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7月13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7月13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07-13 瀏覽次數:8329
7月13日
1937年
▲ 紅二十八軍政治委員高敬亭從鄂東到皖西岳西縣南田村,與中共皖鄂特委書記何耀榜會合,看到姜術堂從西安帶回的中共中央有關國共合作的文件,即召開干部會議,商討同國民黨談判事宜。15日,高敬亭致函國民黨鄂豫皖邊督辦公署主任衛立煌建議停戰談判,共同抗日。20日,衛立煌派劉剛夫為代表到岳西與高敬亭派出的代表何耀榜接觸。22 日,雙方就停戰、改編后部隊的性質和獨立自主等問題,進行反復協商。27日達成協議。28日高敬亭(化名李守義)和劉剛夫,分別代表雙方在協議書上簽字。
1940年
▲ 新四軍新二支隊新三團,在鎮江石馬廟附近擊退日偽軍180多人的進攻,斃傷日軍30余人,偽軍10余人。
1941年
▲ 新四軍第七師獨立營一部于蔣福安附近伏擊企圖“掃蕩”無為縣尚禮崗(開城橋西北)等地區的開城橋敵偽約150余人,斃敵1人、傷3人。
1942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蘇中行政委員會改為蘇中行政公署,主任管文蔚。
▲ 陳毅、賴傳珠電示傅秋濤、孫仲德,指出:“對皖南戰略,目前仍應站在自衛立場,堅持擴大游擊據點,進行廣泛的抗戰團結動員的統戰工作,以打破敵方的‘清剿’計劃。”“皖南頑軍尚無后撤征象,我軍不應于此時輕舉妄動,以示我們以團結抗戰為重,不乘人之危,從而爭取政治優勢,開展友軍工作,造成各種有利條件,作為南進的基礎。”
▲ 陳毅、賴傳珠電示傅秋濤、孫仲德,指出:此次劉煥安(皖南游擊大隊大隊長)的犧牲(由皖南到七師師部匯報途經銅陵時,遭日軍伏擊),應引起我們的警覺和切戒;皖南游擊區的領導干部,因沿途安全無保障,不應輕易親到根據地來;你們及區黨委對皖南各游擊區的工作,只作政策上、原則上的指導,放手讓他們獨立活動,不要過于約束他們,好使他們能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機動。
▲ 粟裕電示新四軍第十六旅:你們提議必要時集中主力團向頑后方進攻,不妥。毛澤東最近對江南及浙贛路方面工作中已明確指出,只宜發展游擊戰爭,主力不宜南進。因此你們只能積極防御,不宜進攻。只有在頑向我進攻,而我在政治上有理、軍事上有勝利把握時,才予以有力打擊,一次解決戰斗,然后提出停戰合作,和平談判,以爭取不再引起其繼續向我進攻。如無勝利條件,則應避免決戰,以免受損。
1944年
▲ 劉少奇、陳毅電示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準備迎擊國民黨軍的進攻,在任何情況下,我皖中陣地必須堅持,你們可考慮,必要時由三師方面增調部隊到淮南,增強斗爭力量,以便予桂頑以打擊,而推進大別山的工作。但在目前條件下,主動的去進攻桂頑是不妥當的。
▲ 延安《解放日報》刊發《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介紹“新四軍的建立與概況”、“七年來華中的對敵斗爭”、“新四軍過去一年的戰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形勢”。
1945年
▲ 新四軍軍部發布命令,以蘇浙軍區第二縱隊第三、第四、第五支隊編為縱隊第一旅,縱隊副司令張翼翔兼任旅長,參謀長謝忠良(兼);以張俊升部(11日起義)編為縱隊第二旅,縱隊副司令張俊升兼第二旅旅長,政治委員王仲良,副旅長張景南,參謀長徐學道,政治部主任朱人俊。
1946年
▲ 中共中央軍委致電陳毅等,通告周恩來12日南京來電內容:蘇北大戰即將開始,蔣軍將由徐州向南,由津浦路向東,由江北向北,三方面同時動作,先求解決蘇北,然后打通津浦路、平漢路。同時還指示:“在此情況下,待敵向我蘇中、蘇北展開進攻,我蘇中、蘇北各部先在內線打起來,最好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然后我魯南、豫北主力加入戰斗,最為有利。”
▲ 華中野戰軍第一、第六師,第七、第十縱隊,第五旅和蘇中軍區部隊發起蘇中戰役,至8月31日,七戰七捷,共殲國民黨軍六個旅,五個交警大隊,約5.3萬人。這次戰役獲得的內線殲敵的寶貴經驗,得到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高度評價。
▲ 蘇中戰役七戰七捷首戰——宣(宣家堡)、泰(泰興)戰斗:是日夜,華中野戰軍第一、第六師和第七縱隊分頭向宣家堡、泰興城和佴家莊發起戰斗,激戰至15日拂曉,殲國民黨軍整編八十三師十九旅大部,初戰告捷。華中野戰軍第六師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團政治委員彭茂標在泰興戰斗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