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連載 > 湯景延巧施“特洛伊木馬計”(三)
湯景延巧施“特洛伊木馬計”(三)
作者:賈鳳芝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3-25 瀏覽次數:8324
酷暑季節,南通城痢疾流行,“湯團”有10多人患病,而醫藥費每人每月只發一元。“清鄉公署”派來的軍醫借口藥費不夠,拒絕收治重病號。
酷暑季節,南通城痢疾流行,“湯團”有10多人患病,而醫藥費每人每月只發一元。“清鄉公署”派來的軍醫借口藥費不夠,拒絕收治重病號。湯景延一面親自去找張北生交涉,一面指示沈副團長到“協記公行”抽調資金,把所有病號都送到樂仁醫院醫治。湯、顧還多次去醫院探望,慰問病員,官兵關系更加融洽。大家紛紛表示:“生死不離湯、沈團長!”
此時,張北生、姜頌平之間的矛盾越演越烈,對“湯團”的爭奪也進入白熱化。7月底,在姜的煽動下,李士群在蘇州再次召見湯景延,加委湯為“中央調查部少將專員”,并指令姜每月給“湯團”發偽幣數萬元的津貼。
8月底集訓結束時,敵偽居然違背前約,不讓湯團回原防地茅鎮,而是移駐金沙,只準帶兩個排為直屬。又將該團改編成5個連,調往內地二線,分散駐扎在方圓200余里的十幾個集鎮,且都與當地的偽軍、特工站夾駐一起,美其名曰“聯防”。沿江的重要港口則由汪偽嫡系部隊把守。
湯景延明白,這是借“聯防”為名,行分割、監視、融化之實,是敵人瓦解、吞并湯團的一個危險信號。湯景延命令點上各部之間保持密切聯系,確定聯絡方法,指派專人負責,使部隊分而不散,確保緊急關頭統一指揮,一致行動,還利用與敵人夾駐“聯防”的機會,用多種形式麻痹敵人,了解更多敵情。
粟裕得悉湯團面臨的險惡處境后,與分區司令員兼第三旅旅長陶勇商量,兩人一致認為:湯團駐地分散,指揮管理不便,反清鄉已勝利在望,沒有必要再冒險待在敵偽內部,以免造成不測。陶勇不失風趣地說:“是把湯團拉回來的時候了,給日偽清鄉做個失敗的小結。”粟裕果斷地說:“但不應悄悄回來,而應破腹而出,出其不意敲掉敵人幾個據點,震驚日偽高層,長我新四軍威風!”
湯景延接到蘇中軍區黨委的電報:鑒于收集敵人情報、配合反清鄉的任務已基本完成,為防止部隊被敵人吞掉,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從敵人肚里破腹而出,回歸新四軍。團黨委必須切實掌握部隊,了解官兵的思想動態。
蘇中軍區南通警衛團也接到命令:開赴根據地邊緣,接應湯團歸來。得到上級指令后,湯團黨委緊急部署,明確分工,指派了營連的聯絡員,各個連也都制定上報了行動計劃,確保屆時收得攏、打得響。一切準備就緒,只待適當時機。
機智果敢地“破腹而出”
1943年9月中旬,偽軍配合南通、如皋的日軍,向蘇中根據地進行以燒殺為主,重在摧毀抗日民主政權的軍事行動。湯團黨委覺得不能延誤,遂于23日下達命令,布置各連于9月29日晚11時發起暴動,消滅駐地附近的敵偽力量后,向指定地點集中。
此時,恰巧湯團二營營長周顯才的未婚妻于前幾天到駐地金余鎮看望周顯才,湯景延抓住這個機會,讓他們在9月30日舉行婚禮。借此名義,—方面邀請四周駐軍和特工站的頭目赴宴,在宴會上將他們打掉;另—方面將團里一些人員的家屬以喝酒為名,于29日下午全部集中,由部隊保護起來,轉移到安全地方。
29日傍晚,駐地附近的敵軍頭目,包括特工站姜頌平等人,應邀前來喝喜酒、打牌。玩不多久,湯景延把牌往桌上一放,對幾個敵特頭目說:“諸位稍等片刻,我解個小手,一會兒就來。”湯團長出了房門,等候在外的警衛人員各持手槍沖入室內,特工站長姜頌平、組長翟光耀等三個敵偽頭目還未反應過來就被擊斃了。隨著潛伏部隊的沖入,其余敵特束手就擒。僥幸沒來“喝喜酒”的張北生后被撤職查辦,還挨了日軍頭目小林信男的嘴巴子。
當晚11時,“破腹”戰斗在全線打響。分駐各地的湯團官兵以突襲手段,摧毀了當地的敵偽碉堡、特工站、警察署、區公所,繳獲大批槍支彈藥,然后迅速撤往指定地點。次日凌晨2時,湯景延指揮全團向新四軍十八旅的防區開拔。在南通警衛團的接應下,穿過封鎖線,進入根據地,官兵們情不自禁地歡呼“回家了”!
南通市檔案館現今收藏的偽“南通特別區公署”之《湯景延部嘩變卷》,收集的都是當時敵偽各據點匯報的緊急軍情,其中一則記載:“竊職署于9月30日1時許在附近東北方面發現匪軍向我攻擊,情勢緊張。未幾,鄰近駐防教導大隊全部向我署連(聯)絡,特工組行動大隊亦出動與職署密切警戒。詎料該教導大隊突然叛變開槍,向我全體官警暨特工組行動大隊射擊,并強繳槍械,援助敵匪猛攻……結果因寡不敵眾,我方巡官孫壽山書記、張良棟中彈殞命。職與署員姚禹九蛇形于河邊草叢中得免于難。至3時許,匪等呼嘯而去……”
1943年9月30日,全體湯團官兵高舉新四軍旗幟,帶著繳獲的大批武器裝備勝利凱旋。蘇中軍區舉行了盛大的祝捷慶功會,粟裕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湯團的干部戰士以對革命的赤膽忠心和高超的斗爭藝術,勝利地完成了鉆進去、打出來的計劃。正是他們的這一臥底行動。為粉碎日偽向通海區域的清剿,牽制了敵人,掌握了敵情,在反清鄉斗爭中起到了一般部隊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以一個團的人員向敵人假投誠,沒有發生任何差錯而圓滿完成預定計劃,只有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才能做到!”四分區司令員陶勇也說:“當初湯團打入敵營,有人擔心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可是你們看,狗不但沒有吃到(包子),反而被痛打了一頓,湯團不是凱旋了嗎?”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湯團官兵人人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湯景延、顧復生等領導同志執行蘇中區黨委和新四軍命令,公開發表了“反正”宣言。隨后起義或投誠的還有偽軍三十四師施亞夫(中共地下黨員)等部。這些行動給了日偽以沉重的打擊。
蘇中二分區出版的《濱海報》刊發一則簡訊:“自敵汪6 個月清鄉失敗,偽軍湯景延率全團反正返我軍。”延安的《解放日報》也發布了湯團“破腹而出”的消息。簡短的報道濃縮了一支特殊部隊700名官兵忍辱負重的167個日日夜夜!
回歸后的湯團所部編入新四軍蘇中軍區“聯抗”部隊第二團,沈仲彝任團長,顧復生為政治處主任。湯景延晉升為“聯抗”副司令員,協助黃逸峰司令員屢立戰功。1945年9月湯景延任如皋縣城防司令員。
解放戰爭開始后,湯景延任華中軍區海防縱隊司令員、蘇浙邊區游擊縱隊政委。1948年2月9日奉命進人浙東山區,配合解放大軍正面戰場開展對敵斗爭。2月18日,部隊在向淀山湖進軍途中,陷入國民黨軍重圍,奮戰8小時,湯景延傷重被俘,被關押在淞滬警備司令部,與工人英雄王孝和同囚一室。他們相互砥礪,結為知交。敵人軟硬兼施逼降,被湯嚴詞拒絕。5月14日,湯景延同志在上海江灣刑場慷慨就義。據當時《新聞報》報道:“昨日下午3時半,由警備部看守所提出時,湯態度仍極傲慢,身著被俘時之青藍色便服及布鞋……承審軍法官詢其有何遺言,僅稱家在解放區內,在滬并無親友,并拒絕注射麻醉針劑,亦不索烈性酒食。上車高呼口號,面部毫無恐懼之色。臨刑拒不下跪,中彈直立不倒……”其遺體由普善山莊殮埋。上海解放后,湯景延烈士遺骸移葬于龍華烈士公墓。
關于湯景延部奉命“當偽軍”,蘇中區黨委書記粟裕和四分區黨委副書記鐘民,當年在總結反清鄉斗爭勝利時曾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新四軍戰史》也有詳細記載。但這一切在“文革”中卻被全盤否定,許多當年參加行動的湯團干部戰士遭受沖擊和迫害,副團長沈仲彝曾被投入水牢,長期“靠邊站”。
1975年11月25日,時任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的粟裕大將,給總政梁必業、徐立清寫信,轉去沈仲彝來信,并指出“‘湯(景延)團’打入敵軍是華中局決定的。沈仲彝同志要求工作,建議予以考慮”。他在《粟裕戰爭回憶錄》中指出:“在多種形式的對敵斗爭中,還要講一講湯景延、顧復生等領導的通海自衛團所作的斗爭。該團利用湯景延同志的特定社會關系,打入偽軍內部,在極其復雜、艱險的環境中,英勇機智,進行著一場特殊的戰斗。他們控制沿江港口,確保我蘇中與江南的交通聯系;購買、運輸軍需物資;掩護我黨政軍干部過往;搜集日偽重要情報;秘密處決日偽特務。他們對配合反清鄉斗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因此,湯景延也入選了“十大臥底將軍”。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