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4月19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4月19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20-04-19 瀏覽次數:8330
4月19日
1940年
▲ 劉少奇致電中共中央稱:國民黨提出新四軍江北部隊南調,“這是準備消滅我軍之毒辣計劃。我堅決不同意江北任何部隊南調,不獨四支隊,即管部、葉部亦不能對外承諾南調”。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擬定縮小八路軍、新四軍抗日區域方案簽呈,要求新四軍江北部隊開回江南南京、蕪湖附近地區作戰。
1941年
▲ 毛澤東、王稼祥電示陳毅、劉少奇并告張云逸、鄭位三、鄧子恢:鄧子恢暫時仍應在皖東協助鄭位三主持地方工作及第二師政治工作,不應去軍部。軍政治部工作另找一副主任暫時代理。
▲ 國民黨第九十二軍第一四二師第四二五團團長陳銳霆(中共黨員)率部在皖北懷遠縣褚集舉行反內戰起義,與新四軍第四師共同抗日。起義時發表《精誠團結,自動停止內戰宣言》。《拂曉報》社亦為此而發社論《論“四一九”皖北起義》。
1942年
▲ 新四軍第二師第六旅第十七團一部在天長城郊,與護城橋敵100余人發生激戰,斃傷敵偽13人,我將橋梁、公路破壞。
1943年
▲ 中共中央書記處電示饒漱石、陳毅:韓德勤之軍力與地區,以能維持韓生存又對我無危害為原則。因此,地區可劃給一個適當的立足地,軍隊則王仲廉,顧錫九、霍守義東進數目,由雙方臨時會商決定。如韓同意則簽約,否則只作口頭約定,不寫書面文件。
▲ 陳毅、饒漱石、張云逸、賴傳珠電示新四軍第十六旅并第一師:“蘇南主要發展方向,應向敵后,而不應當向國民黨后方”;你們應將主力轉入敵后,分散活動,把主要注意力放到敵后反“掃蕩”、反“清鄉”上,如果頑軍越過敵占區向我進攻,則根據自衛原則,給予堅決打擊,同時善于掌握和利用敵頑矛盾,以阻頑軍北進。必須用大力建立從蘇南到蘇中與淮南部隊可以秘密轉移的交通路線,并常常檢查此項工作的進行與其秘密的保持。
▲ 中共蘇皖區黨委發出為國民黨頑固派進攻新四軍第十六旅旅部《給茅山地委的指示信》,指出:“今后蘇南斗爭是日益向著更艱苦的嚴重方向發展,為適應當前艱苦的環境,堅持原地斗爭,加強下層工作,積極開展邊區工作,我們已將區黨委、行署機關工作人員精簡到最低限度”。要求茅山地委“提高警惕,機關力求精干短小,便于轉移指揮。同時,要加強區鄉工作,用一切力量開辟邊區與敵占區工作。加強敵偽軍和情報工作,應不惜一切人力、財力,建立有戰略意義的偵察情報網”。
1944年
▲ 新四軍第三師對蘇北漣水縣以北日偽軍發動攻勢,歷時16天,先后攻克高溝、楊口等據點14處,全殲偽軍第七十二旅及1個大隊共2000余人,斃傷由新安鎮、大伊山等地出援的日軍140余人,收復六塘河兩岸地區,使淮海、鹽阜區連成一片。高溝、楊口戰役標志著淮海區的抗日斗爭已轉入局部反攻階段。
▲ 淮海軍分區分別授予高溝、楊口戰役有功部隊淮海軍分區四支隊十團、十一團 “攻必克”、“守必堅”獎旗各一面。
1946年
▲ 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追悼大會,沉痛哀悼葉挺等遇難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