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4月10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4月10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20-04-10 瀏覽次數:8015
4月10日
1938年
▲ 華永標、戴其明在曹四百村召開都湖鄱彭中心縣委(擴大)緊急會議,決定立即給新四軍第一支隊支隊長陳毅和新四軍駐景德鎮辦事處主任朱輝寫信,要求派兵為田英報仇。
1939年
▲ 葉挺、項英致電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我們為擴大影響,擬向委員長力請準彭雪楓所部向徐州附近挺進,擔負蘇魯豫皖邊境游擊戰,以便與鳳陽張云逸部聯絡。你們有何意見,盼即電示,以便呈請委座。”
▲ 中共海屬中心縣委在沭陽李恒東南陳莊召開大會。會上,張克辛宣讀中共山東分局的命令,把東海灌云沭陽邊區人民抗日自衛隊等地方武裝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第三團”,團長湯曙紅,副團長張克辛,政委周瑞迎,政治處主任陳飛。轄四個營。第一營:活動在湯溝、李恒一帶,營長湯良智;第二營:活動在灌云張店一帶,營長田寶湖;第三營:活動在沭陽南錢集一帶,營長江劍農;第四營:活動在沭陽北安峰山一帶,營長周曉江。第三團政治處成立抗日宣傳隊,隊長馮國柱,副隊長湯化陶。
▲ 新四軍第二支隊第三、第四團各一部在皖南宣城貍頭橋地區,粉碎日軍1300余人的進攻,擊斃日軍40余人,傷日軍30余人。
▲ 新四軍挺進縱隊在第一支隊第二團的配合下,北上揚中,消滅盤踞在揚中的土匪武裝,站穩腳跟。
1940年
▲ 劉少奇致電中共中央書記處,報告:韓德勤部在我全體官兵英勇反攻之下,已全部退過淮河北岸,我已扼守淮河各要點,本地頑固武裝已大部退走,淮南運河以西、津浦路東之頑固武裝已不多,再加肅清,即沖開了建立民主根據地之大道;是役頑傷亡1000余人,我亦傷亡數百人,五支隊參謀長趙啟民、第十團團長成鈞負輕傷;一月來打摩擦仗的經驗證明,在今天進行內戰是大家反對的。
1941年
▲ 新四軍第二師第四旅第十二團襲擊儀征縣謝家集日偽據點,斃傷日偽軍50 余人,俘偽軍6人。
1942年
▲ 根據鹽阜行署的決定,成立鹽阜銀行,隸屬于鹽城行政公署財政經濟處,行長由財經處長駱耕漠兼任。其中心任務是舉辦工農小額貸款及商業貸款,支持工農業生產,發行鹽阜地方貨幣——鹽阜幣,活躍市場,抵制偽幣等,1945年8月結束。發行貨幣名稱:鹽阜幣;貨幣發行地點:阜東;流通地區:蘇北地區;流通始末:1942年4月至1945年8月;貨幣券別、種:22。各縣除東坎于28日設立辦事處外,其他各縣都沒有設立銀行專職機構,各縣金庫主任均由財經局長兼任。
▲ 新四軍第三旅七團一營和啟(東)海(門)警衛團一營向進駐悅來鎮的偽軍第三十二師前線指揮部發起進攻,經兩晝夜激戰,攻克該鎮,擊斃偽師長徐承德。
1943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發出《1943年整風學習的指示》,決定把整風學習作為全年的中心任務。
▲ 陳毅到大柳巷視察,會見泗南縣長張太沖,指示要加強民主建設。同時,陳毅、彭雪楓、鄧子恢等領導和著名記者范長江參加泗南縣初級中學在大柳巷舉行的開學典禮。會后,陳毅等到校長潘冠三家做客。
▲ 蘇南行政公署頒布《蘇南行政區各級參政會組織條例》《蘇南行政區各級參政員選聘條例》。
▲ 日軍第六十師團菊池聯隊四個大隊及偽軍第三十二、第三十四師等部共計1.5萬余人,由南通、如皋、海門、啟東各據點同時出動,對新四軍蘇中第四軍分區發起“軍事清鄉”。第四分區黨政軍民內線外線密切配合,展開反“清鄉”斗爭。
▲ 新四軍第二師第五旅第十三、第十四團配合地方武裝獨五團一部及淮泗大隊夜襲(泗洪)陳集,突入街內巷戰。敵固守民房,我以火攻,敵連放毒氣3次,激戰至天明,因淮陰敵人增援,我即撤回,是役斃傷敵30余人。
1945年
▲ 葉飛致電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報告:我率一團及一分區特務團及淮海、蘇中干部,于7日晚由丹北安全渡江,入晚過鐵路,現已到達丹陽西南延陵地區休息,一二天后繼續前進。因敵偽五六千人已于3日起開始“掃蕩”澄西地區,泰興、靖江敵偽亦于5日起“掃蕩”靖西地區,因此特二團已停止渡江現在三分區休息,待靖西、澄西“掃蕩”結束后再行南渡。
▲ 今起浙東銀行發行抗幣。
4月上旬
1938年
▲ 高敬亭率新四軍第四支隊自皖西霍山縣流波瞳向皖中挺進。途中,高敬亭因病留在立煌縣雙河休養,部隊由林維先、戴季英率領繼續東進,于4月中旬抵達皖中敵后,展開于廬江、無為、舒城、桐城和巢縣地區。
▲ 經周恩來介紹來的東北流亡抗日挺進隊(由東北軍第六十七軍流亡官兵近百人組成)到達皖中,歸新四軍第四支隊領導(7月,改名為東北抗日流亡挺進縱隊;8月,改編為東北抗日挺進團,歸第八團指揮;11月,第八團將其組編為警衛營)。
1939年
▲ 陳毅從皖南新四軍軍部返回蘇南敵后,傳達周恩來的指示精神,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方針,布置葉飛做好東進準備,按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放手向敵后發展,沖破國民黨的限制,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發展部隊,武裝自己,自己籌款,獨立自主地擴大抗日力量,相機創建根據地。
▲ 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黃玉庭、王直、王勝、陳虹、廖海濤、藍榮玉、張雍耿、羅桂華等參加新四軍教導隊第九隊學習。
1940年
▲ 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平漢)路西指揮部成立,指揮長陶鑄,政治委員楊學誠,統一指揮京(山)安(陸)、云(夢)應(城)、天(門)漢(陽)等地的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四、第五、第六團隊及地方武裝。同年6月撤銷。
1941年
▲ 譚震林到宜興閘口邵家祠堂第二支隊司令部,向中共蘇皖區黨委和第二支隊黨委傳達黨中央關于皖南事變的指示和華中局對蘇南工作的指示,宣布中共中央軍委重建新四軍的命令。
1944年
▲ 中共華中局城工部部長劉長勝指示南京地下黨:要進一步利用各種合法形式,組織和團結群眾,擴大黨和新四軍的影響;積極慎重地發展黨的力量,注意開辟重要單位黨的工作關系。同時,華中局決定組建中共南京市工作委員會,書記劉峰,副書記朱啟鑾。6月,中共南京工委成立,領導南京地區及蕪湖、揚州、鎮 江等地地下黨的工作。
▲ 高郵縣民兵總隊成立。縣長李逖兼總隊長,縣委書記張英兼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