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我與新四軍 > 一位女村支書的責任與情懷
一位女村支書的責任與情懷
作者:潘春華 曹源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0-13 瀏覽次數:8324
她是同事們眼中的“鐵娘子”,是村民心中的“貼心人”“及時雨”,也是兒子心中的“半邊天”,她就是江蘇省鎮江市句容華陽街道城上村黨總支書記許愛芳。
柔軟的齊耳卷發、圓潤和善的面容、爽朗的嗓音,歲月在這位耳順之年的女人身上沒有留下太多痕跡,反而增添了她沉靜的氣質。她是同事們眼中的“鐵娘子”,是村民心中的“貼心人”“及時雨”,也是兒子心中的“半邊天”,她就是江蘇省鎮江市句容華陽街道城上村黨總支書記許愛芳。
許愛芳是土生土長的城上村人,年輕時在村里做會計、婦女主任,如今成了城上村的黨總支書記。今年是她擔任書記的第17年,用她自己的話說,這是冷暖自知的17年。
城上村位于句容市北部新城,10個自然村,2800多人口。122省道與新句蜀路在這里交錯,恒大童世界工程部坐落于此,這里是寧鎮揚一體化、對接南京的“出入口”。許愛芳辦公室的窗戶正對著新句蜀路,看著往來飛馳而過的車輛,她眼里流出眷戀的深情。“為了這條路,流過多少汗水、多少眼淚,我的青春、生活全都在這里。”
許愛芳原本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過著安穩而幸福的日子。天有不測風云,2001年5月,許愛芳的丈夫突然離世,這讓42歲的她難以承受打擊,病倒了。“吃不下、睡不著,有時哭不出來,有時情緒崩潰,感覺整個世界拋棄了我。”許愛芳至今不敢仔細回憶從前的經歷,“不能回想,一回想就會止不住地流淚。”兒子還小、父母尚在,許愛芳不能倒,也不敢倒下。
“好好干工作,把兒子拉扯大,培養成才”是她最堅定的信念。從此,許愛芳收起心中的悲痛,用她的脊背撐起了兒子的整個世界。在她的辦公桌抽屜里,珍藏著丈夫的一張證件照。照片中劍眉星目的丈夫永遠定格在許愛芳的心中,成為她好好生活的力量。
從北部新城拆遷到恒大童世界征地工作,城上村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些變化背后是不計其數的矛盾與困難。拆遷、征地是最難的工作之一,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任務就落在許愛芳身上。做思想工作沒有捷徑可走,一次次促膝談心、一回回上門拜訪,“和老百姓打交道說簡單也簡單,就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道理說透了,工作就做通了。”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許愛芳的工作“秘訣”。再尖銳的矛盾,只要用對了“鑰匙”都能迎刃而解。
“10年前,我們村的特色產業是種植葡萄”,許愛芳介紹,村里種植戶有120多戶,“城上葡萄”品牌已經小有名氣。省道122征地拆遷時,葡萄眼看著就要成熟了,農戶舍不得,不愿意配合。許愛芳上門做工作時,農戶對著葡萄園掉眼淚,她也跟著掉眼淚。村民們知道,書記懂得他們的不舍和難處。“黨員干部帶頭、動員村里的大戶拆葡萄架,那次拆遷工作做得很艱難,但還是圓滿完成了。后來省道122建成了,村里人都說多虧當時把地讓出來,要不然哪兒有這么好道路。”
在村民心中,許愛芳就像是村里的“ 大家長”,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她。城上村村民居新星的父親在11年前因為癌癥去世,母親改嫁后,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2017年,升上初中的她為學費發起了愁。許愛芳了解情況后,主動與教育部門商量協調,最后減免了她的學雜費、住宿費、就餐費等。逢年過節,許愛芳為困難老黨員、貧困戶送溫暖,時不時上門陪他們談談心、聊聊天。“村里年輕人從不叫我書記,都叫我‘大媽媽’。”
在許愛芳心中,一直有個巨大的遺憾。“都說子女大了就能回報父母,我父親卻沒能享到我的福。”記憶中最深的畫面,就是數九寒天父親坐在客廳里,一邊打盹一邊看著電視,等待晚歸的女兒回家。“那么冷的天,家里又沒有空調。我到農戶家里上門做工作去,父親就縮著身子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許愛芳說著說著紅了眼睛。
歷經了人生起伏變故,只有高中學歷的許愛芳最大的愛好是看書。許愛芳說,我給自己定了個計劃:兩個月內看完一本書。今年已經看完第四本了。“在讀書的過程中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人應該擁有最簡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