捐軀的抗戰烈士,鐵骨錚錚!他任憑淚水流淌,似乎要把這么多年來強加在大表哥身上的罪名和親人們所承受的屈辱都沖刷干凈。
隨后,陳鐵如又接連采訪王墨山、杜季偉、劉金山、范有功等幾十位文立正生前的戰友,特別是運河支隊第二任支隊長邵劍秋,他是最早與文立正并肩作戰的老搭檔,邵劍秋不僅寫了證明材料,還寫出了許多與文立正一起戰斗的故事。陳鐵如將100多份證明文立正是烈士的材料寄給了衡山縣民政局。
按理,100多份證明材料足以推倒橫加在文立正頭上的“偽軍官”等不實之詞,還烈士一個清白了,然而,現實卻沒有想像的這么簡單。
在當時“極左”思想影響下,衡山縣民政局認為100多份材料是個人名義寫的,要加蓋單位公章才行;等公章加蓋好了,他們又認為“文立徵”與“文立正”名字不符,邵劍秋、張新華等人又寫出證明:文立正改名字就在我們運河支隊,他嫌“徵”字筆畫多麻煩,為省事改為“正”字;名字證明落實了,又說證明材料中沒有寫出文立正的籍貫……
一切都按要求做到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1978年6月3日,衡山縣民政局又要文立正家人找到文立正的入黨介紹人,才能給文立正上報烈士材料。
說來令人無語,倘若文立正不是共產黨員,為國捐軀就不能算烈士了嗎?更何況倘若找不到他的入黨介紹人及準確的入黨時間,就妨礙認定他的烈士身份嗎?
陳鐵如忍下委屈,又開始尋找文立正的入黨介紹人。
五
又是幾番打聽,陳鐵如終于得知文立正的入黨介紹人是李銳。
李銳是文立正在湖南長沙私立岳云中學讀書時的同學,也是他的入黨介紹人。1938年初文立正同李銳、鄭琳及從延安轉道武漢的十余名青年,由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即中共中央長江局)介紹到蘇北徐州,進入魯南抗日根據地抱犢崮山區,擔任政訓員,負責抗日宣傳和民運工作。由此翻開了他人生最輝煌的七年抗戰篇章。
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李銳又在哪里?
邵劍秋一馬當先,四處奔走,到處寫信,幫助陳鐵如尋找李銳。邵劍秋在尋人的信中說:“咱們未犧牲的人,為了對革命烈士負責,請您幫助找到李銳同志……”拳拳的戰友之情,使人聞之動容。蒼天不負有心人,1979年1月邵劍秋終于找到了剛剛恢復工作的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銳。李銳得知此事,頓生懷念老戰友之情,即刻寫出了一份詳實的證明材料,并發表了《想念你啊,文立徵》等回憶文章。
1980年8月20日,在文立正犧牲36年后,湖南省民政廳的批復終于下來了:“關于追認文立正同志為革命烈士的問題,根據調查材料,文立正同志是革命烈士,魯南早已認定,臨沂縣烈士陵園有他的名單和史料,不需要再辦批準手續。待1981年統一換證時再補發犧牲烈士證明書。”
1983年底,文立正的親人們終于拿到了“文立正犧牲烈士證”。從1945年到1983年,這份證書遲到了整整38年。當相關部門將烈士證遞到陳鐵如手中時,陳鐵如再次淚如雨下,他泣聲說:“表哥啊,你終于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