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海啟縣粉碎日偽“政治清鄉”的做法與經驗
海啟縣粉碎日偽“政治清鄉”的做法與經驗
作者:李元沖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5-20 瀏覽次數:8329
海啟縣,是抗日戰爭時期蘇中四地委抗日民主政府根據形勢需要臨時設置的一個縣(海門、啟東兩縣合并),兩年后又更名為東南縣(當時國民黨統治區仍分海門縣和啟東縣)。
海啟縣,是抗日戰爭時期蘇中四地委抗日民主政府根據形勢需要臨時設置的一個縣(海門、啟東兩縣合并),兩年后又更名為東南縣(當時國民黨統治區仍分海門縣和啟東縣)。
1943年6月,日軍對海啟抗日根據地開始“政治清鄉”。所謂“政治清鄉”,就是在“軍事清鄉”的基礎上,通過“中日親善”等謬論的宣傳,實行保甲編組、委派偽鄉長、偽保長、偽甲長,建立基層偽政權,以強化法西斯統治,達到全面偽化和控制占領區的目的。日軍對“政治清鄉”十分重視,提出了“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口號,“軍事清鄉”只安排了兩個月(4至5月)時間,而“政治清鄉”則安排了四個月(6至9月),后來又延長了三個月(至1943年年底),實際為7個月,可見日軍對“政治清鄉”的重視程度。在海啟兩個月的“軍事清鄉”中,日偽軍憑借其軍事優勢,企圖消滅我地方主力——東南警衛團。由于海啟縣委按照上級的指示制定了正確的對敵斗爭策略:東南警衛團不和敵人正面接觸,采用游擊戰術打擊敵人。敵人遂在鄉間和集鎮修筑碉堡、插起竹籬笆、拉上鐵絲網等進行封鎖和隔離,這樣日偽第一階段的“軍事清鄉”就算“成功”了。接著進行第二階段的“政治清鄉”,即建立基層偽政權。建立基層偽政權的第一步就是保甲編組,委派偽鄉長、偽保長、偽甲長。海啟縣委書記洪澤(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及時發出了“反保甲、反偽化”的號召,指出一定要挫敗敵人的保甲編組陰謀,確保反“政治清鄉”第一階段的勝利。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反保甲、反偽化的斗爭在海啟大地展開了。海啟縣委采取的主要做法有:
教育宣傳群眾提高認識,使日偽找不到被編保人。海啟縣委通過宣傳教育,使廣大群眾認識到,日偽編保甲的目的就是要去中國化,這不光是鄉名、村名的地名變更,而是一種文化侵略。敵人就是要我們忘了老祖宗留下的地名,把中國人編為日本的“皇民”,達到進一步掠奪我們的財富和吸干我們血汗的目的。抗日根據地的各基層黨組織是動員群眾的主要力量,他們動員群眾與編保甲的敵偽“捉迷藏”,敵偽下鄉來編保甲時就撤離,讓敵偽找不到人,編不成保甲。海中區(今海門市江家鎮、聚星鎮一帶)同仁鄉從7月28日至8月中旬的23天編保甲中,每天清早全鄉人都撤退到鄰鄉,日偽始終沒有在該鄉編成保甲。
組織民兵騷擾,使敵偽無精力編保甲。在反保甲斗爭中,民兵異常活躍,襲擊、騷擾下鄉編保甲的人員,使敵人無法順利編保甲。據海啟縣的統計資料,民兵在1943年的反保甲斗爭中,斃傷日軍27名(其中擊斃17名),斃傷偽軍78名(其中擊斃43名),俘日軍2名,俘偽軍81名,使敵人無法開展編保甲工作。后來敵人改為武裝編保甲,下鄉編保甲時通常有日軍十多個、偽軍20多個配合,加上偽鄉長及事務員等共計約40人,并配備有擲彈筒、輕機槍等武器。時間通常為上午8時出動,下午3時回去。根據這些規律,民兵就在上午8時至下午3時對編保人員進行騷擾。在海南區(今海門市三陽鎮、悅來鎮一帶),當敵人下鄉時,民兵就在東邊的路段打伏擊;敵人追趕時,民兵已不見蹤影;而西邊的民兵槍聲又起,敵人又去追趕西邊的民兵……就是這樣弄得敵人忙于在路上奔波,無時間進行保甲編組。
對頑固分子殺一儆百,使他們不敢任偽職。為阻止敵人編保甲,各區都抽調民兵組成鋤奸隊,專門對付那些死心塌地為編保甲賣力的漢奸。據統計,1943年海啟縣民兵鋤奸637人。麒麟鎮有個漢奸陳宗周,是自衛隊的指導員,十分賣力于編保甲,還為日本人“選”出的保甲長進行訓練,教他們如何當保甲長等。海南區委決定除掉這個壞蛋,日子選擇在訓練保甲長們的操場上。那天,麒麟鎮據點操場上,陳宗周正在訓練保甲長們,他才開口訓了幾句,就被兩名從天而降的民兵剌殺在操場上,保甲長們一時都驚呆了。待他們驚醒時,兩名民兵已不知去向。這件事對保甲長們震動極大,許多人都不敢再當保長、甲長了。
動員群眾撬門牌,癱瘓敵人的編保工作。在日偽已經編好保甲的地區,便在各家各戶釘上了門牌號碼。基層黨組織發動民兵,動員群眾撬門牌,敵人白天釘,群眾晚上撬。后來日偽改為把門牌交給被編門牌號的群眾,要群眾自己保管,并威脅“丟了要燒房子的!”許多丟了或撬了門牌的群眾真的都被敵人燒掉房子。據一份統計資料,在“政治清鄉”期間,海啟縣被敵人燒掉房子947間,許多人無家可歸。后來老百姓撬了門牌干脆去向日偽報告說“門牌被新四軍沒收了,你們給我要回來!”敵人怕遭游擊隊報復,只得找保甲長出氣。啟三區十五鄉的偽保長湯文才為此被鬼子不知搧了多少次耳光,他實在吃不消就逃走了,后來鬼子把他家的房子也燒了。群眾拍手稱快,說這就是當漢奸的罪有應得!
開展政治攻勢,敦促編保人員自首。為了爭取那些雖參與清鄉,但尚有中國人良知的清鄉人員反戈一擊,海啟縣委遵照蘇中四地委的部署,向參與清鄉的人員發布了《敵汪清鄉人員自首暫行條例》,將鋤奸斗爭與寬大政策結合起來。《條例》規定“戴罪立功者受獎,死心附敵罪大惡極者懲辦”,分化瓦解了一批偽清鄉人員。海中區新民鄉有5名參與清鄉的人員主動向四分區自首,并表示愿意參加民兵。悅來鎮偽鄉長自首后,我們要他暫時還做偽鄉長,但為我方辦事。后來他也真的為我方提供了幾次有效情報。其他清鄉的人員也普遍收斂了氣焰。
在軍事上打擊,牽制敵人編保甲。東南警衛團和各區隊為配合反保甲斗爭,采用游擊戰、麻雀戰等戰術不斷襲擊騷擾日偽軍,使日偽無法正常進行“政治清鄉”。據海啟縣的統計資料,在1943年的反保甲、反偽化斗爭中,東南警衛團進行大小戰斗73次,斃傷鬼子118名(其中擊斃57名),斃傷偽軍124名(其中擊斃85名),俘偽軍164名。全縣9個區隊共進行大小戰斗391次,斃傷鬼子171名(其中擊斃87名),斃傷偽軍253名,俘偽軍101名。這種軍事上的打擊,不僅牽制了敵人的清鄉精力,而且震懾了參與清鄉的敵人。在海啟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日偽在海啟地區強行編保甲的陰謀始終未能得逞。
海啟縣反“政治清鄉”的經驗,得到了蘇中區黨委的高度肯定。1943年7月在如皋劉家園召開的蘇中區反“政治清鄉“的階段性總結會議上,蘇中區黨委書記吉洛(姬鵬飛)在總結中指出“海啟的經驗是有現實意義的”,號召全區要像海啟縣委那樣“深入動員干部、民兵、群眾,發揚大無畏精神,堅決粉碎敵汪的‘政治清鄉’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