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08-25 瀏覽次數:8329
8月25日
1937年
▲ 中共中央洛川會議決議《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指出: “南京政府已經開始下定了抗戰的決心?!咴缕呷毡R溝橋的抗戰,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中國的政治形勢開始了“實行抗戰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 “今天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后的勝利。本黨今天所提出的抗日救國的十大綱領,即是爭取抗戰最后勝利的具體的道路”;“今天的抗戰,中間包含著極大的危險性?!嬖谥鴩乐厥〉目赡堋?;“應該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但我們相信,已經發動的抗戰,必將因為我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沖破一切障礙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我們應該克服一切困難,為實現本黨所提出的爭取抗戰勝利的十大綱領而堅決奮斗”;“共產黨員及其所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應該最積極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應該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應該用極大力量發展抗日的群眾運動”。
▲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副主任鄧小平;下轄第一一五師、第一二〇師、第一二九師和總部特務團。9月11日,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
1938年
▲ 新四軍第四支隊特務營突襲日軍第六師團步兵第十三聯隊設在舒城大柞街的據點,斃日偽軍51人。
▲ 新四軍第一支隊一部在句容縣二圣橋附近伏擊日軍掩護修路部隊,斃日軍20余人。
1939年
▲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鞏固黨的決議》,指出:“估計到黨組織的現狀與目前環境,黨的發展一般的應當停止,而以整理、緊縮、嚴密和鞏固黨的組織工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
1941年
▲ 陳毅、劉少奇電示陳丕顯、管文蔚并告粟裕、劉炎:“敵偽大規模‘掃蕩’似已完結,可能準備進行分區‘清鄉’”。指出蘇中工作應作好軍事、組織、統戰等方面的準備工作。
▲ 新四軍第二師第五旅特務連配合十四團攻克楊家、大何家、劉家等據點。是役經兩夜一天的戰斗,俘偽軍35人,敵偽傷亡不明。
▲ 新四軍第二師第三十四團、第五旅、皖東北獨立團各一個連,夜襲盱眙西之河安灘上偽和平救國軍第一大隊,擊斃偽中隊長1人。
1943年
▲ 李先念、任質斌致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軍部,報告敵偽增設據點修公路、“掃蕩”、“清鄉”及頑軍進剿情況;“目前敵偽頑情不十分嚴重。我分別抓緊此時機進行部分整訓補充,十三旅各團已集結整訓,目前各分區小團最近已分別集訓”及簡要報告各部分布情況。
▲ 淮北豫皖蘇邊區召開首屆工人代表大會,發出《告全邊區工友書》,號召全邊區工友團結起來,增加生產,為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進行堅決斗爭。
▲ 中共茅山地委和茅山保安司令部組織和指揮2000余名抗日干群,分成數十個戰斗小組,埋伏在鎮江到白免、寶堰、西旸、直溪等地竹籬笆封鎖線沿線,在三茅峰山頂舉火為號,統一行動,一舉燒毀數百里路的竹籬笆,徹底摧毀了日偽苦心經營、強迫群眾修建起來的清鄉封鎖線。
1944年
▲ 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向新四軍第三、第四、第一師下達“打擊日偽軍向運河沿線‘掃蕩’的部署”:“敵偽有乘我軍西開防務空虛之際,向我運河沿線及洪澤湖周圍地區‘掃蕩’企圖,斷我東西南北交通的模樣”。“我為確保東西南北交通,打擊出擾敵偽,”下達各部(第三、第四、第一師各部隊)動作部署及任務;要求“各部應就所受任務立即準備動作,并將情況變化隨時具報本部”。
▲ 中共淮北區委下達關于開展機關部隊業余生產運動的指示:各級軍政干部與全黨在思想上對生產意義要有一致的認識;發展業余生產的基本方針是以農業為主,手工業為次,而輔之以商業合作;開展業余生產必須真正實行公私兼顧的制度、必須嚴格執行首長動手與群眾路線;提倡節約與生產運動并重;各級生產委員會應成立業余生產的領導機關。
▲ 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海防大隊第一中隊68名指戰員,在岱山以西的大魚山島抗擊日偽軍500余人的海陸空聯合進攻,激戰7小時,斃傷日偽軍70余人,終因敵眾我寡,除26人突圍外,副大隊長陳鐵康、中隊長程克明、指導員嚴洪珠等42人壯烈犧牲。9月3日,譚啟龍、何克希致電粟裕并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報告大魚山戰斗經過。
▲ 新四軍第四師第二十五團及第十一旅向西進擊水北僖山、保安山一帶之頑劉子仁部,是役俘劉副官以下30余人,傷60人,亡6人。劉潰竄酂陽城東北一帶。
1945年
▲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目前時局的宣言》指出,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務是:“鞏固國內團結,保證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改善民主,以便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并要求國民黨政府立即實施六項緊急措施,以奠定國內和平建設的基礎。
▲ 中共中央電復王震、王首道,指出“你們艱苦行軍,到達仁化、汝城間,中央甚為懷念。望依三省邊大山休息,恢復疲勞?!?/span>
▲ 陳毅離延安返回華中。10月5日,抵達山東解放區。
▲ 張云逸、饒漱石電示鄧子恢、劉瑞龍并告各區黨委:目前我黨方針,一般不作爭奪大城市與重要交通要道的打算,而集中全力收復一切小縣城、市鎮與農村,及集結主力對國民黨部隊打幾個漂亮仗來轉變局勢。對大城市,大量組織群眾,進行和平、民主、團結的工作,爭取我黨地位,以便將來與國民黨進行民主合法斗爭,造成大城市與國民黨區的民主群眾運動與解放區的民主武裝斗爭相結合,以推進中國革命前進的局面。
▲ 蘇中戰爭動員委員會《關于新解放城市貨幣金融諸問題的指示》規定,進入城市后,立即召開商人會議,宣布以抗幣為本位,買賣一律以抗幣計算。
▲ 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三縱隊攻克郎溪縣城。
1946年
▲ 蘇中戰役七戰七捷第七戰——如(皋)黃(橋)遭遇戰(25-27日):華中野戰軍主力在如皋、黃橋間的加力、分界地區殲國民黨軍第七十九、第一八七旅等部1.7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