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將帥傳奇 > 艱苦樸素 勤儉節約 ——安徽金寨籍老紅軍、老將軍家風故事(三)
艱苦樸素 勤儉節約 ——安徽金寨籍老紅軍、老將軍家風故事(三)
作者:胡遵遠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7年第8期 日期:2018-09-04 瀏覽次數:8331
詹大南 曾紹山
于 俠
洪學智將軍的“四個一”
洪學智將軍革命生涯幾十年,為祖國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了豐功偉績、做出了卓越貢獻。但是,他的生活始終都很簡樸,一直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四個一”的故事流傳至今。
一是一床毛巾被“蓋”了三代人。1949年10月14日,洪學智率領四野第十五兵團解放了廣州,他用自己的津貼在廣州購買了一床毛巾被。洪學智帶著這床毛巾被跨過了鴨綠江,參加了南京高等軍事學院的學習,這床毛巾被還陪伴洪學智度過了初任總后勤部部長和下放吉林擔任農機廳廳長那些難忘的歲月。后來他又把這床毛巾被送給了大兒子洪虎夫婦,再后來又傳給孫子、孫女。20世紀90年代,洪學智的夫人張文把這床毛巾被取回、保管起來。一床普通的毛巾被用了40多年,“蓋”了三代人。
一床鴨絨被伴隨十多年。1948年1月,時任六縱司令員的洪學智率部解放了遼陽,戰場上,他繳獲了國民黨軍官的一床鴨絨被。當時,鴨絨被的被套已經破損,平津戰役結束后,將軍夫人張文花了20多元錢在市場上買了一床新被套。就這樣,這床鴨絨被伴隨著洪學智度過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湘贛戰役和廣東戰役,直至抗美援朝,前后用了十多年。
一床皮褥子成為“傳家寶”。1950年10月,志愿軍進入朝鮮前夕,洪學智在丹東購買了一床狗獾皮褥子,以抵御朝鮮冬天的寒冷。20世紀90年代,孫女手術后需要保暖,洪學智就叫張文把皮褥子送過去、鋪到孫女床上。孫女病愈后,他又把這床皮褥子收藏起來、留存至今。
一只柳條箱用了17年。1959年,洪學智擔任總后勤部部長時,張文在北京西單商場購買了一個柳條箱子。后來,這個箱子伴隨著洪學智將軍在吉林工作了17年。
詹大南將軍的“小氣”和“吝嗇”
詹大南,金寨槐樹灣人,1915年出生,1931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晉察冀軍區第十二軍分區參謀長、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〇九師師長,志愿軍第二十七軍副軍長,解放軍第二十八軍軍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詹大南將軍的家,陳設十分簡單、非常儉樸。家具沒有一件是新的,用的都是幾十年前部隊配發的營具;將軍穿的軍用皮鞋鞋面裂痕數不清;用的幾只大木箱,仍然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添置的,在一只不知用了多少年的紙板箱里,卻裝滿了一枚枚金光閃閃的軍功章和一本本記載著赫赫戰功的榮譽證書。
這里給大家講兩個詹將軍“小氣”的故事。
“小氣”得舍不得修房。有一天,詹大南下班回家,剛進院門,他就看到一個戰士帶領著幾個工人在他家忙內忙外,有的修補墻面、有的檢查水管。將軍輕輕拍拍那個戰士的肩膀,問道:“小鬼,你們在我家‘搞破壞’呀?”大家看到是軍區副司令員,立即放下手中的活,立正回答:“首長好!我們在按計劃給您家維修房子。”
老將軍的臉一下子嚴肅起來,說:“我的房子好得很,補補就行,不一定要大修。”說完便屋內屋外檢查起來。盥洗間的水盆裂了兩條縫,工人師傅正準備更換新的。他說:“水盆就不要換了,有裂縫,可以用臉盆接水,既可以發揮臉盆的作用,又便于水的二次利用。”他看到工人師傅正在更換浴缸,大聲叫道:“好好的浴缸動它干啥?簡直是胡鬧!”
實際上,老將軍用的浴缸是20年前的老式浴缸,缸沿很高,組織上考慮到老將軍戰爭中腿部受過傷,行動不方便,想給他換個矮點的浴缸。詹大南說:“不用,只要做個木臺階就可以。以后腿腳不靈便,再換個兩級木臺階,慢慢往上跨,你們不用擔心。”
“小氣”得舍不得用煤。冬天的南京,氣溫雖然不像北方那樣低,但是濕度大,特別寒冷。老將軍家里取暖用的是鍋爐,燃煤是免費供應的。為了節省用煤,每到冬天,詹大南就將室內溫度控制在12-13℃,并且親自規定和檢查公務員給鍋爐添煤、封火的時間。家人勸他把鍋爐燒得時間長一點、讓室溫升高一點,他總是這樣問:“那么多沒有暖氣的家庭怎么過冬呀?”
子女們說:“就你省這么點煤,能起什么作用?”
他嚴肅地說:“話可不能這么說,個人的作用的確很小,但是,如果大家都這樣,每年就會節省很多。”
為減少用煤,他還經常動員家人和公勤人員上山撿枯樹枝,有時自己還親自撿。他就是這樣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冬。
中將曾紹山的家“讓阿姨驚呆了”!
曾紹山,金寨南溪人,1914年出生,1929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太行軍區副旅長兼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縱隊副司令員、皖西軍區司令員,志愿軍第三兵團軍長、副司令員,旅大警備區司令員,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政委,中共遼寧省委第一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曾紹山的女兒曾明順回憶說,記得她上初中時,有一位不認識的首長夫人非要到她家參觀,她要看看沈陽軍區政委的家到底是個什么樣子?當她看到曾紹山的家里除了被褥、其他的都是公家配發的東西后,她感到十分吃驚。當那位阿姨翻開父母用的枕頭時,她驚呆了,嘴巴張得老大,好久沒有合上……
曾明順說,父母一生都是非常簡樸的。在她的印象中,父親總是穿著一身布軍裝,母親穿的也很普通,姐妹三人從小穿的衣服都是姥姥和母親一針一線手縫的。1965年,曾明順考上了第四軍醫大學,母親送她兩雙襪子。這兩雙襪子是把新布襪從底子中間剪開,翻上縫好,再在下面縫上襪墊。這種襪子不好看,卻很結實。但在當年已有尼龍襪的情況下,這種襪子顯得很土,于是它便成了同學們的笑料。但曾明順回家后觀察到,父母都穿的是這種布襪子。
于俠將軍要求掉在桌子上的飯粒撿起來吃掉
于俠,金寨沙河人,1915年出生,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原軍區三五九旅特務團副政委,西北野戰軍二縱六師十八團政委,一野二軍六師師長,海軍高級專科學校副校長,潛水艇學校校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
于俠將軍的大兒子李新說,將軍吃飯時,會把桌子擦得很干凈。不管是誰,不論掉在桌子上的是飯粒還是菜,都要撿起來吃掉,否則不允許再去吃飯。“在家里,他聽到有水滴聲就會去關上水龍頭,也不會讓沒人的屋里亮著燈。”“我們從小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我們家最恨的就是貪污和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