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巖寺:八省健兒匯鐵流
巖寺:八省健兒匯鐵流
作者:趙建峰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2年第3期 日期:2013-10-21 瀏覽次數:8328
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全景
《新四軍軍歌》中有這么一句歌詞:“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這股“鐵流”的匯集之地叫作“巖寺”,它位于安徽省黃山市中部,今為徽州區政府所在地,素有“黃山南大門”之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重鎮。
據史料記載,唐初為村,于村前山巖建寺,名為巖寺。寺內僧侶數百,香火極盛。因寺聞名,唐大歷元年(766年)設鎮,護持寺院。到了明朝,巖寺已成為“鱗次萬家,規方十里,閥閱蟬聯,百昌輻輳”的繁華市鎮。然而巖寺真正意義上的聞名遐邇卻是在1938年,南方八省游擊健兒,戰勝種種困難險阻,完成集結任務,在這兒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整訓、“點驗”,然后奔赴抗日前線。
集中地的選擇
新四軍到何地集中?早在1937年12月14日,毛澤東和當時正在延安的項英就致電葉挺:新四軍長江以南各支隊可向東開,長江以北高敬亭支隊暫留江北,不必北開,以便在該地準備沿江游擊。12月30日,張聞天、康生、陳云、毛澤東致電中共中央長江局的王明、周恩來、博古、葉劍英,對新四軍的部署提出意見:“為使敵攻武漢處于我之戰略包圍”,“我們則以陳毅支隊置于皖南,以高敬亭支隊并準備增加一部置于皖北”。這就原則上確定了新四軍的集結地域。1938年1月14日,項英請示中共中央長江局:江南各地紅軍游擊隊是否可向皖南休寧、徽州地區集結?次日,中共中央長江局復電同意部隊向皖南集中。
1938年4月5日新四軍軍部由南昌移駐皖南歙縣巖寺,圖為部隊集中后進行戰前動員。
2月6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新四軍江南部隊于2月20日前集中皖南歙縣巖寺一帶。部隊集中之前,軍長葉挺偕一支隊司令員陳毅、軍部秘書長李一氓由江西南昌赴皖南屯溪,會見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交涉部隊行軍路線、集中駐地事宜。陳毅還找到中共在國民黨第三戰區開展統戰工作的特支負責人黃誠、陳國棟、謝云暉,了解社情民意,察看巖寺附近地形。隨即,軍部下達命令,要求各部迅速出動,兼程趕到皖南巖寺集中。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南方八省游擊健兒,走出深山老林,長途跋涉奔向集中地點。3月,由湘鄂贛、皖浙贛游擊隊組編的一支隊最先到達,駐扎在巖寺附近的潛口;隨后,由閩北、閩東游擊隊組編的三支隊到達巖寺,駐扎在巖寺附近的西溪南;4月18日,由贛粵邊、閩西、閩贛邊游擊隊組編的二支隊也勝利到達,駐扎在巖寺附近的琶塘、琶村。新四軍軍部機關、特務營及戰地服務團于4月5日到達巖寺。由鄂豫皖、鄂豫邊、豫南的紅軍和游擊隊組編的四支隊,奉命集結在江北霍山縣流波。剛組建的新四軍軍部和下轄四個支隊、一個特務營,共1.03萬人。到巖寺的三個支隊、軍部機關及特務營,共約7000余人。葉挺、項英、陳毅、張云逸、袁國平、周子昆、鄧子恢、粟裕、傅秋濤、譚震林等領導人陸續到達巖寺。
新四軍軍部及政治部設在巖寺后街的金家大院,葉挺、項英均住此處;軍部參謀處和副官處設在金家大院附近的吳小亭家;軍需處設在時任巖寺鎮長的潘瑞亭家;衛士排設在金家大院隔壁的曹氏住宅;軍部機要科設在巖寺后街洪橋東堍形似橋頭堡的那幢名為“香積”的小屋里;軍部其他直屬機關均設在巖寺及巖寺周邊地區。新四軍巖寺兵站于1938年4月9日成立,先設在巖寺鮑家大宅,1938年5月初,兵站隨軍部撤離前,為保持聯系,在巖寺朱坊設巖寺兵站派出所。
豐樂河畔魚水情深
新四軍到達巖寺后,偏僻的皖南山區頓時沸騰起來,豐樂河畔的古鎮巖寺更是春意盎然,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歡迎新四軍。新四軍官兵們走門串戶熱情宣傳抗日道理,書寫標語,登臺演講,老百姓與新四軍結下了魚水深情。
新四軍在巖寺集合主要是為東進抗日作短期培訓,學習黨中央抗日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整編、點驗、充實武器彈藥;學習射擊、投彈、刺殺、爆破技術;研究日軍的戰術和水網地區游擊戰戰術以及開展民運工作。
集結期間,葉挺軍長常來文峰塔下的新四軍大操場打靶,且百發百中,深得戰士們嘆服。
新四軍到巖寺時,正是春耕大忙季節,軍部和支隊領導帶頭參加勞動,新四軍戰士三五成群,分散到各農戶家幫忙耕田、插秧、提水、打柴。新四軍還在巖寺辦起了農民夜校,讓窮人孩子進夜校讀書,書本筆墨由新四軍提供,每三十人配一名教師,課本由政治部編寫。夜校除教識字、讀書、講授抗日救亡道理外,還教唱《國際歌》《暴風雨來了》《挖戰壕》《大刀進行曲》等革命歌曲。葉挺、項英、陳毅等經常到夜校講課,熱情解答窮苦學生提問。
新四軍民運部幫助地方在豐樂河沿岸地區建立起“皖南青年救國會”、“歙縣青年工作團”、“歙縣婦女抗敵后援會”等抗日群眾團體。新四軍軍部戰地服務團在巖寺一帶還自編自演文藝節目《放下你的鞭子》《火燒東洋鬼》《大戰羅店》等。葉挺、陳毅還經常到群眾中一同觀看演出,深得老百姓尊重和擁戴。一時間,巖寺一帶的戰地服務工作如火如荼。
1938年夏,新四軍二支隊集中在皖南巖寺,待命東進江南。
奏響新四軍“東進序曲”
1938年4月26日,葉挺、項英在巖寺鮑家祠堂主持召開軍直機關及三個支隊排級以上干部參加的北進敵后堅持抗戰誓師大會,進行政治動員。會后,軍部從三個支隊中抽集部分戰斗骨干,組成500人的抗日先遣隊,粟裕任司令員,鐘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于4月28日高舉抗日大旗從潛口出發,開往前線,揭開了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序幕。
1938年5月1日,軍部下達直屬部隊出發的命令。陳毅率一支隊離別巖寺、潛口等地,去蘇南茅山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軍部于5月5日撤離巖寺,向太平、涇縣進發。5月中旬,新四軍二支隊、三支隊離開巖寺地區,奔赴抗日前線。鐵軍用鋼鐵般的拳頭,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