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2月20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2月20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12-20 瀏覽次數:8021
12月20日
1939年
▲ 新四軍游擊支隊派張太生率第一團及黨政干部120余人,赴津浦路東皖東北工作,歸張愛萍指揮。
1940年
▲ 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電示葉挺、項英:“希夷(即葉挺)渡江以速為好,不應征蔣(介石)同意,如蔣反對,便不好過江了。江邊須有周密布置,速與胡服、云逸聯系在對岸作準備。”
▲ 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電示劉少奇、陳毅:據葉挺、項英電,“葉軍長及干部一部分準備渡江,你處需在江邊作周密布置”;“與韓德勤談判條件不可過苛,并須尊重李明揚、陳泰運各部利益,興化、高郵地區應保留給韓,我軍應停止于興、高以外地區,蘇北應全面休戰,求得妥協,鞏固已得陣地。”
▲ 國民黨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電令第四十八軍:新四軍“現在江南整兵,并擬由舊縣(今繁昌縣新港)等處撤至江北,又江北匪軍于泥汊、姚家溝沿江港汊架浮橋,以備會合。前已通知周團嚴防,并破壞其浮橋等”,現可“加派得力部隊堵截,以免勢成燎原”。
▲ 蘇(州)常(熟)太(倉)經濟委員會公布實施暫行稅則:《征收貨物稅暫行條例》《征收營業稅暫行條例》。
1941年
▲ 蘇浙皖各區據點之日軍糾集10000余人分五路向蘇南新四軍進犯。25日被粉碎,新四軍取得蘇南大捷。翌年1月6日《解放日報》載“新華社蘇南五日電上月廿日江浙皖邊各據點之敵,糾集萬余,分五路向我江南新四軍進犯,一路由溧水洪關埠新橋之線東南進,一路由高淳經東壩東進,一路由溧陽轉向東進,一路由宜興向張堵,一路由句容南之天王府沿京杭公路南侵,各路敵均遭我新四軍游擊隊沿途襲擾,我主力并轉移于有利地區,廿二日該敵乃采取東西兩路夾擊之大包圍,我猛力合擊,敵向溧陽東南之周城戴埠一舉撲空后,廿三日繼續南進,數度進犯,均未得逞,銳氣大挫。我乘敵日夜奔波疲勞,乃由各線向敵突然猛擊,該敵腹背受擊,敵死傷數百人。我繼續追逼殘敵,敵于廿五日分別向金壇溧陽天王寺等地逃竄,竄大王寺之敵復遭我某部伏擊于興上以北地區,我斃敵頗重。”
1942年
▲ 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譚震林離開蘇北軍部赴淮南第二師。
1945年
▲ 中共華中地委宣傳部編印黨內刊物《方向》創刊,終刊時間不詳。
12月中旬
1937年
▲ 都湖鄱彭中心縣委書記田英留下少數人守山,帶領150余人的隊伍離開曹百四,開到浮梁瑤里改編。
1939年
▲ 新四軍第五支隊第八團一部,夜襲皖東天長縣秦欄鎮,殲滅偽軍兩個中隊,俘偽軍40余人。
1941年
▲ 譚震林從蘇中經丹北地區南來,到達溧水地區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旅部,召開第十六旅直屬司政機關干部會議,了解塘馬戰斗后的情況,進行思想動員和組織調整。宣布新四軍軍部任命譚震林兼任第十六旅旅長,鐘國楚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開荊任參謀長,王直任政治部副主任。
1944年
▲ 新四軍第七師皖南支隊南渡長江,與銅陵、繁昌、涇縣、旌德、績溪、歙縣等地游擊隊取得聯系,開展游擊戰爭,并開辟了青弋江以西蕪湖、貴池之間游擊根據地,發展了東流、至德及彭澤以東抗日游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