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關于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的一些思考
關于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的一些思考
作者:陳樹忠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2017年第6期 日期:2018-06-07 瀏覽次數:8390
浙江省慈溪市是黨史資源大市,先輩們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中,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址和遺跡。根據《慈溪市委黨史勝跡圖志》記載,全市現有黨史勝跡65處,其他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遺址4處。但尚有相當部分重要的革命遺址、黨史勝跡未被列入圖志,有的已遭拆除毀壞,有的瀕臨倒塌消失急需搶修和挖掘。即使被列入黨史勝跡的65處,保護和提升工作也迫在眉睫。本文以慈溪市觀海衛鎮為例,對保護、挖掘和提升黨史勝跡作了一些思索。
黨史勝跡現狀
根據《慈溪市委黨史勝跡圖志》(中共慈溪市委黨史研究室2011年編)記述,觀海衛鎮現有黨史勝跡15處,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遺址2處,是一個擁有重量級紅色資源的大鎮。其中,領導浙東地區抗日的黨和軍隊首腦機關——中共浙東區委(成立)舊址和三北游擊司令部(成立)舊址都在觀海衛。1997年,原鳴鶴鎮出資對中共浙東區委(成立)舊址——宓大昌舊宅進行了全面維修,并在此開辟了紀念館,由譚啟龍題寫“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現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雖幾經維修,其作用發揮還是十分有限,目前連講解員、簡介手冊都沒有。三北游擊司令部(成立)舊址位于鳴鶴場金仙寺內,2012年曾計劃在金仙寺方丈殿布展三北游擊司令部成立處紀念館,但大殿梁柱白蟻成災,損壞嚴重,已是一處危房,根本沒有條件建立紀念館。位于高背浦的新四軍浙東縱隊北撤處舊址,原立有一塊小碑(40×60厘米),現在舊址周邊垃圾堆積成山,雜草叢生,幾乎找不到所立的紀念碑。還有一些革命勝跡舊址時過境遷,早已被人們遺忘。特別是抗戰時期在觀海衛境內,我“三五支隊”與日偽軍開展了多次的戰斗,如陽覺殿戰斗、七三房戰斗、新橋戰斗、宓家埭戰斗,以及三北抗日最后一戰——五洞閘戰斗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但沒有一處列入慈溪市黨史勝跡圖志,更沒有一處在戰斗舊址上立有紀念碑亭。
主要原因分析
黨委重視不夠。導致已有的黨史勝跡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保護和提升無人問津,新的黨史勝跡更是難以挖掘。最直接表現是專項經費不足,如布展三北游擊司令部成立處紀念館,因沒能落實100余萬元大殿修繕經費而擱淺(2016年已有部分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然而,舊址四周的金仙寺香火興旺,鳴鶴古鎮開發近幾年累計投入3.5億元。
部門職責不明。黨史勝跡地往往涉及到文保、宗教、史料研究等多個部門,但因各自的工作職責不同,考慮的工作內容也各異。史料研究部門就黨史勝跡保護挖掘提升工作要求最為迫切,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保部門有許多條條框框,又往往是對物不對內容;少數在宗教場所內的黨史勝跡管理責任不明等等??傊?,部門職責不明,特別是缺少統一牽頭協調單位,使黨史勝跡保護挖掘提升工作步履維艱。
關系處理不當。由于沒有及時、正確的處理好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與黨史勝跡保護關系,導致保護不力,黨史勝跡毀損嚴重。中共慈鎮縣工委里杜湖擴大會議舊址——楝樹庵因水利建設已沉入湖底。中共東山頭支部成立處舊址已改建成民房,慈北戰時服務大隊舊址原貌已改并移作他用,中共慈北支部成立處舊址因年久失修瀕臨倒塌。
工作方法不妥。黨史勝跡的保護挖掘提升工作本應以政府為主導,特別是重量級黨史勝跡的保護和提升需要財力支撐。然而沒能列入議事日程,沒有財政預算安排。有些可以面向社會,調動方方面面積極性的黨史勝跡地保護提升小型項目,地方政府也沒能給予正確引導,相關村、社區更是無人發動。
幾點建議
把紅色旅游納入大旅游范疇,是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的根本途徑。旅游業是當今的一大新興產業,在慈溪自然旅游資源相對貧乏的情況下,把豐富的紅色資源納入大旅游范疇,既能很好地補充旅游資源,又能保護挖掘提升紅色資源,從根本上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一是緊緊抓住慈溪正在籌建旅游投資集團的機遇,使紅色旅游成為整個大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把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作為旅游開發的工作內容之一。二是要做好紅色旅游資源保護挖掘提升專項規劃,分期分批組織實施。三是要加大對紅色旅游項目的投入。根據黨史勝跡現狀劃分輕重緩急,對于重量級、景區集中地的黨史勝跡要優先重點開展保護、挖掘和提升,資金由財政(或國企)全額負擔。聯系到觀海衛鎮,結合鳴鶴古鎮開發,重點抓好沿山片、鳴鶴古鎮周邊的黨史勝跡成為紅色景點。中共浙東區委(成立)舊址要重點挖掘提升,三北游擊司令部(成立)舊址要抓緊搶修建立紀念館,鹽倉基葉氏大屋浙東區黨委會議舊址僅住有2戶居民,要爭取開發為紅色景點。位于上橫街林家祠堂的慈北戰時服務大隊舊址現為教學用房,建議布展陳列室成為觀海衛城區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城隍廟的普惠寺——中共慈北支部成立處,面臨倒塌危險急需搶修加固。
面向社會,多輪驅動是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的有效抓手。黨史勝跡的保護和提升都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需要財力的支撐。以政府為主導,實施多輪驅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它特別適宜于一些小項目的保護和提升。如慈溪市新四軍研究會觀海衛聯絡組去年籌集社會資金18萬元,建造了沈一飛烈士紀念碑亭和高背浦新四軍北撤紀念碑亭各一座,使這兩處黨史勝跡有了較好的提升。為此,建議全市黨史勝跡比較豐富的鎮,在鎮黨委領導下,落實專人抓好黨史勝跡的保護挖掘提升工作,并與慈善機構有機結合,動員樂于資助的企業,實施定向捐助,稅前列支,市財政作適當配套。
創建紅色名村是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的有效平臺。2016年觀海衛鎮選擇了擁有豐富紅色資源的五洞閘作為紅色名村創建試點,該村擁有的紅色資源包括:抗戰勝利后浙東游擊縱隊第一批3000余人北撤時(1945年9月30日)最重要渡口所在地——高背浦;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8月20日)在慈溪境內最后一場戰斗——五洞閘戰斗;李平、沈邦祺等烈士犧牲在五洞閘村,沈一飛烈士曾先被關押在五洞閘村;毛主席批示五洞閘高級合作社誕生地等等。實踐證明,創建紅色名村是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的有效平臺。例如在紅色名村創建中,原計劃五洞閘戰斗舊址設立一塊紀念碑,該村自籌資金近10萬元建造了紀念碑亭,土地是與鄰村協商解決。此舉不僅填補了觀海衛鎮內戰斗舊址沒有紀念碑亭的空白,也為我們新挖掘了一處黨史勝跡。
抓好建設質量是實現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良性循環的保障。如碑亭建設看似一個小型項目,但也涉及到建設、規劃、國土等相關職能部門和行政村。為此,要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加以落實,把握建設項目的合法關、質量關,確保不留后遺癥。征集亭名、楹聯、碑記工作中,發動當地的作家、詩人參與,在征集中實現宣傳革命歷史、紀念革命烈士的目的,把紀念和宣傳烈士事跡寓于項目建設之中。因此,實施公益項目建設,尤其是由政府出資、社會捐助的,更要扎扎實實抓好每一個環節,保證建設工程順利進行,從而進一步激發樂于資助的企業和進步人士慷慨解囊的積極性,使黨史勝跡保護挖掘提升工作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加強管理,發揮作用是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的長效機制。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是其作用發揮的基礎,加強日常管理是黨史勝跡作用發揮的保證,兩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為此,建議對重量級、景區集中地的黨史勝跡要組建專門的日常管理隊伍,對于分散在各村的黨史勝跡要委托所在村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財政安排一定的管理費用,使黨史勝跡日常管理工作實行全覆蓋不留死角。
總之,保護挖掘提升黨史勝跡工作,通過以政府為主導,市委市政府抓龍頭,當地黨委政府動員社會力量,多輪驅動抓中間,發動相關行政村以創建紅色名村為平臺抓細部,相信我市的黨史勝跡保護、挖掘和提升工作一定能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