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朱文泉參加紀念黃橋戰役勝利80周年活動等新聞
朱文泉參加紀念黃橋戰役勝利80周年活動等新聞
作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0-10-29 瀏覽次數:8330
朱文泉參加紀念黃橋戰役勝利80周年活動
特約信息員常浩如報道 10月10日,江蘇省泰興市舉行紀念黃橋戰役勝利80周年活動,深切緬懷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范。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陳寶田,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粟戎生,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徐承云,毛澤東主席管家吳連登,原空軍后勤部副部長喬泰陽以及黃橋戰役參戰將士的后代等參加紀念活動。
80年前,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造性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精心組織、指揮新四軍7000余人,在黃橋戰役中擊敗了國民黨反共頑固派的進攻,取得了殲頑1.1萬余人的輝煌勝利,奠定了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基礎,打開了華中敵后抗戰的新局面。決戰期間,黃橋老區人民自發組織起來,幫助部隊修工事、運彈藥、抬傷員,送水送餅慰問子弟兵,在蘇中大地上展現了一幅人民戰爭的壯麗畫卷,一曲《黃橋燒餅歌》成了當年老區人民踴躍支前、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期間,還舉行了向黃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頒發捐贈珍貴文物證書儀式等活動。
紀念八路軍新四軍白駒會師80周年活動在大豐舉行
特約信息員常浩如報道 10月9日,紀念八路軍新四軍白駒會師80周年活動在江蘇鹽城市大豐區舉行,重溫和紀念兩軍會師白駒獅子口的“高光時刻”。
1940年10月10日,是抗戰史上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八路軍、新四軍在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順利完成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不僅打通了華中與華北的聯系,也為皖南事變之后軍部在鹽城迅速重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上將與中共大豐區委書記薛盛堂共同為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鐵軍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徐承云中將,江蘇省軍區原司令員于中海少將,省政協原副主席張九漢,省人大原副主任趙鵬,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劉華健少將,省軍區原政治部主任蘇俊高少將,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副秘書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常浩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研究員張量,鹽城市政協主席李馳,鹽城市委常委、鹽城軍分區司令員李澤勇,鹽城市新四軍研究會名譽會長、市政協原主席計高成等應邀出席。
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張張真實的歷史照片,再現了激蕩著血與火的抗戰歷史,生動詮釋了偉大的“鐵軍精神”,讓大家倍感振奮,備受鼓舞。
朱文泉上將難掩內心的激動與自豪,他說:“八路軍新四軍大豐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地雄偉莊嚴而肅穆,生動清晰地展現了一師和三師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讓人看了之后深受教育。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把這里作為‘鐵軍精神教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把后代教育好,把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好?!碑斕煜挛?,還舉辦了紀念兩軍會師80周年座談會。
第三批國家著名抗日英烈中有3 位新四軍戰士犧牲在南京
揚子晚報訊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日前,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公布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會員胡卓然經過史料文獻整理發現,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中,犧牲于南京敵后戰場的抗日英烈有3位,分別是:新四軍淮南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獨立第二團副參謀長漆承宏(犧牲于南京市六合區)、新四軍第二師第五旅第十三團副團長陳宗勝(犧牲于南京市六合區)、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團副團長劉一鴻(犧牲于南京市溧水區)。
李強寄語上海新四軍研究會再作新貢獻
特約信息員廖方民報道 今年是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成立40周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致函祝賀。李強指出,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把弘揚鐵軍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作為職責使命,以“學習、研究、宣傳、服務”為主要任務,在新四軍歷史研究、資料征集整理以及宣傳黨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李強希望以研究會成立40周年和《大江南北》創刊35周年為契機,大力開展“四史”研究和宣講,積極宣傳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更好發揮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為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粟裕夫婦銅像在上海新四軍廣場落成
中紅網訊 10月12日,粟裕夫婦紀念銅像在上海福壽園新四軍廣場揭幕落成。粟裕同志的家人、新四軍老戰士、革命烈士后代、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一師、六師分會代表、福壽園集團和青浦區民政局代表等百余人出席揭幕儀式。
粟裕夫婦銅像高2.3米,青銅鑄造,由福壽園藝術創作中心團隊歷時3年完成。銅像塑造的粟裕,一身戎裝,目眺遠方,意氣風發,眉宇間表現出在前線指揮時氣定神閑的大將氣度。伴隨在身邊的夫人楚青眼神里充滿愛慕和關切,生動展現了這對伴侶在戰火中相濡以沫的革命情誼。粟裕長子粟戎生在儀式上說,父親生前夙愿是在離世后和過去的戰友們在一起,新四軍廣場紀念墻上刻有7700多名新四軍指戰員的英名,今天滿足了他的歸宿。
福建紀念劉國興將軍誕辰百年
特約信息員方曉萍、陳純玉報道 9月20日,由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福建省南下服務團團史研究會、福建人民革命大學同學會、南平市新四軍研究會聯合主辦的劉國興將軍誕辰100 周年座談會在福州舉行。1920年生于福建崇安的劉國興,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艱苦卓絕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軍分區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原福州軍區軍事檢察院檢察長、福州軍區后勤部副政委等職。1969年12月19日,劉國興夫婦曾給在部隊服役的兒子劉蘇閩寫過家書,勉勵他在即將參加的野營拉練中錘煉自己,培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做一個祖國和人民放心的好戰士。劉蘇閩一直珍藏著老父親的這封信,傳承父輩澆灌的紅色基因,成長為人民軍隊的將軍。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入選長三角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
特約信息員狄瑤、吳艷琰報道 最近,江蘇省社會教育指導中心確定一批長三角地區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入選。1938年夏,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先后挺進蘇南敵后,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次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溧陽竹簀鎮水西村成立,統一指揮第一、第二支隊和地方抗日武裝。1982年,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粟裕同志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題字,1984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整個展覽大廳,以照片、實物、圖表、電子模型等展品,真實反映了新四軍江南部隊在陳毅、粟裕率領下,深入蘇南敵后開創和發展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的戰斗歷程。2018年,該館被列為第三批國家三級博物館。今年9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
北京新四軍研究會舉行鐵軍紀念園建園10周年活動
特約信息員陳金陵報道 在烈士紀念日前夕,鐵軍紀念園建園10周年暨第10屆公祭活動,9月26日在北京市懷柔區舉行。鐵軍紀念園占地約120畝,地處九公山長城紀念林,東眺慕田峪,西望居庸關,由北京市新四軍研究會聯合紀念林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于2010年7月18日開園,時任北京市市長焦若愚參加開園儀式。在鐵軍紀念園誕生10周年之際,300余名新四軍后代和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以及九公山長城紀念林的青年代表來到紀念園緬懷先烈。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張曉龍說:“鐵軍紀念園10年來,已經成為我們回顧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前輩、繼承革命傳統的重要場所和活動舞臺?!毙滤能娎蠎鹗亢蟠鷧橇?、金山山等向鐵軍紀念館捐贈了父輩留下的珍貴文物。
宜興市新研會聯合舉行《三代老兵話抗日》活動
特約信息員張澍、孫志明報道 9月3日上午,宜興市新四軍和太滆抗日根據地研究會、江蘇璞源堂有限公司、宜興市融媒體中心采訪部黨支部聯合在宜城鎮舉辦“三代老兵話抗日”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箲鹄媳?、宜興市人大原副主任、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原會長金紹堯,改革開放前后參軍的兩代老兵魏援朝、王振軍先后發言,回顧歷史,暢談體會,寄語未來。參加活動的人員還參觀了“蘇南太滆抗日根據地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
海安市南莫鎮老促會 學用《鐵軍》等紅刊
特約通訊員嚴德本報道 今年,海安市南莫鎮老促會借助連續5 年獲評南通市學用老區紅刊優秀集體獎的東風,以“弘揚鐵軍精神,凝聚發展力量,促進老區工作”為宗旨,大力實施學用老區紅刊進基層行動,分別召開機關、學校、企業、農村四個類別學用紅刊座談會,在“古韻南莫”公眾號刊發20 多篇體會文章,總結學用經驗。全鎮所屬15 個村、1 個社區、60 家規模企業、8 所學校的所有班級都訂閱了2021 年度《鐵軍》等老區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