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干部帶頭整村推進發展產業扶貧幫困
干部帶頭整村推進發展產業扶貧幫困
作者:呂劍鳴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29 瀏覽次數:8326
如皋市搬經鎮焦港村,位于焦港河邊的王石路兩側,是2000年由原三個小村合并而成,當時村級債務70多萬元。全村有26個村民小組,3500 畝耕地,總人口3100 人,1020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46戶,其中低保戶24 戶,低收入戶22戶。
如皋市搬經鎮焦港村,位于焦港河邊的王石路兩側,是2000年由原三個小村合并而成,當時村級債務70多萬元。全村有26個村民小組,3500 畝耕地,總人口3100 人,1020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46戶,其中低保戶24 戶,低收入戶22戶。為了幫助貧困戶盡早脫貧致富奔小康,村黨支部、村委會干部帶頭發展村級經濟,領辦合作社、招商引資發展產業項目,堅持走整村推進扶貧工作的路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村干部帶頭辦經濟合作社
2011年4月,村黨支部書記劉支平、副書記戴新來等五名村干部,出資300萬元,興辦了如皋市支平果蔬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130人,普通農民以土地入股,分紅主要以土地租金形式分配,流轉土地共265畝,一般農民1200元/年畝,貧困戶1300元/年畝,村干部以資金投資入股,劉支平和戴新來兩個主要干部各占35%。合作社以種植葡萄和蔬菜為主,2011年至2013年是初創起步階段,收入甚微,核算虧本,2014年至2017年收入逐年提高,每畝凈收入可達4000~5000元,合作社年凈收入達到80多萬元。這四年也是市產業項目給予扶貧貼息的四年。合作社從開始獲得貼息2萬~3萬元,扶貧8~12戶,到今年扶貧貼息5萬元扶持22戶貧困戶,貧困戶各項收入年人均可增加3000多元。
招商引資兩個農業企業到村落戶
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經過努力,2013年10月招商引進了江蘇正禾高效農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流轉土地1000多畝,種植大棚蔬菜,土地流轉費每年每畝1200元,在簽訂合同時,村兩委會要求公司承擔扶貧任務,優先安排流轉土地的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到公司工作。正禾公司接受了這一合作條款,共安排貧困戶14戶有勞力的到公司打工,每年每人增收3000元以上。
2015年10月村兩委又引進了嘉禾潤寶高效農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流轉土地500多畝,搞了部分普通大棚,還有一部分智能大棚,種植各種高檔蔬菜和名特優品種。公司按村委會要求也安排10戶貧困戶到公司工作。年人均收入在4000~9000元。
這樣46戶貧困的低保戶和低收入戶都安排在一個合作社和兩家公司。農民特別是貧困戶收入都增加了,集體經濟也得到壯大和發展,村級債務70多萬全部化解,還盈余100多萬元,基本甩掉貧困村的帽子。
村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
村干部在扶貧工作中落實結對幫扶責任制,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支平結對幫扶12個貧困戶,支部副書記戴新來結對幫扶14戶貧困戶,村會計季全民結對幫扶6個貧困戶,村副主任許明結對幫扶5個貧困戶,村婦女主任紀建美結對幫扶4個貧困戶,村農技員李秀梅結對幫扶5個貧困戶。
這上述46戶建檔立卡的低保戶和低收入戶,戶戶都有村干部結對幫扶,使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都能得到及時解決。焦港村12組老光棍殷冬生,招婿到妻家生活,2014年妻子因車禍身亡,自己還患了食道癌,一貧如洗,還欠了許多債,生活艱難。村里幫他將1.6畝耕地流轉到合作社,凈收入2080元,又辦了低保,國家年補助6048元。副書記戴新來與他結對幫扶,將他安排在合作社的葡萄園里看看園子,打打雜,每年支付7000元工資,還管他的吃飯住宿。又爭取到健康扶貧大病補助報銷和60歲以上老人國家年補助1350元。
這樣以來,殷冬生通過政策扶持,集體幫助和個人結對幫扶年收入達到16478元,生活、看病等問題都解決了,達到了脫貧目標。
幫扶措施向低保戶和低收入戶傾斜
村兩委會的扶貧措施力爭向兩戶傾斜,一是土地流轉分紅低保戶和低收入戶比一般農戶每畝高100元。二是安排到村合作社或村級用工的兩戶人員,每小時高1元錢。三是“兩戶”發展種植、養殖業的產品銷售有困難的,村結對干部負責利用自己的銷售渠道幫助銷售。四是對缺技術、缺生產資料的“兩戶”,村結對幫扶干部負責協調給予培訓和調劑解決。五是對因病或突發事故致貧的,村委兩會干部聯系上級爭取公益救助。六是節假日村兩委會組織人員對貧困戶進行公益性慰問,千方百計增加兩戶收入,使大部分貧困戶在近幾年逐步擺脫了貧困,過上了舒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