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風采 > 我為國防工業井噴式發展自豪——訪老一輩兵工人、百歲老兵吳文毅
我為國防工業井噴式發展自豪——訪老一輩兵工人、百歲老兵吳文毅
作者:黨亞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7-19 瀏覽次數:8403
之前聽說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離休干部吳文毅老人,今年98歲了,身體依然硬朗,每周堅持打網球。
吳文毅
之前聽說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離休干部吳文毅老人,今年98歲了,身體依然硬朗,每周堅持打網球。近日記者有幸拜訪吳文毅老人,果真如此。吳老家里擺放著一些他平時用的健身器材,如啞鈴、呼啦圈,在陽臺上還專門設有一個近兩米高的單杠。吳老說,這都是他平時用來鍛煉身體的。吳老不僅身體好,記憶力也特別好,講起早年參加新四軍和之后的工作經歷,一切歷歷在目。
堪稱新四軍中的兵工專家
吳文毅1920年出生于蘇州一個中農家庭,后來破產。16歲,跟著堂哥到上海一造船廠當學徒,三年滿師后,考上江南造船廠做技工。1941年2月,他由江南造船廠地下黨介紹參加新四軍,因為是機械工人,被分配到新四軍一師一旅(蘇中三分區)軍工科工作。
吳老回憶說,那時,軍工科搞軍械的工人約20多人,沒有一臺工作母機,僅有幾只臺虎鉗和兩部搖鉆,無固定廠房,設備條件很差,工人是一手拿槍,一手拿錘搞軍工生產。
1941年秋天,部隊彈藥供應十分緊張,為了滿足戰時需要,分區領導急迫要求軍工科造手榴彈等軍品。吳文毅說:“分區領導找我談話,讓我去建手榴彈廠,并任廠長,還給了我兩顆手榴彈樣品,要求在100天內出產品。我聽后喜憂參半,喜的是黨對我的信任,憂的是兩手空空,對軍品一無所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同志們不怕艱難困苦,很快找到一個寺廟做廠房,建造了翻砂車間、零件車間、木工車間、制藥間和裝配車間,到民間作坊找些技術工人,七拼八湊地干了一個季度,手榴彈終于試制成功了。后來,部隊作戰用的手榴彈,基本上靠我們供給。”
吳老介紹起他們發明制造的武器彈藥,如數家珍,一邊給記者看他保留下來的珍貴圖紙,一邊繪聲繪色地講述。“我們的土武器比洋武器高明的也不少,全憑手工作業生產。我們發明造出世界首創的槍榴彈,就是把這種彈放在步槍管內打向敵方。手榴彈一般扔30米左右,槍榴彈可以打80米左右,一槍兩用。逐漸地,我們從外行成了內行,發明了很多武器彈藥,還幫助各縣成立了兵工廠。我們生產的武器彈藥,每月成千上萬的供給前方部隊。1944年到1945年,我們造出了三角刺刀、地雷等各種軍品。三角刺刀很棒,很結實,不會變形彎曲。敵人從未見過這種刺刀,一見就膽戰心驚。還生產了多用途彈(即可作手榴彈、槍榴彈、地雷和炮彈用),作戰時機動靈活,對敵人有很大殺傷力;還造出一種土平射炮,命中一炮,就可摧毀一個碉堡,洋炮要命中兩三發炮彈才能摧毀一個碉堡,所以我們指戰員最喜歡用這種土平射炮了!”
在當時的艱苦條件下,軍工科的工人們憑借智慧和探索精神,生產許多武器彈藥,對抗日戰爭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時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軍工科搞軍工生產由于沒有經驗,出了好多事故,傷亡很大,工廠爆炸多次,許多工人犧牲或燒成重傷。吳老回憶道:“我重傷一次,全身有一半以上燒成重傷,大家稱我‘烤山芋’似的,頭發眉毛都燒掉,臉部、手腳大面積燒傷。經過三個月治療,才基本痊愈。后又輕傷十多次,五次死里逃生。”記者從吳文毅老人身上,看到了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把忠誠和信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重傷之下,還能愉悅自己,這種精神和情懷實在難能可貴。
吳老曾在回憶錄中寫到:“軍工工業發展較為迅速,到抗戰快結束時,職工已有400多人,工作母機已有六七十臺,月產各種炮彈2000多發,手榴彈1萬枚,刺刀5000把。回想當初軍工生產,僅有20多人,只能修理些簡單的槍械。這段時期的軍工發展,是名副其實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許多產品的試驗成功,發揮了工人階級的創造性、革命性,自己動腦自己做,貫徹了黨的方針政策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健康長壽勝過一切財富
吳文毅老人身體硬朗,樂觀開朗,平時熱愛運動,呼啦圈一次能轉上二三十圈。每個星期他會花三個半天打網球,每天玩啞鈴、練單杠。他年輕時曾被多種疾病困擾,在各個醫院來來回回治了很多年,效果一般。由于工作較忙,沒有時間三天兩頭去醫院。為此,他看了很多養生的書籍,憑借信心和毅力,治好了很多疾病。吳老現身說法,總結了一套養生之道。
吳老曾患有嚴重的支氣管炎,一天要咳出500毫升的痰液,每年冬天發作,醫生也沒有好辦法。他聽說洗冷水澡對治療有好處,當年夏天就開始嘗試洗,每天堅持。一個冬天洗下來,支氣管炎治好了。幾十年過去了,他一直堅持洗冷水澡。吳老同時患有嚴重的骨質增生,疼痛難忍。他振作起來,積極鍛煉,采用大倒立、側身翻、仰臥和蹲下起立等運動,忍住刺骨的疼痛,每天上午下午各做幾十分鐘,常年累月鍛煉,如今不管怎樣活動,關節都不痛了。吳老說,50歲時,聽力就很差了。后來有人提醒說可以按摩耳朵。他做了兩個月很有效果,現在還是天天按摩,聽覺良好。2006年吳老被診斷患有癌癥,他不害怕不焦慮,保持良好的心態。10年過去了,疾病已經趨于穩定。而他的一個戰友得了此病后,吃不好睡不好,焦慮緊張,不到兩個月就去世了。心態好,能夠增強自身的免疫功能,人體有自愈機能。
“健康是需要投資的。生命在于運動,寧愿把錢花在健身和愉悅上,也不要把錢花在醫院里。我現在每天都精神愉快地去享受生命的美好。”吳老特別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養生經驗,還自編了一首順口溜。
吳文毅手繪自制槍榴彈圖紙
吳文毅手繪自制槍榴彈圖紙
祖國軍工強大我自豪
吳老對記者說,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國防軍事實力也在不斷提升。國防軍工事業呈現出了井噴式的發展,五代戰斗機殲-20服役了,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也入列了,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了,055大型驅逐艦服役了。新一代武器裝備陸續亮相世人,不斷彰顯著與日俱增的國防實力。武器裝備持續向大型化和信息化升級,武器裝備數量質量持續提升。作為曾經的兵工人,由衷地為祖國的軍工強大感到自豪!
相比戰爭年代,中國國防軍事實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軍工體系蓬勃發展,總體設計研發、總裝整合能力顯著增強,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背后軍工人員的拼搏和奮斗。正是像吳運鐸、吳文毅這樣優秀的一代又一代兵工人,他們無私奉獻,舍生忘死,才推動了中國國防軍工事業的發展,他們是國防軍工事業的奠基人、開拓者。
吳老感慨道:“我非常認同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念,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本,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實干興邦,中國科技只有實現自主創新,國家才有出路。”吳老希望有生之年親眼看到祖國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為實現這個目標,他依然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