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6月7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6月7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06-07 瀏覽次數:8330
6月7日
1938年
▲ 陳紹禹、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致毛澤東、張聞天的電報中說:“葉挺來漢,經費增加,情緒甚好。要求在新四軍組織一個委員會,以便共同商議處理一切軍政問題”;“擬組織(即外間知道亦不要緊)新四軍委員會,人選以葉、項(項英)、陳毅、張云逸、周子昆、袁國平、鄧子恢或張鼎丞七人組織之,項為主席,葉副”。
1939年
▲ 中共中央書記處發出《關于反對投降危險的指示》,指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日寇除軍事進攻外,加緊其誘降活動,并把這種活動放在第一位;正在積極策動國民黨內一切投降分子,勾結英、美、法妥協派,企圖達到其瓦解抗戰陣線的目的;黨的基本任務仍舊是鞏固國共合作,繼續抗日;黨應當用全力來進行反對投降分子、反共分子的斗爭,黨應當在思想上、組織上準備自己,并準備輿論,準備群眾,來給一切投降陰謀和叛變行為以適時的、堅決的反抗。
1940年
▲ 劉少奇指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襄樊失陷,縱隊發展方向應暫向路西。
1941年
▲ 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葉劍英致電陳毅、劉少奇,同意新四軍第四師休整的部署,并指出:對于皖北原陣地仍有堅待的可能和必要,望注意到如何堅持皖北的問題。
▲ 陳毅、賴傳珠致電毛澤東、王稼祥、葉劍英,報告:前組成之大別山脈挺進團由林維先率領于上月底與張體學會合后,現林親率該團二營在桐城以西、潛山以北之官莊、五屋嶺一帶活動,并準備向懷寧發展;一營主力在舒城西南龍屋山一帶,另一部在桐城東三官山;三營在天柱山周圍準備向潛山、太湖、岳西發展。
▲ 粟裕在新四軍蘇中軍區地方武裝工作會議上作《關于蘇中地方武裝建設的問題》的報告,闡述:蘇北的形勢和建立地方武裝的重要性、對于過去發展工作的檢討、對今后地方武裝工作的意見。
1942年
▲ 陳毅、曾山電示譚啟龍關于開展浙江工作的意見:指導機關宜設浦東,加強浦東領導,向平湖沿海發展,保持余姚、浙東聯系及指導。蘇州、嘉興、上海、嘉定、寶山、昆山、青浦、松江、淀山湖等地工作,仍歸啟龍等指揮。上海不宜設領導機關,只能建設秘密交通機關,用單線的間接方法取得各地黨的經常聯系。立即挺進到浙東敵后,提出配合國民黨軍作戰與保家、保鄉口號,廣泛開展敵后統戰工作。采取各種各樣名稱和形式組織群眾,特別是武裝民眾,發展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創造敵后抗日根據地。
▲ 中共蘇中三地委發出關于“堅持完成夏收夏征工作并積極準備反掃蕩”的指示,要求各縣區鄉爭取時間完成夏收工作,普遍建立護糧隊運輸公糧,清理堅壁好百姓的糧食,不讓敵人搶走一粒麥子。
▲ 淮海區美術工作者協會在沭陽成立,由張彥、丁華、白羽、李文濤、徐禹民等發起,旨在團結美術工作者共同研究配合抗戰建國工作和提高創作藝術水平。
1943年
▲ 新四軍第五師參謀處向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軍部報告:為配合湘鄂西作戰,近20天來十五旅積極向西挺進,收復監利、沔陽、江陵、潛江,荊門縣等廣大地區,克復熊口、毛街店、伍家場、全家場、黃新場、三房街等11個據點、擊潰偽匪29股,收編李英全部約300余人槍。
▲ 新四軍第五師第十五旅及地方武裝一部,進擊襄南潛江縣重鎮熊口,歷時2天,攻克熊口及其附近的楊家場、馬家場、吳家場、周家磯等據點,全殲偽軍第十師第二旅,俘偽軍官兵1000余人。
1944年
▲ 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第三支隊第一、第四中隊,襲擊鎮海附近洪橋鎮日偽軍據點,生俘日軍少佐軍事顧問吉永久壽秀和偽軍舟山警備司令部上校總隊長衛文達等校尉軍官11人,偽軍士兵28人。
1946年
▲ 山東野戰軍在膠濟鐵路、津浦鐵路沿線發起討逆戰役,至10日,先后解放棗莊、即墨等城鎮,殲偽軍3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