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春天的回信
春天的回信
作者:劉蘇閩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1-04-02 瀏覽次數:8332
春天里,我們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給新四軍百歲老戰士的回信,大家奔走相告、歡欣鼓舞。
我是2月18日晚上接到消息的,已近12點了,通知我第二天上午到社聯一起開信。第二天我提前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心情非常激動。看到總書記回信后,我們又專程去慰問施平、程亞西、胡友庭、顧海樓等幾位新四軍老戰士代表,向他們匯報了總書記的回信。
老戰士們感到非常振奮和鼓舞,決心按總書記要求,珍惜光榮歷史,永葆政治本色,繼續發光發熱,結合自身革命經歷,多講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引導教育青少年一代接好革命事業的班。
當天下午,研究會召開會議,認真學習了總書記的回信。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以新四軍老戰士為榜樣,遵照總書記的指示,根據市委和社聯黨組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勇敢斗爭,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
2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等領導專程到我會,與新四軍老戰士鮑奇、彭業長和研究會的同志一起學習總書記的回信,看望了百歲新四軍老戰士顧海樓。
李強書記深刻地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重要意義,高度贊揚新四軍老戰士在宣傳黨的光榮歷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所作的貢獻和寶貴的革命精神,對新四軍研究會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鼓勵。強調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應該對弘揚黨的光榮歷史和優良作風作出更大的貢獻。
許多同志問我,新四軍老戰士為什么會想到給總書記寫信?信中袒露了怎樣的共同心聲?新四軍與上海有著怎樣的深厚情緣?
這要從2020年下半年說起,當時,我和研究會的同志一直在思考建黨百年之際,研究會的工作如何開局。我們想,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慶祝建黨百年,理應走在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黨史教育和紅色基因傳承,十分重視發揮“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在“四史”教育和傳承紅色基因方面的重要作用。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光明日報》發表《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重要文章,高度概括和論述了紅船精神。2006年建黨85周年時,習近平同志親自主持嘉興革命歷史紀念館新建奠基儀式,發表了重要講話,我當年任海軍浙江某部政委,親歷這次活動,深受教育和鼓舞。2007年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時,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專門發來賀信,對我會工作給予肯定與鼓勵,要求我們“秉承歷史,再接再厲,為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我們研究會有“五多”——老戰士多、英模人物多、專家教授多、離退休干部多、共產黨員多。老前輩們雖然年事已高,有的已經是年逾百歲或者接近百歲的老人,但仍然不遺余力地發光、發熱。譬如,今年111歲的施平,是全國年齡最大的共產黨員和新四軍老戰士。他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8年入黨。近幾年來,我每年都會去華東醫院探望施老。記得2016年探望時,他正在閱讀陳丕顯寫的回憶錄《蘇中解放區十年》。那一年,恰逢陳丕顯誕辰100周年,施老說要寫篇文章紀念他。后來,他果然寫了一篇約5000字的回憶文稿。
走過百歲人生的老黨員、老戰士,親眼見證了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歷史進程,更懂得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
經過綜合考慮,我們決定選擇以年逾百歲的老戰士代表給總書記寫信的方式,表達對黨的無限深情與一片忠心。這不僅是新四軍老戰士的心聲,也代表全體會員的心愿。
這封信及附件是由我會幾位主要領導和辦公室同志初擬的。由于疫情等因素,我們選了10位年逾百歲的老戰士為代表,逐個送閱。
這10位簽名的老戰士,除了最年長的施平,還有程亞西、顧海樓、宮芝、徐克、王湘、黎明、黎魯、胡友庭、石麗。他們看到初擬的信件后認為,確實代表了自己的心愿,一致表示贊同與支持。
在這封信中,大家表達了一個共同心聲,即始終堅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還回憶了老戰士們離休后積極為研究宣傳我們黨和人民軍隊光榮歷史、優良傳統奉獻余熱的歷程,明確表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黨的事業是任重道遠、一往無前的。
老戰士們說:“在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來臨之際,我們深切緬懷為中華民族百年復興而英勇獻身的無數革命先烈和戰友,感恩幾十年黨的培養教育,珍惜光榮歷史,永葆政治本色,為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生命不息,奮斗到底!”
參加新四軍研究會的工作,對我來說,是一次重新學習、接受教育的寶貴機會。老前輩們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他們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堅守理想信念;二是牢記使命,努力為黨和國家的事業作奉獻;三是以身作則,用良好的形象為全社會作榜樣。
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老黨員、老戰士,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何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仰、勇敢斗爭。
我會現有新四軍老戰士近千人,會員4千多人。1980年11月14日成立以來,始終把弘揚鐵軍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作為使命職責,取得了顯著成效,多次受到上海市社聯表彰,2016年被評為全國社科聯先進學會。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習近平、俞正聲和韓正同志及現任市委書記李強曾作出批示或發來賀信,對我們的工作予以肯定和鼓勵。2020年,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時,李強書記、龔正市長專程登門慰問新四軍老戰士代表鮑奇、蘇榮同志,使新四軍老戰士和廣大會員深受鼓舞。
近些年來,我會與40多個學校、部隊、街道、企事業單位有共建關系,堅持抓好以理想信念為重點的主題教育。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至2020年就宣講2100多場次,聽眾達40多萬人次。
有人說,我們的講述可能不像專業的黨史研究者那么成系統、有深度,但親歷者口中的歷史無疑會更生動、更有感染力。
我們充分認識到,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僅是GDP的增長速度,更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強大。為此,我們堅持“與時俱進”“開門辦會”。歷史的東西、研究的成果,放在書里、堆在倉庫里是遠遠不夠的。
幾年前,一個青少年軍訓營地的主任告訴我一件事:他們對來營地的中小學生做過簡單的測驗: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分別是什么日子?非常簡單的題目,完全答對的還不到20%。在和機關的一些同志接觸中,有位處級干部問我:怎么還有個新四軍?這新四軍是怎么回事?
我們在開展宣講活動中,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老戰士們在聲情并茂地演講,臺下有不少人在聽,但也有一些人進來簽個名字,過一會就走掉了。這些事情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所以,思想教育陣地不能丟,要讓“黨的聲音”深入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像春風吹拂大地,溫暖著我們的心。2月20日,黨中央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研究會的同志們表示,一定要遵照總書記的指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發揮新四軍研究會的優勢,做好黨史宣講員,先行官,以實際行動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作者系上海新四軍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