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史林新葉 > 一次遲到78年的祭掃周永林辛仕
一次遲到78年的祭掃周永林辛仕
作者:周永林 辛仕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3-29 瀏覽次數:8329
徐緒奎,1915年出生,湖北紅安縣(原黃安)人。1931年,他在黃安縣農運會負責人田開壽和李先念等影響下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四方面軍連長、營長和紅二十五軍團長等職,參加過長征,到達陜北進入“抗大”學習,1938年被派到新四軍老二團任組織股長,1939 年進入蘇南東路,任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團團長,1940年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第九團團長。
在營溪戰斗中犧牲的團長徐緒奎
今年4月5日清明節,專門從湖北趕來的徐緒奎烈士親屬一行四人來到黃橋公園祭掃徐緒奎烈士墓。在青松翠柏中沉睡了78年的徐緒奎烈士終于等來了自己的親人。
戰營溪英雄折戟
徐緒奎,1915年出生,湖北紅安縣(原黃安)人。1931年,他在黃安縣農運會負責人田開壽和李先念等影響下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四方面軍連長、營長和紅二十五軍團長等職,參加過長征,到達陜北進入“抗大”學習,1938年被派到新四軍老二團任組織股長,1939 年進入蘇南東路,任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團團長,1940年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第九團團長。
1940年9月6日,國民黨韓德勤部保安第一旅向黃橋東北方的營溪地區發動進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九團、六團擔負正面反擊。敵我雙方僅一河之隔,連頑軍指揮部電臺上的天線都看得一清二楚。在敵人以密集的輕、重機槍火力封鎖住橋頭的情況下,九團仍迅速向敵逼近。當看出敵指揮部開始慌亂時,徐緒奎果斷下達進攻命令。他縱身躍出團指揮部,指揮部隊奪橋。槍聲、炮聲、軍號聲、喊殺聲震天動地。在團長的率領下,英勇的九團戰士一齊沖過河去。敵人猶如驚弓之鳥,很快潰不成軍。就在即將奪取最后勝利的時刻,敵人一顆子彈奪去了徐緒奎年輕的生命。徐緒奎的犧牲更激起了九團指戰員們的仇恨。“全殲進犯之敵,為徐團長報仇”的聲浪在戰場上空回蕩。九團和兄弟部隊一鼓作氣,殲滅了保安第一旅兩個團約1500余人,取得了營溪保衛戰的勝利。
徐緒奎是黃橋戰役中我軍犧牲級別最高的指揮員。二縱司令員王必成得知徐緒奎犧牲的消息,痛哭不已:“徐緒奎是個好同志、好黨員、好團長。他能打仗,是我二縱隊最得力的團長之一。”
尋親人漫漫長路
徐緒奎從參軍離家一直到犧牲,再也沒有回過湖北老家。親人們直到新中國建立后才得知他在抗戰中犧牲的消息。紅安縣烈士陵園也增加了徐緒奎烈士的簡介。徐緒奎的妹妹徐緒英在世的時候,一直念叨著這個哥哥,叮囑后輩們每年都要到紅安縣烈士陵園祭拜。她的孫子崔亞波也一直在尋找舅爺爺徐緒奎烈士的下落,可苦于資料有限,一直杳無音信。直到2017年9月的一天,他上網搜索徐緒奎的名字時,搜索引擎跳出了一個關于徐緒奎的尋親帖。幾番周折,他聯系上了發帖人劉德平,才得到親人的相關信息。劉德平是當時第九團參謀長劉史明的兒子,他也是奉父親遺命在找尋徐緒奎烈士的親人。
當年在部隊的時候,參謀長劉史明和團長徐緒奎關系特別好。徐緒奎的年齡比劉史明小,職務比他高,兩人像兄弟一樣。徐緒奎犧牲時,劉史明就在身旁。為了防止敵人破壞,他含淚就地掩埋了老團長,并做了記號,以便日后尋找。有很長一段時間,劉史明經常一“失蹤”就是幾天,當時家人感覺很奇怪,后來在閑談中才知道,他是去尋找老團長的遺骸了。經過幾十年的風雨,當時的地理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尋找工作非常艱難。劉史明記得,老團長嘴里有顆假牙,是金的,拿出來洗的時候還向他“炫耀”過。這件事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他就是憑著這顆假牙找到了老團長的遺骸。徐緒奎的墓在黃橋公園落成時,劉史明和幾位戰友都趕過去看望。劉史明知道徐緒奎是湖北紅安縣人,一直記掛著要為他尋找親人。他曾派人去紅安尋找,可由于那個年代很多信息都不全,交通也不暢,幾次去的人都無功而返。
1998年,劉史明病逝,尋親的事就落到了劉德平身上。劉史明有6個子女,德平排行老三。德平也知道父親跟老團長的感情,所以父親去世后,他一直想完成父親的遺愿。退休后,他有了空閑時間,在翻看家里老照片的時候,看到了徐緒奎的遺照,就想到了父親的遺愿。
2013年,劉德平開始接觸網絡,并通過網絡來尋找徐緒奎家人的線索。一個帖子,別人操作只要半個小時,他則需要兩個小時。有時候剛剛寫好的帖子準備發送,按錯按鈕,帖子就丟了,只好重來。他曾經找到紅安縣民政部門的網站,想發帖求助,可怎么注冊都進不了,只好放棄。不過幫父親尋找老團長親屬的事他一直沒忘。他還幾次向央視《等著我》欄目求助,特地建了個尋找的QQ群,但都沒有消息。
2016年,劉德平在南京本地的西祠胡同發了一則尋親帖,他心中一直存有一個信念:老團長的家人也一定在尋找親人,說不定就會在網上看到他的這個帖子。有心人天不負,終于在2017年9月,看到老團長親屬在網上的留言,他特別激動,找到了老團長的親屬,也算是完成了父親的遺愿。他們相約,明年清明節一起到黃橋為徐緒奎烈士掃墓。
存毛毯戰友情深
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里陳列著一條破毛毯,它是開國中將王必成的遺物。這條毛毯“跟”了王必成49年。很多人都奇怪,是怎樣的一條毛毯,讓這位在戰場上鼎鼎大名的“王老虎”如此珍惜。原來,這其中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據王必成夫人陳瑛女士回憶,王必成和徐緒奎是延安抗大同學,且同是湖北人,后來兩人輾轉從延安來到新四軍。1940年7月中旬,部隊整編,組建第二縱隊,王必成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司令員,徐緒奎任二縱九團團長。
1940年8月10日,徐緒奎指揮部隊成功拔除了盤踞在長江北岸靖江東北的孤山、西來鎮日偽據點,戰斗中繳獲了一條日軍用的毛毯。同年9月6日,徐緒奎在營溪反擊戰中犧牲,警衛員就把團長遺留下來的這條毛毯交給了司令員王必成。
此后,王必成一直帶著這條毛毯南征北戰。1989年春節,王必成病重,得知紀念館正在搜集黃橋戰役時期有關珍貴文物時,王必成當即囑托夫人:“我走后,請你幫我把這條毛毯捐贈給黃橋戰役紀念館。”1989年3月,老將軍病逝。遵循其遺愿,這條毛毯最終進了紀念館。
“舅爺爺,我們來看您了。我們想念您啊!”崔亞波顫抖地哽咽著。在徐緒奎墓碑前,從湖北省紅安縣趕來的親人們跪叩祭拜、清掃墓碑,低聲傾訴心中的思念。臨走前,他們帶走了烈士墓旁的一捧黃土,說要帶烈士的英靈回家鄉看看。“舅爺爺,我們帶您回家,回去和您的親人們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