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7月9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7月9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07-09 瀏覽次數:8331
7月9日
1937年
▲ 彭德懷、賀龍、劉伯承、林彪、徐向前、葉劍英、左權、肖克、徐海東率人民抗日紅軍全體指揮員戰斗員發出《人民抗日紅軍要求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并請授命為抗日前驅的通電》“紅軍愿即改名為國民革命軍,并請授命為抗日前驅,與日寇決一死戰,謹此電聞,翹待鈞命。”
1940年
▲ 中共中央中原局轉中共中央,陳毅8日致中共中央中原局電,報告郭村戰斗簡況及部隊行動的建議:蘇北葉、管部擊破兩李,戰斗8天,共殲三個團,其余十個團均被擊退,兩李已無進攻能力。“此次戰斗證明,歷來對兩李上層的路線是正確的”。建議五支隊東進部隊田(文揚)大隊(田任政治委員的蘇魯豫支隊第一大隊)迅速經天長、儀征開往泰州附近郭村與我們會合,以便作第二次發展計劃。八路南進支隊及張愛萍部應以游擊形式,向淮安、淮陰以東發展,牽制韓部,要求“五支隊東進部隊歸此間統一指揮”。
▲ 葉挺與專程到重慶迎接葉挺的袁國平離開重慶,于月底返回涇縣云嶺新四軍軍部。
1941年
▲ 中共中央軍委發言人發表談話,駁斥國民政府軍委會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在《第四年抗戰經過》一文中所謂“新四軍違抗命令,不遵調遣,蓄意破壞抗戰局面,破壞抗戰陣線,故下令解散”等讕言,要求國民政府站在抗戰立場,罷免何應欽,迅速解決新四軍問題,以利團結抗戰。
▲ 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撤離鹽城,10日,轉移至建陽縣湖垛鎮(今建湖縣建湖鎮)。8月,轉移至阜寧縣周門、陳集、夸周一帶。
▲ 由“皖南事變”部分突圍人員在濂坑組建的第一支皖南新四軍游擊隊,首戰一舉打下旌德廟首鄉公所。戰后,游擊隊留作涇旌太中心縣委武裝,隊長劉奎,指導員李建春,后稱黃山游擊隊。
1942年
▲ 毛澤東致電劉少奇:有一點須與你商酌,即是山東的重要性問題,山東實為轉移的樞紐。我們的方針是極力團結國民黨,設法改善兩黨關系,并強調戰后仍需合作建國,因此就需估計日本戰敗從中國撤退時,新四軍及黃河以南部隊需集中到華北去,甚至整個八路軍、新四軍需集中到東北三省去,方能取得國共繼續合作的條件,故掌握山東及山東的一切部隊,造成新四軍向北轉移的安全條件,實有預先計及之必要。
1943年
▲ 新四軍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四十八團各一個連夜襲丹陽縣西丁家鋪偽軍據點,戰約20分鐘,殲滅偽軍70余人。
1944年
▲ 陳毅關于新四軍準備向河南、江南發展致電饒漱石、張云逸、賴傳珠:中央前后兩電,一要四師派隊越路(指安徽淮河以北津浦鐵路)西進,爭取渦陽、蒙城等地工作的發展;一要五師向河南和湘鄂贛邊作各種發展的準備,請將第四、五兩師具體部署及當面情況查明報告中央。“目前金華敵人西進,與粵漢路南下之敵人呼應,同時粵北及北海敵軍亦同時發動,此為敵幾年來最大規模的進攻”。“我軍對河南全省的發展,對湘鄂贛邊的陣地,均必須先機爭取”。“中央已令一二九師由太行派隊渡河到豫西打游擊;令冀魯豫派隊加強水東(指河南省新黃河以東的睢縣、杞縣、太康、淮陽等縣地區),在開封、鄭州以南沿線發展游擊;五師任務則是向北發展河南,向南發展湘鄂贛邊”。“根據情況的演變,在敵將浙贛路打通之日,七師、六師和浙東部隊,必須負責爭取江南,包括皖南、贛東北、天目山、浙西、浙南等地的發展”。
▲ 中共蘇皖區委、新四軍第十六旅聯合召開直屬機關排以上干部大會:吳仲超傳達華中整風會議的總結;成立旅直屬機關學習委員會;對直屬機關的整風學習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