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連載 > 大風歌——追尋葉挺獨立團的精神血脈(三)
大風歌——追尋葉挺獨立團的精神血脈(三)
作者:李舫 張健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8-11 瀏覽次數:8326
這場阻擊戰在3月18日上午9時打響,持續到當天21點左右結束。翻閱《新四軍戰史》與葉挺獨立團團史,我們發現,與其他戰斗相比,對這場戰斗的記錄顯得簡要得多。
這場阻擊戰在3月18日上午9時打響,持續到當天21點左右結束。翻閱《新四軍戰史》與葉挺獨立團團史,我們發現,與其他戰斗相比,對這場戰斗的記錄顯得簡要得多:“四連連續打退日偽軍1000余人的5次沖鋒,經受了6個小時斷續炮擊,整整堅守了12小時,斃敵170余人,傷敵200余人。由于四連的頑強阻擊,日軍被擋在六塘河以南十幾里外,保障了六塘河兩岸的淮海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人民群眾安全轉移。”
沒有更詳盡的記錄,恐怕是因為這個連隊的82名指戰員,在這場戰斗中全部殉國。
戰斗結束后,淮陰縣張集區的區隊與游擊小組趕到戰場,眼前的一幕讓他們潸然淚下:只見縱橫交錯的戰壕里,泥土已經被浸泡成了血紅色。一具具穿著灰色軍裝的尸骸,倒在泥土與血水之中。他們仍然保持著生前戰斗的姿勢:有的人,嘴里還咬著日軍的半邊耳朵;有的人,手里還揪著敵人的幾縷頭發;有的人,弓著雙腿,雙手緊握著捅彎了的刺刀……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兩千三百年前,屈原在《九歌》中的哀婉吟唱,何嘗不是鐵血英雄今日的行歌?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高度評價道:“淮北全連82人全部殉國的劉老莊戰斗……無一不是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新四軍代軍長陳毅盛贊82烈士浴血劉老莊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他在《新四軍在華中》一文中寫道:“烈士們殉國犧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勵來茲。”
——新四軍第三師黃克誠師長在《鹽阜區反“掃蕩”》中報告:“劉老莊戰斗打得最堅決、最壯烈。十九團四連在敵軍千余圍攻之下,從清晨到黃昏激戰整日,指戰員82人全部陣亡,陣亡之前將武器全部破壞,無一人投降。其為國盡忠、為民族盡孝的精神可歌可泣。”
為弘揚82烈士不怕犧牲、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和忠勇無畏、血戰到底的戰斗精神,十九團四連被命名“劉老莊連”。人們在烈士捐軀的地方修筑烈士陵園,建起雄偉的82烈士墓碑。
抗戰勝利后,葉挺獨立團挺進東北,大戰秀水河子,保衛四平,三下江南,參加遼沈戰役。其間番號幾次衍變,后編為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三軍一二七師三七九團,隨四野南下,“從東北的松花江,打到海南的萬泉河”,南征北戰八千里,橫掃千軍如卷席。
(五)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進入新世紀的鐵軍隨時整裝待發。
2008年5月12日下午,河南洛陽。
三七九團突然接到命令:全團官兵整裝待命。
那一天,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發生了里氏震級達8.0級、矩震級達8.3級、震中烈度達11度的超強地震。
13日,部隊飛往四川。先期到達的官兵,奉命向震中地帶——映秀鎮徒步挺進。但是,往映秀鎮已經沒有了路。沿途全是傾倒的房屋,斷裂的橋梁,不斷滑坡的山丘,斷樹、巨石紛紛滾落,把交通重重阻塞。大地仍然在顫抖,余震不時到來,危險就潛伏在每個戰士的身旁,此時往震中進發,就等于把生死置之度外。
面對不可預知的險情,師政委向全體官兵大聲喊道:“獨生子出列!”
喊了兩遍,沒有一個人出列。
“共產黨員出列!”政委又喊了一聲。
“嘩”的一聲響,全體戰士都站了出來。
政委強忍淚水,挑選出一批黨員骨干,每人背著兩箱重約20公斤的藥物,向4座大山阻隔的映秀鎮挺進。他們披星戴月,不顧辛勞,一路上經歷了13處泥石流、20多處塌方滑坡、15次余震,終于把藥物送進災情最為嚴重的地方。
有的時候,我們很難回答說精神是什么,但我們可以說精神像什么。精神就像長河里的燈塔,為我們帶來堅持的勇氣,照亮前行的道路;精神也像流淌的泉水,潤澤我們枯燥的心田,豐茂我們荒蕪的生命。鐵軍精神在和平歲月里并沒有絲毫褪色,她正在這個偉大時代綻放耀眼的光芒。
再好的隊伍也要與時俱進。尤其在一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而又承平日久的時代,絲毫的大意與懈怠,都將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七九團九連營地,酷熱的天氣幾乎將人烤化,但是營地體能訓練場上,士兵們頭戴鋼盔,身背作戰包,清一色全副武裝。
“只是訓練而已,為什么搞得像打仗一樣?”
連長周坦回答說:“戰爭中要用什么,我們就練什么,平時練得多,戰時才用得好。”
好的習慣來之不易。曾經有一次戰備拉動,九連由于平時沒能及時檢查戰備物資,官兵攜帶的單兵干糧早已過期。行軍幾十公里后,大家只能餓著肚子完成后續任務。
那次狼狽的經歷,讓九連養成了實戰化的備戰習慣:作戰包里,常年放置著最新的作戰地圖、村鎮分布圖;戰術訓練場上,指揮員從來不喊隊列口令;早晨起床,班排宿舍幾乎不開燈……
從北伐戰爭的葉挺獨立團到南昌起義的七十三團,到井岡山時期的紅四軍二十八團,到長征時期的紅二師紅四團,到抗戰時的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五團一營和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再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十六師四十六團,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四野一二七師三七九團……在葉挺獨立團的足跡中,我們看到了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縮影。一次次破繭成蝶,一次次鳳凰涅槃,無數支像葉挺獨立團一樣的英武之師緊緊凝聚在一起,最終成就了人民軍隊開天辟地的歷史偉業。
葉挺獨立團以輝煌的歷程證明:人民軍隊只有時時刻刻牢記“聽黨指揮”這個強軍之魂,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個強軍之基,才能建設成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強大軍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成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2012年12月,習近平主席南下廣東,開始他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后的第一次外出視察。在南海之濱,習近平主席登上新型導彈驅逐艦,駛向茫茫大海。
大海波濤翻卷,戰艦乘風破浪。一個半世紀之前,正是在這里,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舊中國的大門,中華民族從此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一個半世紀之后,還是在這里,中國軍隊開始向世界一流強軍邁進!
兩天后,習近平主席接見駐穗部隊師以上干部,作出重要論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偉大的夢想,就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講,也是強軍夢。”
中國夢蘊含強軍夢,強軍夢鑄造中國夢!
“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這個世界正發生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我軍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性變革。有著90年光榮歷史的人民軍隊,正在新的起點上開辟新的征程!葉挺獨立團亦與時俱進,在改革中與兄弟部隊組建成新的勁旅。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中央軍委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主席引用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話,表達自己的憂患意識與使命擔當。
安不忘危,治不忘戰。這份憂患意識與使命擔當,似警鐘長鳴,回響在每一名軍人的心頭。
宜將劍戟多砥礪,不教神州起烽煙。一枚枚導彈昂首佇立,一輛輛戰車整裝待發,一架架戰機振翅欲飛……中國軍人,從來都肩負著出征的使命;中國鐵軍,時刻準備著打贏未來的戰爭。
大風起兮云飛揚,鐵血猛士兮定國安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