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蘇中老區“吳仁寶式的惠民書記”周達興
蘇中老區“吳仁寶式的惠民書記”周達興
作者:嚴德本 印玉文 岳月華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2017年第6期 日期:2018-07-11 瀏覽次數:8372
蘇中革命老區南莫鎮青墩村是名聞遐邇的“江海文明源頭”第一小康村,也是大名鼎鼎的蘇中水鄉小“華西村”。青墩村黨員干部群眾特別信賴的“第一村民”就是榮獲省“吳仁寶式的黨組織書記”周達興。
2001年,50歲的縣優秀村民主任周達興當選南莫鎮青墩村黨支部書記。他履職的承諾就是“讓群眾有事干,有錢賺!”經過十多年的勵精圖治,青墩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的生活改善了,村容村貌變靚了。走在大道小巷,當提及這些可喜的變化時,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贊周達興就是他們致富路上的“領頭雁”。
做青墩遺址的守護者
40年前,青墩村開挖河道意外發現許多壇壇罐罐和獸骨化石,悠悠5000年的海安青墩遺址,自此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我們要對青墩遺址進行保護,爭取早日將遺址開發成旅游景點。”青墩村黨支部書記周達興這么說。他帶領村民從青墩遺址保護的大局出發,規避工業劣勢,做足土地文章,平墳還田,吸淤造田,復墾荒草灘,整合資源,拓展畜禽養殖基地,發展高效農業項目,積極發揮“第一青墩人”的優勢。
周達興發動鄉賢、企業家捐款,建成青墩護國寺藏經樓、青墩遺址文化廣場,使“青墩文化品牌”實體建筑首次落地生根。今年,青墩村還在積極修建兩個游船碼頭和旅游集散中心,“我們要讓更多的人走進海安,了解海安青墩文化!”
做農民創業的領路人
農業如何轉型升級、效益如何提升、農民如何增收是擺在周達興面前的“課題”。為了做好這一“課題”,周達興組織黨員、農民骨干赴華西村考察學習。在領略華西村取得的成就和體會華西精神的同時,周達興思考著青墩村的發展之路。
要想帶領青墩村的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首先就要實事求是發展當地經濟,于是,周達興成了引導青墩農民創業的領路人。他創辦了海安縣日光蔬菜專業合作社,帶領青墩村的百姓種起了生態米和大棚果蔬、生態葡萄園。在周達興的帶領下,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茁壯成長,實現村集體經濟率先躍升為年收入突破60萬元的經濟強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萬元。
周達興還先后籌集興農資金近千萬元,興建8座閘站、10條防滲渠、8座農橋、10公里防澇堤壩,為建成“民富村美風光好”青墩村增添光彩。
做服務百姓的奉獻者
周達興被群眾譽為“惠民支書”,青墩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印著周達興和他的一班人的足跡。
“一點干部架子都沒有,有啥問題只管找他幫忙!”青墩村的吳老太激動地向記者介紹她們的好支書。周達興總是敞開胸懷為百姓,沉下身心聽民聲,他主動與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為26個貧困戶改造52間危房,幫助全村特困戶全部脫貧。他還以身作則,鼓勵每個黨員干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心系群眾解民困,化解矛盾促和諧,融洽了干群關系,在村民中樹立了青墩村黨員干部“胸有顆為民心,手上有套惠民賬,腳下有條奉獻路”的良好形象。
周達興堅持每半年帶領村干部向黨員、村民代表“述職述廉述德”和公開村務賬目,村民紛紛為此點贊。他堅持以黨風帶動民風,建成村級“道德講堂”,率先開展評選“道德模范家庭”和“道德模范標兵”活動,注重用身邊平凡人的道德故事及產生的道德力量感化自己,感化他人,凝心聚力建設“富、強、美、高”新青墩村。
去年,青墩村被評為省康居示范村、文明村。周達興被評為省“吳仁寶式的黨組織書記”。南莫鎮掀起了“遠學吳仁寶,近學周達興”的熱潮。周達興成為蘇中老區黨員干部“帶領群眾創業致富奔小康”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