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20-01-13 瀏覽次數:8029
1月13日
1939年
▲ 新四軍第三支隊收復1日被日軍占領的繁昌縣城,取得第一次繁昌保衛戰的勝利。
1940年
▲ 新四軍新二支隊一部配合地方武裝及群眾300余人,破壞(溧水)柘塘以北公路約2.5千米,毀去烏山萬安橋2座。
1941年
▲ 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電示周恩來、葉劍英:葉挺軍部率6個團仍被圍困在涇縣以南茂林地區,現彈盡糧絕,處境極危,有全軍覆沒之可能。雖有傅秋濤兩個團突出至寧國山地,亦未突出大包圍線外,請向重慶提出嚴重交涉,并向全國呼吁求援。如不立即解圍,我們即刻出兵增援,破裂之責由彼方擔負。
▲ 毛澤東、王稼祥致電劉少奇等,同意劉少奇、陳毅12日電, “蘇北準備包圍韓德勤,山東準備包圍沈鴻烈,限電到10天內準備完畢,待命攻擊”,“以答復蔣介石對我皖南新四軍1萬人的聚殲計劃”?!叭缤钅喜筷牨皇Y介石消滅,我應堅決、徹底、干凈、全部消滅韓德勤、沈鴻烈,徹底解決華中問題。”
▲ 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急電劉少奇、陳毅:“一、我們已向當局提出最嚴重之抗議,申明如不撤圍,破壞之責在彼。二、我全國政治上軍事上立即準備大舉反攻。三、立告葉、項、姚諸同志,如能突圍則設法突圍,如不能突圍則堅守下去便有辦法?!?/span>
▲ 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聯名通電國民黨中央黨部、軍事委員會、政府各部及各戰區長官,抗議圍攻新四軍皖南部隊,要求立解皖南之圍,開放新四軍北上道路,撤退華中剿共軍,平毀西北封鎖線,停止全國大屠殺,制止黑暗反動,挽救危局,保全國命。
▲ 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電示江北指揮部:如國民黨頑固派主力向你們進攻時,只以小部隊采取游擊動作進行作戰,無完全勝利把握切戒硬碰硬的打。在頑向你們進攻到情況緊張時,四支隊主力可撤過路東布置陣地,只留譚希林指揮游擊縱隊及地方武裝堅持路西,以游擊戰與敵周旋。如頑進攻施家集、藕塘、曲亭一帶,而我四支隊主力已轉移過路東來后,應積極設法破壞津浦路、滁(縣)定(遠)公路以引鬼子向路西頑施行“掃蕩”。
▲ 國民黨第三十二集團軍3月《皖南剿匪戰役戰斗詳報》記載圍剿皖南新四軍1月13日情況:“12時據報,我六四四團俘虜匪軍少將秘書長(即黃誠)一員。18時30分,四十師攻擊東流山西北無名高地之匪,其主力已被殲滅十分之七八,俘虜達八九百人,聞袁國平被我擊斃。”
▲ 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部宿營于溧水尤村地區,當晚與新四軍軍部的電臺聯系中斷。14日晚移至溧水白馬橋地區宿營,至18日,第二支隊司令部與新四軍軍部電臺仍未聯系上,遂決定率新四團轉移到江(寧)句(容)地區,并派蘇蕙蕙(蘇帥仁)回皖南了解情況,謀求與新四軍軍部聯系。蘇蕙蕙在皖南被捕。
▲ 皖東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第一屆臨時參議會在天長縣召開,到會議員130人,歷時6天。鄧子恢作《抗日民主政府一年來施政工作報告》,通過《人權保障法》等6項法令,選舉鄧子恢任參議長,朱雨江、趙堅任副參議長。
▲ 常熟縣人民抗日自衛會頒布《常熟縣糧食運銷及緝私獎懲暫行條例》。
▲ 日軍偷襲駐定遠縣朱家灣、大戶劉的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領導機關,民運科長紀正、總務科長凌云在反擊中犧牲。
▲ 《大眾報》第156號刊載蘇州縣人民抗日自衛會《禁毒暫行條例》《禁煙辦法》《禁賭暫行條例》《工作人員獎懲條例》《各區施診給藥辦法》《辦理中西醫暫行規則》。
1942年
▲ 中共中央決定劉少奇返回延安參加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劉少奇返回延安期間,由饒漱石代理華中局書記和新四軍政治委員。
1943年
▲ 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撤銷中共江蘇省委,設立華中局城市工作部,部長劉曉,副部長劉長勝,領導江蘇、上海等敵占區地下黨斗爭和統戰工作。4月,該部在淮南根據地盱眙縣大王莊正式建立,對外稱新四軍調查研究室。
▲ 陳毅、饒漱石致電劉少奇和中共中央,報告華中敵、友、我的關系;組織群眾與改善民生情況;制服偽軍成績顯著;國民黨區域黨的組織、關系及秘密黨員等情況。
▲ 陳毅、張云逸、饒漱石電示蘇中區黨委:速選派大批營級以上干部取道山東赴延安;在嚴重“掃蕩”情況下,黨、政、軍機構可暫時合一,但至少必須各保留其一個專門負責干部,不但對外應保持其名義,而且也應當保持其各自獨立的工作與工作作風。你們今后轉移方向主要當向北而非向南。
▲ 粟裕、管文蔚、陳丕顯、葉飛、鐘期光致電陳毅、張云逸、饒漱石,再次提出蘇中主力向南轉移等意見。
▲ 陳毅、饒漱石、張云逸、賴傳珠電示新四軍第一師:關于一師部隊南移問題,我們已有數電要你們立即停止行動?,F四團已到達延陵地區,可暫留蘇南整訓。其余五十二團及九分校不再南去,仍留在蘇中。浙東今后組織形式和工作方式必須采取隱蔽灰色的方針去進行,以現有兵力足夠應付,多則不利,故一師增派一個營到浙東亦不必要。
▲ 王必成率新四軍第一師第二旅第四團到達溧水里佳山地區與第六師第十六旅會合。新四軍軍部決定,第二旅與第十六旅合編,旅長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副旅長兼參謀長鐘國楚,副參謀長陳鐵君,政治部主任魏天祿,原參謀長張開荊調延安學習。第二旅第四團改編為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團,團長劉別生,政委吳嘉民,參謀長饒惠潭,政治主任謝云暉。第二旅特務連編為第十六旅特務營第二連。隨同而來的興化獨立團一個連編入第四十六團,東臺獨立團一個連編入第四十八團。
1944年
▲ 新四軍軍部通知各師:陳毅代軍長職務由張云逸代理(因陳前往延安參加整風、籌備七大)。
▲ 中共鹽阜地委發出關于開展擁政愛民與擁軍優抗的決定。
▲ 新四軍第十六旅致電中共中央華中局:根據江南現在地區敵頑分割情形,為便利各地區領導堅持斗爭,統一各地方黨、政、軍、民領導,成立四個軍分區,以統一主力與地武領導(中共中央1月復電華中局)。
1945年
▲ 新四軍軍部傳達中央軍委命令,成立蘇浙軍區,統一指揮蘇南和浙東的部隊,司令員粟裕,政治委員譚震林(未到職,由粟裕兼政委),參謀長劉先勝,政治部副主任鐘期光,蘇浙軍區下轄三個縱隊,將第十六旅編為第一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參謀長陳鐵軍,政治部主任劉文學,轄第一、第二、第三支隊;浙東縱隊編為第二縱隊,司令員何克希,政委譚啟龍,參謀長劉享云,政治部主任張文碧,轄第四、第五、第六支隊;第三旅編為第三縱隊,司令員陶勇,政委阮英平,參謀長梅嘉生,政治部主任彭德清,轄第七、第八、第九支隊。
▲ 王震、王首道、王恩茂致電毛澤東、中央軍委,報告:我軍在舞陽、泌陽交界大寨山、下河關附近休息,并已與五師黃林(新四軍第五師河南挺進兵團司令)率部會合。
▲ 淮海行署頒布《合作社工作人員舞弊懲處條例》。
1946年
▲ 是日24時國共兩黨停戰協定生效。
▲ 中共中央電示華中分局:頑攻來安、高郵,企圖在停戰前控制此兩要點。望堅守兩城,如兩城失守,在可能條件下,望集中兵力奪回。即使因此而使戰斗延長至15、16日結束,亦應堅決給進攻之頑以打擊。
▲ 張云逸、黎玉、陳士榘致電中共中央并陳毅、饒漱石、舒同、宋時輪,我魯中主力于昨日向淄川、博山發動攻勢,現已完全占領淄、博兩城中所有煤窯、工廠,即令停止戰斗,包圍張店。
▲ 根據國共雙方簽訂的停戰協定,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政委鄧子恢,副司令員粟裕、張愛萍,副政委譚震林簽發《華中停戰命令》,命令所屬一切部隊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停戰的通告,自國共雙方約定的停戰令生效時間13日午夜12時起,停止與國民黨軍隊的軍事沖突。
▲ 白蒲事件:夜,國民黨第七十一軍九十一師一部向駐如皋縣白蒲的新四軍華中第一軍分區特務團前哨部隊挑釁,特務團遵守停戰協定,未予還擊,14日國民黨軍兩個團2000余人和原如皋縣偽保安大隊600余人,分兩路向特務團發起進攻,并以飛機、大炮猛烈轟擊。特務團再次忍讓,于15日晚退出白蒲及周邊村鎮10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