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多彩軍營 > 淮南礦業改革開放40年“蝶變”
淮南礦業改革開放40年“蝶變”
作者:王佑樓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4-02 瀏覽次數:8326
從2002年至2012年,淮南礦業集團是已經具有煤炭主業、電力輔業、瓦斯治理、現代物流、房地產業、金融資本六大支柱產業的集團公司。對于煤炭主業和瓦斯治理,上期已經作了介紹,這里講講其他四大支柱產業。
淮南礦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孔祥喜在十二屆人大會議上與習近平同志親切握手
過去的單一煤炭企業 今日的六大支柱產業
從2002年至2012年,淮南礦業集團是已經具有煤炭主業、電力輔業、瓦斯治理、現代物流、房地產業、金融資本六大支柱產業的集團公司。對于煤炭主業和瓦斯治理,上期已經作了介紹,這里講講其他四大支柱產業。
電力輔業。從2002年實施“辦大電”戰略以來,淮南礦業集團在行業內首創煤電一體化模式,現有參均股電廠21座,電力權益規模1476萬千瓦。其中建成潘三、新莊孜、顧橋三座全資電廠;建成田集、鳳臺兩座煤電一體化均股電廠;參股中電、國電、華能、大唐、皖能、鄂能等16座省內外電廠;光伏發電等。淮南礦業集團電力裝機總容量,位居全國煤炭行業前列。
淮南礦業集團探索形成的煤電一體化模式,以資源做資本、換市場,實行產權鏈接、產業融合,打破了長期存在的煤電行業壁壘,延伸了煤炭產業鏈和價值鏈,提升了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這一做法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高度認可,并作為重要經驗和政策在全國推廣。
現代物流。淮南煤礦是從傳統物供向現代物流轉變的。2002年以來,淮南礦業集團圍繞煤炭、電力產業的總體布局,積極跟進市場和通道布局,將煤炭、電力、鐵路、港口、航運整合在一起,順勢培育現代物流產業。2010年7月,物流業從內部供應部門獨立出來,實行市場化運作。物流產業成立了14家子(分)公司、建立了16個倉儲基地,業務遍及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大部分區域及西北部分區域,營業收入從70多億元一度擴張至300多億元。
房地產業。2002年起,淮南礦業集團從棚戶區改造起步,順勢發展房地產業。實施棚戶區改造累計完成投資96.34億元,建成708萬平方米、54個小區、安置5.24萬戶;采煤沉陷區治理累計完成投資16.17億元,建成安置房134萬平方米、8個小區、安置1.47萬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現有二級開發項目20多個,涉及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地開發項目26個,確立了淮礦特色的房地產品牌。現已初步成為在省內較有影響力、省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綜合型房地產企業。
金融資本。從2003年起,淮南礦業集團通過組建財務公司、淮礦上海資產管理公司、控股蕪湖港儲運公司,參股徽商銀行和子商業銀行等,搭建起金融資本平臺,集團公司資產總額從149億元增長到1419億元,增長近10倍。
過去注重規模速度 如今注重質量效益
淮南煤礦大規模、高速度的礦井建設,大幅度提升了煤炭生產能力,也提升了在行業和區域中的影響及地位。但在趕速度、上規模的背景下,部分礦井建設前期論證不夠充分,投資效益沒有得到發揮;西部煤礦在資源價款處于高位時進入,高額的前期投入給后來的運營帶來了負擔;企業總負債額從109億元增至1088億元。從2013年至2017年五年間,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煤炭產能過剩,價格下滑,需要“去產能”。淮南礦業集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特殊困難。
2014年3月,集團公司新一屆黨政領導班子實現了順利交接。面對企業經濟運行困難期,新班子審時度勢地提出了“打造淮南礦業升級版”的工作目標和“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作為工作的主線,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全面從嚴從緊的應對舉措,主動適應新常態,奮力開創新局面,堅定不移地推進企業轉型發展。他們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推進生產方式向集約高效型轉變,推動支柱產業向質量效益型升級。經過集團公司上上下下齊心協力,共度時艱,取得了全年安全生產平穩、穩中有進、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的良好局面。
2015年,淮南礦業集團召開第二次黨代會,通過了“十三五”企業發展規劃,著力打好脫困攻堅戰,出臺了一系列內部改革創新舉措,促進轉型升級,著力培育持續發展動能。
2016年,淮南礦業集團度過了最困難階段,一舉扭轉自2013年以來連續虧損的局面,提前一年實現企業扭虧脫困的目標。
2017年3月,淮南礦業集團“十三五”發展規劃獲得安徽省發改委批復。“十三五”期間,以能源為主軸,服務和金融為兩翼,構建“一軸兩翼”協同發展,淮南、蒙西、皖江、上海地區四大基地協同推進的新格局。集團把能源產業作為企業發展的根基,做強做精能源主業。
穩定淮南煤電基地。淮南本土煤礦以扭虧為盈為總體目標,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走安全、集約、高效發展之路。2014年9月,公司承建的“皖電東送”重要戰略性電源點——田集、鳳臺電廠兩期8臺總裝機容量516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全部建成。同年11月,淮南礦業集團與中電國際正式簽署合資經營淮南平圩電廠三期工程2×10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合同,集團公司參股比例為40%,該工程是國務院批準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示范區規劃》中最大能源項目,是目前國內火電最高效、節能、環保的項目之一。截至2017年底,企業電力權益總規模達到1475萬千瓦。與此同時,集團適應電力體制改革,成立售電公司,探索發電、配電、售電一體的新思路、新模式。
發展蒙西煤電基地。淮南礦業集團順應國家煤電建設加速西移的大勢,抓住蒙西規劃建設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的機遇,將企業煤電能源項目發展重點放到西部。2015年12月,西部煤礦公司唐家會礦、色連二礦順利實現聯合試運轉,2017年1月通過國家能源局的竣工驗收。同年8月,唐家會礦工作面年生產能力達1000萬噸以上。2015年4月2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行能源戰略合作協議簽字儀式,淮南礦業集團與內蒙古能源發電投資集團公司簽訂了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同年12月28日,淮南礦業集團與內蒙古能源發電投資集團公司舉行項目合作簽字儀式,在金山、新豐、淮大三個熱電(發電)項目開展合作。2017年7月29日上午,淮南礦業集團與包頭鋁業集團簽訂合作意向書。
拓展天然氣業務。淮南礦業集團積極順應國家能源結構調整趨勢,把天然氣作為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緊緊抓住資源獲取、通道建設、市場開發三個重點環節開展工作。2015年6月19日,與中海石油氣電集團舉行蕪湖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配套工程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與中海油合作建設蕪湖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開展全產業鏈合作,打造區域性液化天然氣物流中心。2016年11月24日,與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在北京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7年6月,申報蚌埠至合肥、巢湖至江北集中區、亳州至太和三條206千米省級天然氣獲得安徽省發改委核準。2017年10月底,成功中標六安市葉集區指定區域天然氣特許經營權項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