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2月25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2月25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12-25 瀏覽次數:8330
12月25日
1937年
▲ 新四軍軍部舉行干部會議,出席會議的除葉挺、項英等主要領導人外,還有部分游擊區的領導人傅秋濤等,中共中央派來新四軍工作的第1批干部賴傳珠、李子芳等,葉挺動員來新四軍工作的朱克靖、葉輔平、沈其震等,近百人。會上,葉挺、項英就抗戰形勢和新四軍的任務作了講話。此次會議標志著新四軍軍部在漢口建立。
1939年
▲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移駐皖東定遠縣藕塘附近的張家圩子。
▲ 楊斌撰文《江南戰區的青年工作》:一年來江南戰區堅持抗戰和戰區青年工作的三個特點、即青年工作的成績和作用,江南戰區青年工作的弱點和不足及今后江南戰區的青年工作。
1940年
▲ 毛澤東、朱德電示周恩來、葉劍英:速向蔣介石交涉,新四軍皖南部隊北移路線:據項英電稱,顧祝同忽令新四軍改道繁、銅(銅陵、繁昌)渡江、而李品仙在江北布防堵截,皖南頑軍復暗中包圍,阻我交通,南岸須通過敵人封鎖線,江中須避敵艇襲擊,非假以時日分批偷渡則不能渡,勢將進退兩難,等語。請速向蔣交涉下列各點,1、須分蘇南、繁銅兩路北移。2、須有兩個月時間,若斷若續,分批偷渡。3、皖南軍隊不得包圍,不得阻礙交通。4、皖北軍隊由巢縣、無為縣、和縣、含山四縣撤退,由張云逸派隊接防,掩護渡江。5、保證不受李品仙襲擊。6、彈藥及開拔費從速發下。并速告結果。
▲ 劉少奇、陳毅關于日軍和國民黨軍配合阻止新四軍皖南部隊北移致電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并周思來、葉劍英:我江南部隊準備即日北移,因國民黨人大肆宣傳,致敵已增兵封鎖“掃蕩”,渡江困難,而李品仙又派三個師進至桐城、合肥、無為地區,控制長江北岸渡口,扣留船只,并向我在無為部隊進攻,聲言要消滅新四軍于江北,致我軍無法北渡。望向國民黨提出嚴重抗議,要求立即令李品仙讓路,撤兵至無為、廬江以西,并準我北渡。
▲ 葉挺、項英關于蔣介石陰謀及請示行動方針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并劉少奇、陳毅、張云逸等電:根據確切消息,蔣密電顧祝同,新四軍最近計劃,進出黃山、天目山百丈嶺一帶,化整為零游擊。為作一網打盡,須謀定后行動,切勿輕易動手,而被其所制云。我們除積極備戰外,已發通電。以后行動方針如何?請即電示,以免倉促誤事。
▲ 中共蘇皖區委召開緊急會議,中共中央東南局組織部長曾山參加。會議確定了“向外發展和堅持原地斗爭”的行動方針,并決定:廖海濤率新四團一個營到太滆地區,與獨立第二團會合,向東南方向發展,打通東路,與譚震林處聯系,開辟浙西北地區;羅忠毅率第二支隊司令部及新四團兩個營留在溧陽地區,迎接皖南新四軍軍部東移。并將皖南軍部后方物資轉運江北,一部分留茅山。
▲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教導第五旅由山東臨沂、郯城地區南下,越過隴海路,到達宿遷、沭陽間辛圍一帶,劃歸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指揮。
▲ 淮海區臨時參政會成立,吳月波當選參議長。大會通過臨時參議會組織章程,并宣布了專署的三大政策:保障人權,合理負擔,肅清土匪。
1941年
▲ 陳毅、劉少奇、饒漱石關于目前形勢與第七師任務致信曾希圣、何偉、仲德并轉告李步新、李豐平、黃先。信中點明世界斗爭三個可能的前途(法西斯各國在世界上的勝利;蘇聯及全世界人民被壓迫民族與無產階級的勝利;法西斯各國的失?。?;我們要用一切方法消滅第一個,努力爭取第二個,避免第三個。闡明目前我們的總方針是耐煩的、謹慎的處理一切,爭取時間,儲集力量,以待國際國內形勢的大變化;分析了新四軍第七師的特殊情況,指出新四軍第七師仍應努力發展與建立根據地及發展的方向(沿長江兩岸向西發展與五師銜接;沿長江兩岸向東發展與二師、六師銜接;沿淮南路兩側發展與六旅打通,并控制巢湖);強調軍事指揮原則。
▲ 淮北蘇皖邊區參議會通過《淮北蘇皖邊區保障人權財產及保障工商業條例》?;幢边厖^政府發布《條例》。
▲ 中共路東區委員會作出《關于津浦路東根據地建立以來的總報告》:路東根據地概況、各部門工作分類報告、一般的經驗教訓、小結。
▲ 淮南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召開第二屆參議會。大會通過改善佃東關系、改善雇工貧農生活、改賦征糧募集生產公債以及慰勞新四軍等提案;選舉劉順元為參議長,朱雨江為副參議長。
1942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分三個梯隊離開鹽阜區向淮南津浦路東轉移。
▲ 任質斌、李先念致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軍部等,報告敵寇對我邊區舉行大規模的全面的奔襲“掃蕩”及反“掃蕩”情況。
▲ 中共蘇皖區委在溧水地區召開擴大會議,區黨委書記江渭清作《七個月的工作報告》。
1944年
▲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目前形勢的分析與任務的指示》,指出:1945年方針見15日毛主席演說《1945年的任務》,各地應按照自己特點部署工作,特別注意發展生產、城市工作、擴大解放區三方面。
▲ 中共中央軍委電示鄭位三、李先念、任質斌:美軍極注意國共摩擦,聞蔣介石令李宗仁發動對我進攻,他們即令歐高士(當時是駐華美軍總部少校參謀)等來你處進行考察,究竟誰進攻誰。望將國民黨一切無理進攻情形隨時告知歐高士,同時望通令各部重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自衛原則,不給國民黨以借口。
1945年
▲ 中共中央電示各中央局駁斥國民黨對破壞鐵路的宣傳:國民黨現在各收復區城市宣傳糧、煤、水、電之缺乏及交通運輸之停頓,均因我破壞鐵路所致,對于此種宣傳應根據以下各點配合當時當地具體材料予以駁斥:1、交通運輸破壞是國民黨發動全國內戰的必然結果,內戰一日不停,交通一日不能恢復;2、國民黨后方的交通線(如長江航運等)國民黨亦忙于運兵;3、解放區的鐵路、煤礦等亦被國民黨掃射破壞,中共軍隊撤退后的農村亦被國民黨摧殘蹂躪,妨害全國民生;4、國民黨供養大批黨軍與美軍、日軍、偽軍進行內戰,是今日財政經濟困難的根本原因;5、國民黨的貪污、囤積、投機、操縱、發勝利財,其剝削較敵偽尤甚,亦助長了收復區的物資缺乏物價飛漲;6、因此要克服收復區城市的經濟危機,只有力爭停止內戰與改組政府。各城市中黨的組織應努力動員群眾進行反對內戰、主張和平、要求民主的運動,并與自己切身生活的斗爭聯系起來。
1946年
▲ 中共中央復華東局并華中分局23日電:同意華中分局與華東局、華中軍區與山東軍區、華野與山野的機關合并,使華中與山東完全統一領導與統一收支,以擊破蔣軍進攻,收復失地。但必須有力的堅持華中游擊戰爭,必須留置必要的部隊,華中分局委員必須有一二個負責人留在華中(率極輕便之領導機關)。各區黨委及地委之負責人亦必須大部留華中堅持。因此華中分局亦不必宣布立即取消。分局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何人留華中,望你們自行決定。敵愈向北攻,敵后必愈空虛,愈有利于堅持游擊戰爭,派部隊、派干部恢復淮南、淮北工作必須立即進行。并告知饒漱石已于昨日動身來臨沂。
▲ 中共中央軍委電示陳毅、粟裕:“魯南戰役關系全局。此戰勝利,即使蘇北各城全失,亦有辦法恢復。你們必須集中第一、第六、 第八、第四、第九、第十各師及一 縱、警旅等部,并有必要之部署準備時間,以期打一比宿北更大的殲滅戰?!?/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