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2月14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2月14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20-02-14 瀏覽次數:8328
2月14日
1938年
▲ 項英、陳毅關于新四軍行動原則的建議:“我軍不駐巖寺,盡可能向前伸出到浙、蘇、皖之昌化、績溪、孝豐、宣城、寧國”,“以游擊戰在戰略上配合正規軍為原則,受領一定任務,機動的完成。”。
▲ 葉挺、陳毅及李一氓由南昌赴皖南屯溪會晤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交涉新四軍出動路線等問題。
1939年
▲ 新四軍游擊支隊獨立營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消滅杞縣西南偽軍李繼書部、杞縣西朱欽堂部,在豫東睢縣西南長崗殲滅偽軍張心順部及日軍騎兵10余人。
1941年
▲ 根據中共中央中原局決定,撤銷中共鹽阜地委,成立中共鹽阜區委員會,書記劉彬,組織部長楊純,宣傳部長曹荻秋,民運部長喻屏。區黨委轄鹽城、阜寧、淮安、漣東四縣,縣委書記分別是馮國柱、唐棣華、李風、楊漢章。
1942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至3月5日)正式舉行。15日,劉少奇作《目前形勢,我黨我軍在華中三年工作的基本總結及今后任務》的報告,強調共產黨在華中各根據地今后工作的總任務、總方針是繼續堅持華中敵后抗戰;完全鞏固各根據地;加強與聚集力量,以便在適當的時機反攻敵人,爭取中國抗戰的最后勝利與中國人民的徹底解放。
1943年
▲ 是日至4月10日,新四軍第三師第七、第八旅等部,在江蘇省鹽城、阜寧地區粉碎日軍第十五、第十七、第三十五師團及獨立第十二混成旅團各一部和部分偽軍共2萬余人的“掃蕩”,攻克據點50余處,斃傷日偽軍1070 余人,俘日偽軍780余人。
1944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電示浙東區黨委,應對國民黨軍進攻的方針:“你們目前主要采取游擊戰爭,在敵后四處發展的方針,而不可株守一地和國頑拼消耗、被封鎖。”“主要發展方向應當向西北與蘇南十六旅取得聯絡,同時注意向南沿山一帶建立隱蔽群眾游擊基地,向沿海各島嶼建立工作基礎。”你們須堅持在三北和四明山及會稽山的游擊戰爭。
▲ 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電示浙東游擊縱隊,浙東戰略方針:目前主要以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尤其敵后的游擊戰爭),保存與壯大自己為主。除在四明山地區留一部隊,配合地方武裝及地方工作,保障三北地區外,應將主力分散轉向浙江省鄞縣西、沿海及紹北地區,開展工作,設法打通蘇南與十六旅郎廣部隊的聯系。加強沿海各島嶼工作及游擊戰爭,求得控制這些島嶼,以利爾后部隊機動轉移憩休。
▲ 姬鵬飛在蘇中第四地委擴大會上作第一期反“清鄉”斗爭總結,確定今后斗爭的總方針是“以積極的斗爭為主,充分發揮主觀力量,廣泛的開展游擊戰爭,處處打擊敵偽。同時,在不同條件下,適當的進行各種不同的輔助斗爭,以達到武裝公開堅持的目的”。并號召大家努力鞏固已取得的勝利,堅持第四分區的陣地,堅持反攻,堅持到最后的勝利。
1945年
▲ 粟裕致電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報告進入莫干山后的部署,明確王必成旅(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一縱隊)、陶勇旅(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三縱隊)各自任務。
▲ 是日,為打通淮河交通線,日軍1000余人在偽軍的配合下,向淮河下游和大運河沿線進犯。華中局指示蘇中、蘇北部隊積極向日偽軍發起攻勢,以策應淮南、淮北軍民的對敵斗爭。歷時兩個多月,先后作戰24次,斃日偽軍(日軍中隊長丹羽以下)260余人,俘日軍4 人、偽軍525人。徹底粉碎了日偽的計劃。
1946年
▲ 路東中心縣委會議,決定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堅持長期武裝隱蔽的方針,結合反“清剿”,發動群眾開展反租斗爭。
▲ 中共華中第六地委、第六專署和第六軍分區等機關,由泗沭縣十區莊圩移駐沭陽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