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大學畢業生劉敏:創業扶貧的“黑林公主”
大學畢業生劉敏:創業扶貧的“黑林公主”
作者:祝新華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7年第10期 日期:2019-03-29 瀏覽次數:8329
剛滿30歲的江蘇科技大學畢業生劉敏在本市的黑林鎮創辦了一家大型食用菌生產企業,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黑林公主”。
劉敏在食用菌車間監測杏鮑菇生長情況
俗話說,三十而立。剛滿30歲的江蘇科技大學畢業生劉敏,可謂家庭事業雙豐收。如今,她漂亮的女兒已2歲,愛人在連云港市公安局工作,自己在本市的黑林鎮創辦了一家大型食用菌生產企業,五年來已生產杏鮑菇8500余噸,實現總產值8000余萬元,并吸納200多農民常年就業,帶動228戶貧困家庭種植致富,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黑林公主”。
就是這位帶領群眾脫貧的“黑林公主”,去年初在全省創新創業大賽中脫穎而出,榮獲“江蘇省大學生十佳創業標兵”稱號和“最佳勵志獎”;年底,又作為江蘇的代表參加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榮獲“金翼獎”;今年七一,她被贛榆區委評為“最美共產黨員”。
“白領嬌子”返鄉創業
2009年,劉敏從江蘇科大畢業后應聘到南京賽肯特公司,從事杏鮑菇外貿出口工作,由于業績出色,她的月薪一路飆升到1.2萬元。但她并不滿足現狀,這個行業出口創匯所帶來的巨大利潤,讓她產生了創業的念頭。如果能把這個行業帶到家鄉,當地的老百姓該是何等的福氣。2012年2月,她毅然決定:辭去工作,回家租地種植杏鮑菇!
劉敏的想法立馬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但這并沒有阻止她創業的步伐。辭職后,她一邊做父母的工作,一邊著手辦理開辦杏鮑菇企業所需要的手續。她先后到塔山、墩尚等鎮考察,最終選定與山東臨沭、莒南兩個縣接壤的黑林鎮,這里地處塔山湖上游,自然生態環境好。
2012年4月份,黑林鎮政府以每畝800元的價格將河西村110畝廢閑地承包給劉敏,并明確一名鎮領導作為專門聯系人,幫助她建立企業黨支部,解決企業發展中的相關難題。
見到女兒創業決心如此堅決,再加上女兒陪他去外地觀摩了好多家杏鮑菇基地,父親劉繼后才表示大力支持。為解決創業資金難題,劉繼后一咬牙,25萬元賣掉了他的小轎車,200萬元賣掉了房子,把大半輩子的積蓄全都交給了劉敏。劉敏在市公安局上班的戀人馬志國不光將家里積攢用來結婚的50萬元全部拿給了她,還把兩人買的婚房抵押了貸款。七拼八湊,劉敏最終籌集了1000多萬元。
創業艱辛,創業者的體會最深。為了把好廠房建設質量關,劉敏和父母吃住在簡易工棚里。父母負責打理工地建設工程,她則每天外出采購所需設備,有時一天要到臨沂跑三四次,常常凌晨四點多起來,夜里十二點睡覺,往返奔波,“女神”徹底變成了“女漢子”。
杏鮑菇從原料發酵到收獲,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為了盡快受益,聰慧的劉敏讓原料提前進廠發酵,當2012年12月份基建工程完工時,她的第一批杏鮑菇就已“新鮮出籠”了。
為了賣個好價錢,劉敏帶著宣傳資料到鄭州食用菌批發市場現場找客戶。見到一個漂亮小姑娘推銷自己的產品,不少客戶都很懷疑。劉敏就現場連線公司,通過視頻全景展現生產的各個流程。她的坦誠、睿智,贏得了客戶信賴。第一車發往鄭州的杏鮑菇,劉敏賺到了26萬元,這讓她信心倍增。接著,第二車、第三車……所有的生產線開足了馬力,資金鏈活了,企業步入了良性運行的軌道。
“黑林公主”浴火重生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劉敏走的是科技興農的路子,工廠化生產杏鮑菇對溫度、濕度等技術要求特別高,需要技術人員全天候監測。劉敏以每月1.5萬元基本工資外加利潤提成的高薪,從福建聘請了2名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指導。2014年初夏,其中一名處在戀愛期的技術員,由于責任心缺失,出現了重大技術失誤,致使好幾個大棚杏鮑菇大面積感染,幾近絕收,近百萬元打了水漂。
得知這一消息,老客戶不再要貨,原料供貨商蜂擁而至討要貨款,100多名員工人心浮動,銀行貸款提醒的電話也不時打到她的手機上。那一刻,劉敏感到天都要塌下來了。
為了挽狂瀾于即倒,劉敏很快調整好狀態,開始尋找新的客戶,開辟新的市場。母親抱著劉敏一周歲多的女兒,愛人馬志國也向局里請了幾天假,開車一天一夜跑到西安,見到憔悴而又真誠的劉敏以及她懷里安詳熟睡的女兒,西安從事食用菌批發的宋老板被深深地打動了,當即與她簽下長期訂貨合同。
吃一塹,長一智。經過這次事件,劉敏對技術上的要求更加嚴格。她立足自主創新發展,與江蘇省農科院、南京大學、淮海工學院建立技術合作關系,請專家教授到公司為職工講課,從工人中挑選骨干,著手培育自己的技術員,聘請沈陽恒志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常年駐公司指導。
2013年,劉敏注冊了“黑林公主”食用菌產品商標,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如今“黑林公主”的品牌已風靡全國。2015年7月份,她又成立了連云港魔圣如食品有限公司,注冊了“小魔圣”商標,目前,產品已經通過QS產品質量認證,走出了創業之外的創新之路。
“愛心天使”富農助貧
飲水思源,致富思貧。帶動更多的農民共同致富,是劉敏辭職創業的初衷。
工廠化種植杏鮑菇投入高,技術要求高。而在自然條件下,杏鮑菇生長需要低溫,在秋冬季節可以大棚種植,投入少、操作簡便易行,不耽誤外出打工,非常適合農民致富。
興菇公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廠里的160多名職工,80%是留守婦女,半天班,不耽誤做家務、干農活、接送孩子。工作實行計件制,一般的熟練工每月能拿到三四千元,普通工人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
職工李芳的丈夫李劉波常年在外打工,2014年底,在劉敏的引導下,李劉波建了3畝杏鮑菇大棚。李芳下了班,就和丈夫一起管理,一個冬天,3畝大棚賺了5萬多元,讓夫妻倆樂的合不攏嘴,逢人就夸劉敏好。如今,李劉波春夏外出打工,秋冬在家種杏鮑菇,小日子過得特別滋潤。
為了帶動更多的農民種植杏鮑菇致富,劉敏成立了“春林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先后吸納了228戶農民入社。她在公司院內建了兩個塑料大棚種植“試驗田”,免費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菌包按幾角錢一個的成本價批發給種植戶,掃清了農民種植上的技術障礙。農戶種植的杏鮑菇除了自銷外,其余的全部由劉敏回收。
每年中秋、春節,劉敏都要到周邊村里慰問老黨員和貧困家庭。2014年春節前,劉敏來到河西村60多歲的李志強家里,李志強老伴身體不好,子女家庭也不富裕,此情此景讓劉敏深有感觸,一點慰問金對一個貧困家庭來講無異于杯水車薪。她把李志強招進公司,讓他做原料發酵等力所能及的輕活,每月還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像李志強這樣家庭的老人,興菇公司目前已多達20多人,這些老人對劉敏十分感激,他們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份內的工作做完了,就拿起掃帚、鐵鍬打掃衛生,下了班主動當安全員,在廠里四處轉轉,這讓劉敏分外感動。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老百姓喜歡劉敏,那是因為鄉親們覺得:“劉敏這丫頭,不光想著自個創業致富,還帶著我們共奔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