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2020年第9期頭條
2020年第9期頭條
作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0-09-02 瀏覽次數:8329
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和南理工 聯合舉辦“將軍講思想政治課”系列講座
本刊通訊員常浩如報道 7月24日下午,由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南京理工大學聯合推出的“將軍講思想政治課”活動,在南京理工大學舉行。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清葆為近百位師生講了《銘記抗戰歷史弘揚鐵軍精神》一課,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
今年初,南理工校領導與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商談,希望雙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合作開展軍工史的課題研究和將軍進校園講思想政治課活動,對大學生和年輕教師進行新四軍抗戰史、鐵軍精神、國防建設等方面的教育。中國新四軍研究會領導認為此舉非常有現實意義,當即表示支持。
“將軍講思想政治課”系列講座活動,計劃每學期舉辦1-2場。本次講座正值疫情期間,既是對高校大學生在校園封閉管理時期進行的一次生動愛國主義教育,也是對高校如何結合社情國情推進思政課改革,提升教育實效的有益嘗試。南理工與中國新四軍研究會聯合推出的這一具有軍工文化底色、工信行業特色的思想政治課品牌,在全國高校是一個創新之舉。
“鐵軍紅色電臺”上線啟動儀式在鹽城舉行
特約信息員鐵春燕報道 8月1日上午,“鐵軍紅色電臺”上線暨“紅色故事聯盟”啟動儀式在鹽城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共鹽城市委宣傳部、鹽城軍分區、中共鹽都區委主辦;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阿基米德傳媒、延安市融媒體中心、銅川廣播電視臺、鹽城廣播電視總臺等單位和部門聯合發起。延安新聞紀念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上海市龍華烈士紀念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鹽都區雙擁辦、鹽城市圖書館、鹽城市書畫院、鹽阜紅色文化研究會全程支持。
上海、延安、銅川、鹽城四地共同成立“鐵軍紅色電臺”,打造“紅色故事聯盟”,這是用最強音激活紅色文化的一次載體創新,用宣講團傳播紅色文化的一次教育實踐,也是用新媒體弘揚紅色文化的一次有益嘗試。“鐵軍紅色電臺”將在阿基米德平臺24小時播出,并同步添加到“鐵軍精神”電臺APP 和“軍史故事匯”頻道進行傳播。
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采訪抗美援朝親歷者
特約信息員陳純玉報道 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自6月以來,組織集體采訪抗美援朝親歷者。截止7月上旬,研究會采訪組已在福州鐵路分局系統和閩侯縣尋訪親歷者36人,訪談文章將在該研究會會刊《戰爭年代》上刊登。
百余退役軍人“八一”主題活動暖心勵志
特約信息員沈高宣報道 “八一”之際,江蘇省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百余名退役軍人,聚集在楊根思烈士陵園、泰州白馬廟海軍誕生地、揚中渡江紀念館,重溫人民軍隊艱辛歷程和新中國史。毛國葆、劉桂成、龔偉清、丁超、王國慶、俞金雷等軍隊老領導、退役軍人代表,在座談會上共話“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不后悔”。高管中心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孫永余,真切勉勵企業340多名退役軍人珍惜榮譽,牢記初心,在本職崗位上建立新功。
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評為優秀社團
特約信息員林妙春、鄒來強報道 最近,浙江省社科聯為落實中宣部、民政部《關于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社團建設的指導意見》,對主管的全省105家社會組織展開全面檢查評估工作。經綜合評定,省新四軍研究會列為優秀社團。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光寶介紹,近年來,本會堅持正確導向,注重自身建設,嚴格規范管理,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
《新四軍砥礪十年》《新四軍五團史》即將出版
特約信息員張耀淇報道 《新四軍砥礪十年》一書,由黑龍江省新四軍研究會編纂,中國新四軍研究會代會長、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上將為該書題詞:“展新四軍風采,傳承鐵軍精神”。全書收集整理了新四軍組建10年中的珍貴軼事。
特約信息員方曉萍報道 《新四軍五團史》由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南平市新四軍研究會和武夷山市新四軍研究會聯合編纂,張金錠主編。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徐承云中將為該書題寫書名。新四軍五團前身是閩北紅軍五十五團,1938年2月整編為新四軍三支隊第五團,團長饒守坤,部隊1500余人。1955年,原新四軍五團的5 位領導授銜為共和國中將、少將。
東臺市新四軍和蘇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成立
特約信息員何佳報道 近日,江蘇東臺市新四軍和蘇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成立,東臺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潘亞軍為研究會成立揭牌。抗日戰爭時期,東臺是蘇中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新四軍一師師部、蘇中軍區司令部、新四軍槍械所、后方醫院、被服廠都曾駐守東臺的三倉。劉少奇、陳毅、粟裕、管文蔚、陳丕顯、葉飛、王必成、陶勇等都在這里留下了戰斗足跡。
楊懷遠評為上海最美退役軍人
特約信息員廖方民報道 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之際,上海市隆重表彰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市新四軍研究會顧問楊懷遠榜上有名。楊懷遠1953年入伍,退役后從事客輪服務工作長達38年,創造了聞名全國的“小扁擔”精神,是全國著名勞動模范。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被授予“全國最美奮斗者”光榮稱號。
兩架戰鷹落戶鐵軍國防教育基地
特約信息員張錦花報道 7月4日、16日,一架殲八和一架強五戰機,先后運抵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夢幻迷宮4A 級景區內的鐵軍國防教育基地,這是繼東風3型導彈、可駕乘坦克和各型火炮等裝備后,經軍委有關部門批準的又一批我軍大型退役裝備在這里安放展示。至此,鐵軍國防教育基地展示的武器裝備日趨豐富,教育功能也更加完備,引人入勝。
云南省舉行第一屆紅軍小學校長交流會
特約信息員姜琳報道 經過5年的調研考察,2016年,云南省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歷史研究會向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申報第一批紅軍小學16所,獲得批復。2018年至2020年,云南省再次申報了7所紅軍小學。截至目前,云南省已有23所紅軍小學。近日,云南省第一屆紅軍小學校長交流座談會、云南紅軍小學志愿者教育幫扶服務隊成立大會在祿勸民族小學舉行。
新合小學傳承紅色文化點亮孩子心燈
特約信息員童水奎、范敏報道 位于浙江桐廬東南部的革命老區新合,抗戰期間浙東縱隊金蕭支隊曾在這里建立被服廠、修械所、報社、后方醫院、干訓班等十幾處后勤保障基地,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染紅了這片土地。為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新合小學依托老區特有的紅色資源,譜寫“紅色文化進校園,師生攜手續傳統”的新篇章。學校把紅色文化作為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核心內容,在校內成立了紅色小導游、小小新四軍研究會、紅色小文工團等多個文化團體,讓孩子們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茁壯成長。
梁弄分會會員頂酷暑采訪革命功臣
余姚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梁弄分會報道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前夕,梁弄分會四位同志冒著炎炎烈日,特地去橫岙蔡家和上虞壩頭,采訪收集兩位革命功臣的事跡。一位是已經逝世的新四軍浙東縱隊老戰士趙水章,另一位是85歲的健康老人陳坤祥,他在戰爭年代擔任浙東游擊隊的小交通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