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軼事記趣 > 總前委丹城同奏入滬曲
總前委丹城同奏入滬曲
作者:鐘建華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10-11 瀏覽次數:8325
總前委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在解放戰爭期間成立的一個臨時性指揮機構。總前委在丹陽共停留23天。在此期間,完成了軍事進攻、政治接管、經濟經營、社會文化經略等全方位準備工作,為共產黨人奪取遠東最大的國際都市奠定了基礎。
丹陽總前委舊址
群英會丹陽
渡江戰役結束后,總前委為何不設在京(寧)滬沿線諸大中城市,而偏偏選中了雖歷史悠久卻名不見經傳的丹陽?
總前委自成立之后,先后曾輾轉于安徽濉溪縣臨渙鎮、韓村鎮小李家村、蕭縣蔡洼、肥東縣瑤崗,一直到移駐江蘇丹陽,總前委大都隱藏在不起眼的山村、山洼之中。一篇名為《總前委在丹陽》的文章稱:總前委、華東局和華東軍區機關移駐何處指揮戰斗最為理想?陳毅想到了丹陽。他認為丹陽地處京(寧)滬線上,大運河貫通其境,水陸交通方便,有利向前推進;丹陽縣城地理位置適中,目標不大,部隊集散迅速,有利防空。4月23日丹陽全境解放,指揮百萬雄師過大江的總前委、華東局、華東軍區成員便陸續移駐丹陽。
總前委坐落于丹陽市內城河路寶塔弄5號的戴家花園。這是一處有門樓的住宅,其主要建筑是一棟樓房和幾間平房。但布局合理,庭院里有寬闊的空地,綠樹成蔭,有一口水質頗好的水井,一條可通吉普車的石板路直通到門前。
原華東軍區司令部參謀處管理員唐士祥同志如是回憶:1949年5月3日,陳毅司令員從南京來到丹陽。他巡視了庭院里的每個角落,樓里樓外都看了個仔細,對這里的環境表示滿意,指示我們立即鋪開攤子工作。同時順便告訴我們,兩天后鄧小平政委將來丹陽,要我們預作準備。5月6日,我們懷著焦急的心情等待鄧政委的到來。連一向沉得住氣的陳司令員也顯出某些不安,幾次三番地看表,不住地朝門樓外的小街上張望。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按照從南京到丹陽的公路里程計算,他們的汽車早就該到了,加之南京解放不過十來天,杭州剛剛解放,上海還有國民黨湯恩伯集團幾十萬大軍守著,分散在各地的散兵游勇不可能一時肅清,所以,大家都有些擔心。從中午等到夜幕降臨,四處已出現星星點點的燈火,依舊沒有半點消息。夜深了,忽然聽到馬達聲,大伙兒的心禁不住提了起來,直到汽車開近了,看見安然無恙的鄧政委從汽車里鉆了出來,這才松了一口氣。原來,他們的汽車差點兒開到杭州方向去了,后來看見路邊歪著、翻著許多有國民黨標志的汽車、大炮,才調轉頭來。正在高興之際,轉眼之間卻不見了陳鄧首長。已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能到哪里去呢?后來才弄清楚,原來兩位首長同華東局財委干部駱耕漠同志(與鄧政委同車來丹)一起上街吃夜宵去了。半夜三更,店家早已關門,只碰到一個正打點回家的挑餛飩擔子的小販。因為只剩下很少一點餡、皮子和碎面條,三個人只得湊湊合合各吃了一碗連皮子帶面條的糊“抄手”(四川把餛飩叫“抄手”)。從首長方面說,雖然他們是出于一番好意,不想讓我們多勞累,可我們細細想起來既內疚又后怕。假如我們事先準備一些點心,這事不就可以避免嗎?再說社會秩序尚不安定,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怎么辦呢?
總前委首長們先后到來,隨后陸續有機關和接管人員報到培訓,會聚了總前委、華東局、華東軍區、上海分局的黨、政、軍、財、文各路精英3萬多人馬,使得丹陽小縣城和戴家花園頓顯勃勃生氣。五月江南的春夜和美而迷人。在繁星滿天的日子里,隨行人員就在戴家花園的草坪上拉起白布放映電影。鄧小平、陳毅便讓警衛員邀請一些待命去上海的接管干部一起觀看,原國民黨資源委員會成員棄暗投明之后來到丹陽,準備一同參加上海接管,一生中不知看過多少影片的他們,也欣然落坐參加一場不平凡的電影招待會。首長們還特別叮囑,給“三大員”(警衛員、駕駛員和炊事員)留下了位置。
管理員唐士祥是首長身邊的貼身服務人員,料理一日三餐是他的主要工作。偶然的一幕,使他見證了總前委領導怒斥野戰軍“粗野”之風的決策過程。
他回憶:我到首長們住的樓上送飯,聽見鄧政委同幾個首長議論最近部隊紀律狀況不好,說丹陽城里滿街都是軍人,整天兜來兜去的。陳司令員也在場,情緒比較激動,對軍紀松弛的現象很不滿意。我擺好飯,他們邊吃邊議論。當有人說到我們有些領導人放棄領導責任,不嚴格管理部隊,有些沒有戲票的軍人硬要闖進戲院看戲的時候,鄧政委重重放下飯碗,激憤地說:“這像什么話!我們的領導同志是怎么當的?!那些沒有戲票硬要闖進戲院看戲的人,是誰給他們的權利?!我們當領導的要抓軍隊紀律,如不好好抓一抓,進上海以后肯定會天下大亂的!”“太不像話!是哪些人干的,要查個一清二楚!”陳司令員也很生氣,大有一查到底的氣勢。在丹陽熱鬧的街道上,尤其是在光明戲院一帶繁華地界,我曾看到過類似的情景,但沒想到性質如此嚴重。現在經首長一提,才意識到這事非同小可。
鄧政委一連幾天都在抓嚴肅軍紀的問題。5月10日,陳司令員在丹陽城郊大王廟向在丹陽訓練的接管干部和直屬機關排以上干部作大報告,著重強調加強革命紀律的重要性。同時,陳鄧首長還不斷找人研究打下上海以后的接管問題,親自過問接管計劃,過問《入城守則》和有關規定,提出軍隊“不入民宅”,連許多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密。
陳毅在大王廟作報告時摔了軍帽:“我們野戰軍的‘野’,在城市是不能‘野’的!”
說起來,野戰軍的“野”,離不開戰爭年代各自為戰養成的一些不良習慣,同時,遼沈、平津、淮海一連串重大戰役勝利的取得,蔣家王朝覆滅在即,革命成功在望,從上到下指戰員們也日益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
抗戰勝利后,葉飛率山東野戰軍一縱隊進駐山東華豐。當地日軍倉庫物資甚豐,二旅一營負責看管。縱隊規定,待清點后分發各旅,二旅則以看管之便偷運物品。事發后,縱隊政治部副主任湯光恢、縱隊副政委譚啟龍先后到場制止,二旅官兵肆無忌憚,副旅長王勝更是傲氣十足,告訴加快運送。葉飛聞之大怒,立即親赴現場。官兵聞風四散,副旅長王勝束手就擒。葉飛將其捆綁帶回,關了半天禁閉。后來陳毅、粟裕到西柏坡,向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匯報工作。談至午夜時分,大家精力不支,哈欠不斷,忽聞此事,均興奮不已。毛澤東聽粟裕詳細介紹之后曰:“哦,原來如此。”
華東野戰軍一、四、六縱隊解放戰爭以來捷報頻傳,繳獲多、俘虜多、表揚多。部隊的戰士大部分是解放成分,各級指揮員的驕傲自滿亦有所發展。部隊行軍相互問:“哪一部分?”“七戰七捷!”“天下第一團!”加上對紀律問題疏忽,戰斗頻繁,沒有時間整頓干部思想,部隊中破壞紀律、山頭主義、宗派主義、本位主義、貪污浪費的傾向愈趨嚴重。一、四縱隊從魯南突圍后雨季跋涉魯西南,某些村群眾罵有的部隊是“三子部隊”(一到宿營地就搶房子、打棗子、抓雞子)。之后,陳毅召開中共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亦稱為一、四、六縱隊高干會議)進行整風,陳毅報告中形容地方控告信“如雪片飛來”……
一些野戰軍直屬單位在參加接管和駐防南京4個多月中出現了違背黨的政策、不愛護人民國家的財產、損壞與浪費公物、“抓一把”的本位主義現象,如某些單位把接收物資不經批準據為已有,軍械處將南京六十兵工廠擅自改為“二野修械所”,衛生部將南京中央醫院的科教電影機搬回部隊,警衛團在浦口鎮時曾用枕木燒火及部分單位浪費水電、損壞家具、浪費糧食的情況……
連陳老總身邊人也鬧出了“水淹總統府”的笑話。南京解放之后,鄧小平、陳毅帶領三野參謀處長王德等同志來到總統府。當時攻占南京的三十五軍政委何克希陪同到總統府參觀。據王德回憶:這時總統府里很亂,滿地文件紙片,作戰室掛著的地圖也掉下來了。參觀完后陳司令員問我們住下嗎?意思是讓我們這一行就住在總統府。鄧小平馬上答道,我和他(指陳毅)不能住,你們住可以。陳毅也笑呵呵地說,對的,我們不能住,示意我們住下。遵照領導指示,我帶領一個偵察排當夜就住在蔣大總統的府上了。想不到偵察員將水龍頭開了,卻無法再關起來。第二天水淌滿一地,我們只好另找住所。“水淹總統府”的笑話,還上了內部《通報》對部隊進行教育。
林林總總的這些問題,令陳毅司令員十分焦急,他感到事不宜遲,是嚴肅紀律教育的時候了。
陳毅在大王廟發表《關于入城紀律的講話》,由于戰爭年代艱苦條件所限,全是參加大會的領導干部現場記錄及事后回憶流傳至今的,筆者謹將陳毅整頓軍紀的專門部分濃縮版歸納如下:
1.8號下午,我同饒政委在街上散步,走到光明戲院門口,里面正在演《白毛女》。有幾個穿黃軍裝的同志,沒拿票硬要進去,并且有一兩個帶頭鬧得很厲害,老百姓有票沒法進去。這些人一定是我們直屬隊的干部,今天可能也到會了。那時逼得我不得不親自出馬干涉,他才走了。如果沒有我們去干涉,那天戲院一定要被打爛。這大概是同志們認為革命無對象了,所以革到戲院里來了?《白毛女》是把階級斗爭描寫給老百姓看的,我們解放軍的人員受過黨多年的教育,而且也看過多少次了,為什么要爭著去看呢?這就是違反紀律。
2.今天清晨,我起床后走到簡易師范學校,我問校長教員,有沒有解放軍進來破壞紀律。他們說一般很好,過去國民黨隊伍來一次要住一次,弄得我們沒辦法上課,教職員也沒地方住,解放軍來后沒有人來住過。我再三地問,他們才講:“前天有一個解放軍來摘去一個電燈泡,昨天又有兩個同志,帶著摘電燈泡的同志來送還電燈泡。”這是很嚴重的破壞紀律。所以我去參觀時,他們很害怕我們是不是也去摘電燈泡,因此警惕性很高。
3.滿街都是隊伍,干部戰士自由上街,天亮到下半夜滿街是兵,這說明我們的請假制度并未執行。在街上有什么事呢?我們在丹陽并無任務,在此地停留是準備、休息、到上海。上街不請假,這種情形不搞好,到上海一定要天下大亂。所以同志要出去都要互相通知,我來做報告都要得到華東局負責人同意。
進入上海是中國革命最后一個難關,是一個偉大的考驗。共產黨不是沒有進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大革命時代進入過上海、武漢、南京等地,最后卻又被人趕出來了。這次進去還會不會被人家趕出來呢?現在還不敢大膽地說一個“不”字,主要是看我們自己。
陳毅在多年之后曾經回憶這段歷史,坦誠當時擔心出現兩大問題:一是攻打上海時美國出兵干涉;二是我們接管搞不好,進城后停工停電,大混亂,上海變成一座死城。最為嚴重的是第二種危險。我軍渡江之后,由于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戰線推進較快,鐵路運輸跟不上,接管上海的干部到不齊,更要緊的是入城紀律教育跟不上,肯定出大亂子。根據中央“慎重、緩進”的方針,總前委研究再三,于4月30日向中央軍委提出:“我黨我軍未作適當準備,倉促進入大城市,必然陷于非常被動的地位,……我們考慮以盡可能推遲半月到一月入上海為好。”后中央軍委復電,同意推遲進軍上海。
確定上海市長人選是件大事。1949年3月,中共中央進駐北平之前,毛澤東同志曾就陳毅任上海市長之事,征求過民主人士黃炎培、陳叔通等幾位老先生的意見,他們對陳毅大名早有所聞,柳亞子先生在1945年就曾賦詩稱贊陳毅是“兼資文武此全才”。以“儒將”接管上海,他們一致贊成。陳毅自到丹陽起,便正式進入“市長”角色。
陳毅十分重視收集研究有關上海的各種情況。他讓接管班子成員將所有關于上海的年鑒,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概況,包括繳獲的、地下黨調查的、上海來人報告的,匯集成關于上海的100余萬字200多種小冊子,極為珍貴的是一本《上海國民黨軍政警特主要人員住址表》,對國民黨要員在滬的辦公、住宅地址甚至電話號碼無一遺漏。
依據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陳毅親自確定接管的具體方針步驟。對于上海的國民黨政府機構如何接管、官僚買辦資產與民族工商業如何區別對待、外商企業如何處理、如何對付流氓幫會等,一一詳細研究,提出處置辦法。僅財經接管縱隊的匯報,陳毅就聽了兩天兩夜。
對于入城紀律教育,陳毅非常嚴格地強調兩條:一是市區作戰不允許運用重武器,二是部隊入城之后一律不得進入民宅。對于前一條,陳毅比喻作“瓷器店里打老鼠”,關于后一條,淮海戰役未結束時,陳毅就曾憂心忡忡犯愁:“歷來軍隊入了城,往市民家里一住,干好事的不多。我們部隊進去住哪里?這個問題要好好考慮。”在丹陽,陳毅抱著一摞古書尋找到城市政策組的曹漫之,說史書上曾有過軍隊“不入民宅”的記載,要他仔細查一查有關歷史典故出處。于是,后來的《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第二項便列入了“不住民房店鋪,不準打擾戲院及一切娛樂場所”。在召開總前委會議討論相關問題之時,所有的領導人一致同意加上這一條要求。后來,有個戰士編了順口溜:“想上海,進上海,進了上海得到兩條破麻袋,又有鋪,又有蓋,晚上睡覺好涼快。”上海的廣大市民也是從解放大軍不住民房睡大街的信息中判斷出這是一支“王者之師”的第一印象。后來,毛澤東聽到此事,頻頻頷首,連說:“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為了在上海解放后能夠維持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5月上旬,人民解放軍已經準備好了1.44億斤糧食、12萬噸煤炭、7000萬斤食油,還成立了煤糧供應運輸部,專門負責城市人民必需品的轉運工作。在這支搶運物資的隊伍中,一列篷布封裹嚴密的汽車隊,特別牽動著運籌帷幄的首腦們的心。汽車里裝的是嶄新的人民幣,沿途守衛得嚴嚴實實,大帆布下的一個個帆布包從來沒有打開過,車隊渡江后就直奔丹陽,這些人民幣,即將在解放后的江南城市包括上海投入使用。
人民生活須臾不可缺少的糧食、煤炭,此時也源源不斷地從山東、江蘇解放區向上海運去,江河里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公路上汽車、小車成行;與挑擔子的、趕著騾馬的交雜在一起,滾滾南下,勢不可擋。
參加上海戰役的第二十三軍軍長陶勇同志與軍區后勤部長崔義田同志一起上街觀光,陶勇素以行動機警、思維敏捷出名的,想不到進了繁華的大上海市區,竟然迷途尋找不到回來的路。直到后來遇到熟悉的同志,才把他們領了回來。二十七軍擔任夜間巡邏的一名戰士,竟被國民黨特務綁在電線桿上。賭場、按摩院之多,上海為全國之冠。更有大小妓院幾百處。有個干部入城后數過,從四馬路走到愛多亞路(今延安路),街上共有764個妓女!上海流氓更多,聚賭抽頭、拐賣人口、販賣毒品、偷盜、綁票等,都和流氓集團有關。公安局報告的材料說:接管上海的頭20多天里已發生重大搶劫案50多起,捕獲土匪500余人,此外還有重大盜竊案、縱火案、偽造人民幣案、冒充人民解放軍奸殺外僑案……
一天,華東局組織部負責人胡立教找到九兵團司令員兼淞滬警備區司令宋時輪,進門便抬起手腕大呼:“宋司令,我的表被偷了。” 宋時輪十分自信的笑著說:”放心,三日之內,你來取表。“隨即召見上海小偷幫頭目,限三日將所偷之表上繳,三天之后果然將原表奉還胡立教。
可惜,鄧小平沒有這么好的運氣。
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回憶說,父親和新任市長陳毅去參加一個大型慶祝活動,他們走出辦公地點的大門,在眾多警衛人員的簇擁和保衛之下到街對面開會。走過一條不寬的街道,幾分鐘的瞬間,父親胸前口袋中別著的一支從敵人手中繳獲來的派克鋼筆,就被上海的小偷偷掉了。鄧小平對此一直耿耿于懷,多年以后,他每到上海,總會念叨“上海的小偷厲害”。
6月2日,長江口崇明島解放的喜訊傳遍祖國大地。至此,整個京滬杭戰役勝利結束。總前委的歷史使命宣告勝利完成。新的戰斗號角又在吹響:劉鄧大軍將要揮戈挺進大西南,要從長江出海口之東,移師長江發源地之西首。
(作者系中共丹陽市委史志辦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