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3月4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3月4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20-03-04 瀏覽次數:8332
3月4日
1938年
▲ 新四軍參謀長張云逸(3月初到開化)在華埠鎮宣布新四軍軍部命令,組建新四軍第三支隊司令部、政治部。司令員張云逸(兼),副司令員譚震林(尚在福建途中),政治部主任胡榮。同時組編第三支隊,饒守坤等率領的閩北紅軍游擊隊編為第三支隊第五團,饒守坤任團長、曾昭銘任副團長、楊元三任參謀長、劉文學任政治處主任;葉飛率領的閩東紅軍擊隊編為第三支隊第六團,葉飛任團長、吳焜副團長、黃元慶任參謀長、阮英平任政治處主任。同日,陳毅與張云逸在華埠會合,新四軍第一支隊與第三支隊的指戰員舉行聯歡。
1940年
▲ 劉少奇致電中共中央,報告:我全椒縣委書記被頑固分子暗殺;我軍某連長家屬等10余人,在古河附近被專員李本一部下槍殺;同情我進步縣長被扣、被撤換等情況。
▲ 國民黨軍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調動所屬部隊第一三八師、一七一師一部和第十、第十二游擊縱隊共6000余人,分數路向皖東津浦路西地區發動軍事進攻。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決定,集中第四、第五支隊和蘇皖支隊,在路西實行自衛反擊。至3月下旬,經界牌集、大橋、定遠城、施集等戰斗,殲其第十二游擊縱隊大部、第十游擊縱隊一部共2000余人,俘支隊副司令以下1000余人。第四支隊第十四團是日攻克定遠縣城。
1941年
▲ 李先念、任質斌致電劉少奇、陳毅并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報告關于國民黨軍進攻豫鄂邊情況及第五師迎擊部署。
▲ 中共丹南中心縣委在句容樊古隍召開擴大會議,研究皖南事變后如何隱蔽干部和積蓄力量。決定撤銷獨立營,組織干部短槍隊堅持原地斗爭。
▲ 新四軍第四師第十旅第二十九團第三營在羅集與國民黨軍戰斗中失利,損失甚重。
▲ 《大眾報》第172號刊發《蘇南第一行政區村鄉鎮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組織大綱》。
1942年
▲ 《淮海報》發表社論《沭陽縣青救會的成立》指出:青救會成立對推動整個淮海區的青年運動和沭陽今后工作的全面展開均有重大的意義,充分說明組織青年的條件業已成熟。
▲ 新四軍第二師來安獨立營配合獨三團一部襲擊滁縣大張營偽軍,激戰2小時,斃敵10人,傷6人,俘偽軍4人。
1943年
▲ 日偽軍開始在鎮江、丹陽、揚中三縣和武進、無錫二縣鐵路以南部分地區大舉“清鄉”。中共茅山地委提出“反封鎖、反特工、反投降妥協”的斗爭口號,并抓住反封鎖這一中心環節,領導軍民投入反“清鄉”斗爭,至10月殲敵140余人,攻克敵重要據點多處,取得反“清鄉”斗爭的勝利。
1944年
▲ 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攻克蘇北漣水縣北朱圩子偽軍據點,全殲偽軍300余人。
1945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致電中共中央:我們根據中央2月24日電精神,通知葉飛、譚震林延期出動。經過數度商討,粟裕、葉飛均恐交通將來受阻,堅主葉提早出動,現摘呈粟裕電“請先令葉部南來”,并建議葉飛部如期南下。
▲ 新華總社發出《關于通訊工作致各分社并轉黨委》的電文,說:“除山東、華中兩分社初具規模外,一般人事機構多不健全,有些地方尚無分社組織。要求各地黨委和分社負責同志共同配合把分社真正健全和充實起來”。隨后,華中分社升格為總分社,蘇中支社升格為蘇中分社,并在有條件的地區相繼建立了支社。
▲ 粟裕、譚震林通令嘉獎活捉日軍太平洋空軍第三大隊中尉飛行員佐滕的金壇西塘區民兵李小虎、朱鎖庚、奚桂林等人。
▲ 浙東公營工廠總工會籌備委員會成立,主任柳中盛。
1946年
▲ 被國民黨長期囚禁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在重慶出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