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九家保”
“九家保”
作者:王振秋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10-30 瀏覽次數:8331
山,可以滌志;水,可以清心。一方熱土養育著南溪的英雄兒女,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曲血濃于水的“九家保”的故事,被傳誦至今。
山,可以滌志;水,可以清心。一方熱土養育著南溪的英雄兒女,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曲血濃于水的“九家保”的故事,被傳誦至今。
汽車沿著盤山公路前行。公路兩旁和山間那遒勁的古樟,挺拔的松柏,一棵棵姿態迥異的樹木,散發著勃勃生機與活力,仿佛讓我嗅覺到了歷史積淀的濃濃氣息,猜想這里曾經發生的一切。
據南溪村劉氏宗祠族譜記載:始祖榮三公、榮九公為松羅鄉金山村劉瑤第十八世子孫,于康熙二十年遷徙至山清水秀的“藍溪”即現在的南溪,迄今已有336年。這里山川秀麗,數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南溪人在這里男耕女織,自然繁衍,生生不息。翻開南溪這部古樸的書典,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上世紀30年代,老區人民為閩東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用青春熱血譜寫了“九家保”那段可歌可泣的史詩......
1933年農歷10月2日,中共閩東地下黨領導人葉飛、馬立峰、詹如柏、施霖、郭秀山等7人,在松羅鄉溪南村施膿祿家召開秘密會議時,遭遇正在村里巡查的反動大刀會匪徒而不幸被捕,全部被押送往王家瀨村。年僅30歲的施膿祿眼睜睜地看著革命同志被抓走,心急如焚,星夜趕到10 里外的牛落洋村,把情況及時向黨組織作了匯報。閩東黨的領導人幾乎全部被捕,這對革命火種正迅猛燃燒的閩東地區的黨組織來說,幾乎是一場滅頂之災。當晚,黨組織決定在7人身份尚未暴露前,盡快設法營救。
第二天,施膿祿通過親戚關系,與村民劉新貴輾轉找到了大刀會的匪首謝玉針。匪首提出,要放人需要“九家連坐擔保,外加500塊大洋”,“一分都不能少,萬一放走的是共產黨的頭頭呢?”
時間就是生命。然而500 塊大洋對于一個窮鄉僻壤,對于一群貧苦的老百姓而言,不啻為一個天文數字。頃刻間,施膿祿、劉新貴等人奔走相告、東挪西借,他們有的賣耕地,有的賣口糧,有的賣牲畜,甚至有的村民把準備給女兒的嫁妝銀飾拿來典當,為此傾其所有,加上黨組織千方百計籌集到的錢,終于湊足500塊大洋。
解決了錢的問題,更難的是如何開口讓其他村民用自己的性命做擔保。沒想到,村里的劉學清、劉老仁、謝嫩妹、劉奶連、劉長樹、劉學仁、堪榮泰等7戶主動要求當保家,加上施膿祿和劉新貴正好9家。
“放走的是閩東共黨首要分子。”很快,福安國民黨當局察覺了真相,立即調派大量民團、大刀會匪徒趕到南溪村,挨家挨戶搜捕。施膿祿被捕后,敵人嚴刑拷打她,也無法從她口中得到7 位共產黨人的去向,惱羞成怒的劊子手殘忍地殺害了施膿祿。南溪村,一時間血流成河,不僅9位保戶的房屋被燒毀,連借錢給他們的村民也慘遭涂炭,包括擔保人劉新貴在內的23位村民,因“九家保”事件被反動派殺害。
23條鮮活的生命,換來了閩東革命的星火燎原。1935年2月,閩東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離南溪村僅隔一個山頭的柏柱洋召開,并成立了閩東蘇維埃政府。1958年,23人全部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施膿祿成為當地人心中的女英雄,南溪村也有了一個更加響亮的稱號——“九家保”。
仰望“九家保紀念碑”,參觀“九家保紀念館”,雖然烽火硝煙早已遠去,但這里的一草一木卻不時陳述著當年的歷史。
南溪村特有的淳樸風情和那跌宕起伏的故事,在我的心靈深處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它,不因季節的變換而褪色;它,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泯滅。
英雄的鮮血沒有白流。如今,南溪村已是舊貌換新顏,“九家保”的后人,正沿著先輩的足跡,不忘初心,投身美麗鄉村的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