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張愛萍首戰青陽鎮
張愛萍首戰青陽鎮
作者:劉小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4-15 瀏覽次數:8389
數月前,張愛萍的部隊在皖東北改編為五縱三支隊后,即開始挺進蘇北;而三支隊剛在蘇北改編為九旅后,卻又返回皖東北。
張愛萍
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原八路軍第五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黃克誠任師長兼政委。原第五縱隊三支隊改編為新四軍三師九旅,張愛萍任旅長,韋國清任政委。九旅成立后,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即回師皖東北。
這也許僅僅是一個巧合。數月前,張愛萍的部隊在皖東北改編為五縱三支隊后,即開始挺進蘇北;而三支隊剛在蘇北改編為九旅后,卻又返回皖東北。當然,這種巧合純粹是由瞬息萬變的戰爭形勢決定的。皖東北在數月間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根據地被日偽軍蠶食,中心城鎮青陽被偽軍占領,周圍又有散落的衛星據點。而抗日民主政權所能控制范圍已被擠壓在洪澤湖邊一個狹窄的地帶。
皖東北根據地對在津浦路西活動的新四軍四師彭雪楓部來說尤為重要,一旦失去,四師將陷入無退路的孤立無援境地,華中戰略區的南北通道亦將因此受阻。恢復皖東北根據地已成當務之急。為此主持華中工作的劉少奇親自點將,要求張愛萍率領剛剛改編的九旅迅速返回皖東北,奪回被日偽頑占領地區。劉少奇知道,張愛萍與九旅的優勢在于皖東北是他們開辟出來的,有著很深的感情,而且對那兒的自然環境、地形特征都十分熟悉。
1941年2月的蘇北特別冷,刺骨的寒風呼嘯著并裹挾著漫天雪花,廣袤的平原染成一片白色。在惡劣的氣候中,踏著積雪,張愛萍率九旅二十五團、二十七團及劃歸張愛萍指揮的八旅二十四團開始了回師皖東北的征程。而韋國清則率二十六團繼續留在淮海區。
返回故土,收復失地,九旅上下群情高漲。他們踏著皚皚白雪,夜以繼日,急速前進。因為是長途奔襲,部隊不能暴露目標。他們在晚上悄然渡過運河,直插青陽鎮。
青陽鎮是泗縣、眾興、五河、盱眙之間的一個大集鎮,地處皖東北根據地中心,是濉河下游的重要水陸碼頭和重要商埠,更是海鹽的重要集散地之一,這里商業發達,物資豐富,人口逾千戶。此前新四軍的許多物資就是在此采購,或通過這里到敵占區易貨。因此,青陽鎮在皖東北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但青陽鎮三面環水,一面有壕,且有偽軍一個團駐防,筑有炮樓,可謂易守難攻。這給攻打青陽鎮帶來很大的難度。
從部隊準備進入皖東北地界的那一刻起,張愛萍便不斷派出偵察兵偵察敵情,偵察科長楊勛還秘密潛入青陽鎮。張愛萍還找來皖東北行署主任劉玉柱,與之共商討敵之計。另外,他還專門聽取了之前一直在皖東北堅持斗爭的二十四團團長胡繼成的匯報。在充分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張愛萍主持召開了作戰會議,主要在兩種作戰方案中斟酌和選擇:一是直接攻打青陽鎮,但因地形特點易守難攻,萬一攻擊受挫,必將影響整個皖東北根據地的收復;二是先打青陽鎮外圍小據點,由易到難,由外到內,積小勝為大勝,然后再乘勝進攻青陽鎮。弊端在于失去了突然性,青陽鎮守敵可以在外圍打響時精心布置,也可能引來駐泗縣日軍增援,增加了最后的攻城困難。
反復權衡,利弊相析,張愛萍最終從杜甫的一首邊塞詩中找到了答案:“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于是他果斷拍板:“斷其四肢,不如挖其心臟。集中兵力,首戰青陽。”
其實,對此戰張愛萍已經深思熟慮了。他詳細地分析了攻打青陽的五個有利條件:其一,青陽偽軍劉永貴團是從宿遷調來的,情況生疏;而我方趙匯川任團長的九旅二十七團是當年在這里發展起來的,情況了如指掌;其二,駐青陽偽軍雖有700多人,但只有6挺機關槍,火力并不強;其三,由于我軍嚴密封鎖消息,守青陽偽軍尚無準備;其四,據悉偽團長劉永貴到宿縣開會了,青陽鎮群龍無首;其五,根據偵察鎮東南角前沿工事及火力配備較弱,便于突破。聞張愛萍如此分析后,大家十分信服,作戰信心倍增。
張愛萍隨即開始作戰部署:二十七團擔任主攻,二十五團助攻,二十四團準備打泗縣的援敵。此外,地方武裝監視和阻擊洋河方面的可能來援之敵,旅特務營擔任預備隊。最后張愛萍專門補充說:“旅部指揮所設在青陽東南大劉莊,戰斗打響后,指揮所前移,我隨主攻部隊。”
1941年2月11日,隨著夜幕的降臨,村落、樹叢、道路、河流,周圍的一切都籠罩在夜幕的巨網中。正是利用這個巨網,參戰部隊悄然向青陽鎮運動。
青陽鎮像以往那樣,在夜色中顯得孤寂、陰森,只有炮樓里的點點燈火在跳動。21時,兩顆耀目的信號彈凌空升起。驟然掀起的鋼鐵與烈焰熾起的風暴,粉碎了青陽鎮的沉靜。九旅主攻部隊在火力掩護下,跨外壕、涉冰河、炸圍墻、破前沿、沖入鎮內……守鎮偽軍如大夢初醒,他們依托工事,拼命頑抗,猛烈的火力封鎖了路口。此路不通后,參戰中隊選擇了掘墻而進的辦法。即在外墻上挖掉磚塊,然后塞進手榴彈,炸開一個缺口后,向前推進。由于青陽鎮為古老集鎮,磚墻瓦房很多,推進速度較慢。
這時,張愛萍從旅指揮所來到二十七團指揮所。二十七團團長趙匯川在若干年后對張旅長這次親臨他的指揮所印象極深。他說:“旅指揮所本來設在青陽東南的大劉莊,張旅長卻不愿在室內進行電話指揮,親自到兩個團來實地觀察戰場情況,指揮部隊作戰。到我們團指揮所看后,又非要到突擊營看看不可。我陪他到了二營,詢問部隊發展和下一步打算。牛營長提出搭梯子,從墻上打洞,在屋頂上堆沙袋,以機槍掩護攻擊等辦法,這些都是指戰員在戰前準備討論時,根據實戰研究提出來的,又得到了前段實戰檢驗證明是可行的,充分顯示了群眾的聰明才智。張旅長聽了非常高興,當即表示同意。”
此后,張愛萍又帶領偵察科長和警衛趕往鎮西北角的二十五團指揮所,與副團長沙風一起研究突擊方案。張愛萍原計劃能在拂曉前結束戰斗,但戰場進展情況不如人意。眼見東方發白,參戰部隊利用夜間掩護攻擊的優勢漸漸消失。
打與撤,參戰部隊一時難以把握。而守城偽軍氣焰則囂張起來,他們用土喇叭對外喊:“八路軍弟兄們,皇軍快到了,你們還走不走啊?”“有本事就不要走,等著一起迎接皇軍吧!”
張愛萍權衡利弊,果斷決定繼續攻擊。他要求參戰部隊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爭取上午10時前拿下青陽鎮。
為防日軍增援,張愛萍調二十五團兩個連加強阻擊部隊的實力。之后,他又折回主攻部隊趙匯川處。此時,四連已突破外圍據點,但街心偽炮樓的機槍火力很猛,壓制著后續部隊無法前進。為此,張愛萍命令調來“王牌”武器。所謂“王牌”,是一挺從日本飛機上拆下來的機槍,口徑12.7毫米,威力很大。因為子彈很少,沒有補充來源,所以經旅首長批準方可使用。結果“王牌”發威,只3發子彈即貫通炮樓,偽軍受此驚嚇,哪敢抵抗,隨即繳械投降。二十七團隨即向縱深前進。此時二十五團已從青陽鎮的西面攻入,兩個團形成合圍態勢,守鎮偽軍很快被瓦解。上午9時許,青陽鎮被攻克。
此役共斃偽軍100 多人,俘偽副團長以下600多人,繳獲機槍6挺以及其他軍用物資。戰后的張愛萍非常興奮,揮筆寫下了《青陽殲敵》七律一首:“東進馳援北渡軍,妖魔卷土漫血腥。神兵夜昏重霄降,尖刀雪亮挖敵心。晨聽鬼卒一網盡,分兵遍掃落葉紛。痛快淋漓復失地,軍民歡暢迎新春。”
青陽鎮之役后,皖東北形勢開始好轉并逐步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