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一條毛毯
作者:甘桐文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4-12 瀏覽次數:8324
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有一件文物毛毯,這件文物不僅被評定為一級,還見證了周恩來與袁國平的革命情誼。
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有一件文物毛毯,這件文物不僅被評定為一級,還見證了周恩來與袁國平的革命情誼。
這件毛毯是1939年周恩來視察云嶺新四軍軍部時,贈送給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的。毛毯為長方形,海胡絨質地,黃色毯面,裝飾有六行十排規則排列的蝌蚪狀圖案,自里向外有兩層邊框,內框為毛質,褐白間夾有藍色;外框為綠色,毯里為綠色,綢質鑲邊。1986年5月,袁國平之子袁振威將這條毛毯捐贈給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并詳細介紹了毛毯背后的故事。
新四軍組建后,肩負著中華民族的希望,不避艱險,奔赴華中敵后戰場。威逼蕪湖、南京、上海近郊,挺進徐州、武漢外圍……到處沉重地打擊敵人,使華中半壁江山開始成為抗日的廣闊戰場。這個時期,正是新四軍向敵后勇猛發展的大好時機,軍部以及各支隊在黨中央和毛主席所制定的正確方針指導下,勇猛打擊敵人,積極發展武裝。尤其是江南部隊在陳毅、張鼎丞、粟裕等領導下,有了很大發展。從新四軍組建到1939年冬,總兵力由原來的1萬多人發展到近3萬人。
新四軍挺進華中敵后,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不僅擴大了隊伍還贏得了人們廣泛的贊譽,這一切使蔣介石深感不安。在此期間國民黨頑固派不斷鼓噪,散布流言蜚語,聲稱“新四軍破壞兵役法,破壞軍令、政令的統一”;“新四軍制度特殊,不是國軍,是‘土匪’”。
1939年3月,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在即將召開的師以上軍官會議上,要求新四軍派人并做出解釋。正在皖南檢查工作的周恩來得知后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
當時,袁國平的妻子邱一涵已懷有8個月的身孕。臨行前,袁國平做了最壞的打算,邱一涵也為他捏把汗,要他為即將出生的孩子取名。袁國平交代妻子說,孩子生下來,小名就叫“皖南”。如果生的是女兒,將來長大了就讓她學音樂;如果生的是兒子,將來就讓他去當兵。
邱一涵和袁國平從相識相戀到這次離別,他們已經在一起共同生活了11年,幾乎沒有分開過,盡管都各自忙于工作,但他們感情深厚,彼此關愛。1939年軍部召開紀念“三八”婦女節大會,表彰了三對模范夫婦,袁國平和邱一涵就是其中的一對。
袁國平胸有成竹,舌戰群儒,獲勝而歸。周恩來在聽說了邱一涵腆著肚子送別袁國平并要求為孩子取名的事后,特地贈送給邱一涵一條毛毯和一床軍被以資慰問,同時還贈送給袁國平一支鋼筆。
毛毯和軍被一直為袁國平夫婦使用,后又隨出生8個月的兒子袁振威被送回湖南老家,新中國成立后又回到邱一涵身邊。
1986年,袁振威將毛毯捐贈給云嶺新四軍紀念館,而軍被仍珍藏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