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不盡追思 > 奶奶為愛操勞一生
奶奶為愛操勞一生
作者:宋亞東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10-08 瀏覽次數:8326
在每一個叱咤風云的開國將領身后,妻子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們默默無聞地奉獻著,支持丈夫,撫育兒女,維系家庭。他們憑借勇敢堅強歷經人生的風雨,用愛敘寫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質樸的故事。
王彬1998年4月攝于北京植物園
2010年1月8日深夜,奶奶在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我跪在病床前,輕輕地拉著奶奶愈發冰冷的手,望著她的絲絲銀發,不禁心如刀絞。奶奶從住院到病逝,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突然得讓人難以承受。
奶奶其實是我的姥姥,只因從小一直生活在她的身邊,姥姥就叫成了奶奶,姥爺也就叫成了爺爺。我的奶奶叫王彬、爺爺叫滕海清。奶奶雖然永遠地離去了,但她一生的拼搏與操勞卻已化作綿綿不盡的愛意,永遠留在了我們心間。
1918年,奶奶出生在安徽省滁縣縣城。中學畢業后,深受愛國主義進步思潮影響的奶奶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成為了淮北抗日根據地的婦女干部。1942年,奶奶與爺爺在戰火硝煙中舉辦了婚禮,婚后第三天身為新四軍旅長的爺爺便帶領部隊奔赴前線了。1943年春天,奶奶在一位淮北老鄉家中生下了我的母親,當時正值抗戰最艱苦的時期,部隊要隨時轉移戰斗,奶奶便毅然將我母親寄養在老鄉家中。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國民黨軍隊開始大舉圍攻山東解放區,還鄉團更是大肆屠殺新四軍家屬與地方干部。有一回部隊路過一個村莊,戰士前去打水,到井邊就哭了,井里面填滿了老百姓的尸體。1947年,隨著解放區面積的不斷縮小,組織上安排奶奶和其他部隊家屬乘船從海上向大連轉移。為了避免被國民黨巡邏艇發現,船工將身懷六甲的奶奶和她的女兒們藏在甲板下面,經過一夜的漂泊與煎熬,終于在天亮時到達了大連港口。隨后,又繼續乘船沿鴨綠江北上,最終輾轉到了遼寧省集安縣,母親被安置到一個靠要飯為生的貧困戶家中。在一年多的漂泊中,奶奶歷盡了苦難,既要設法喂養年幼的孩子,又無時無刻不思念著爺爺。爺爺更是牽掛家人的安危,曾一度誤認為她們已經死了。爺爺忍受著內心的痛苦,依然在戰場上與敵人進行著激烈的生死搏殺,在華東戰場上指揮縱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新中國建立后,爺爺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軍隊與國防建設中。心懷革命理想的奶奶依然堅持工作,擔負著作為軍屬和母親的雙重重擔。奶奶自尊心極強,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從不去求人幫助,任勞任怨,不僅將全家人的衣食住行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
文革時期,奶奶承受了造反派批斗的折磨,可是最令她擔心的是爺爺和子女們的狀況。1967年,奶奶突然失去了在哈軍工讀書的二姨的音訊,很少求人的奶奶著急得請人四處查詢,在焦慮的等待中,奶奶出現了幻聽,經常會感到有人在按門鈴,但趕去開門時卻沒有人。最后得知二姨因為在批判江青的大字報上簽名,被送去勞動改造,每天在寒冷刺骨的冰水中放木排。二姨回家后,奶奶一直懸著的心總算落地了,但也因此患上了神經衰弱。
奶奶陪伴爺爺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始終相濡以沫,恩愛有加。隨著爺爺年事的增高,奶奶對爺爺的關心也更加細致入微。1975年的夏天,爺爺由于長年勞累突發心梗,經過醫院奮力搶救,轉危為安。此后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奶奶都會把21個小瓶子分三行一字排開,彎著腰,戴著老花鏡,小心地將藥一粒一粒地放入瓶中,一直堅持了22年。我們多次建議交給其他人來做,但奶奶始終沒有同意。在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下,爺爺成為了長壽老人。
爺爺滕海清、奶奶王彬、母親滕愛民和作者1975年攝于北京
奶奶自力更生,始終保持著中國勞動婦女勤儉持家的本色,十分厭惡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在院子里,奶奶種了很多種蔬菜,養了雞,還種植了梨樹和桃樹。每年奶奶都會腌制糖蒜、咸雞蛋,最好吃的是奶奶用山東大蘿卜腌制的五香蘿卜干。爺爺奶奶平時吃得十分簡單,也就是兩菜一湯,剩菜從不倒掉,下頓熱熱再吃,只有在家人去看望他們時才會有所改善。奶奶勤儉節約的家風深深地教育了家里的每個人,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寶貴財富。
奶奶撫育了兩代人,她寧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把幸福留給子女們。但在教育與品德問題上,奶奶對子女們從未有過一次縱容,始終嚴格要求。1961年,我母親考上了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當時正值國家困難時期,奶奶便要求她自帶被褥,坐近40個小時的火車硬座去學校報到,而且不允許她向軍校報銷火車票。
奶奶心地十分善良,看不得別人受苦,在看到同胞遭受災難時不僅會落淚,還會十分慷慨地捐助,但面對親人的生死別離,卻又是那么的剛強與堅毅。1997年春天,爺爺因為腎衰住進了重癥監護病房。奶奶每天都會帶著剛做好的飯菜去看望爺爺,爺爺話很少,奶奶話也不多,兩個人只是靜靜地相守。經歷過無數戰斗的爺爺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腎功能衰竭帶來的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我們每次見到爺爺時,他的臉上總是像往日一樣平靜慈祥,值班醫生說爺爺從未因病痛發出過一聲呻吟,從未向身邊的護理人員發過一次脾氣。
滕海清、王彬夫婦與本文作者1986年8月攝于青海省塔爾寺
10月26日,爺爺平靜安詳地離開了我們。面對爺爺的離去,我感到一陣從未有過的冰冷與戰栗,而奶奶卻平靜地接受這一切,支撐著疲憊的身體,為爺爺操辦后事。11月11日,陰冷的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我手捧爺爺的照片,陪著奶奶去了八寶山的告別大廳。爺爺身著軍裝,安詳地躺在鮮花叢中,上千人的告別隊伍從他身旁緩緩走過,隊伍中不時傳出悲痛的哭聲,奶奶平靜地與大家一一握手感謝。告別隊伍漸行漸遠,大廳恢復了寧靜,就在家人準備與爺爺的遺體做最后告別時,奶奶突然擺脫了家人的攙扶,撲倒在爺爺的身旁放聲大哭,悲涼的哭聲在大廳里回蕩,55年的生死與共,讓爺爺與奶奶的靈魂早已融合到了一起,但今生的訣別依然針尖一樣刺痛著奶奶的心靈。悲痛終于從奶奶的心中得到了宣泄,她的哭聲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哭成了一片。
爺爺去世以后,奶奶仿佛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變得異常沉默與疲憊。家里人輪流陪伴她,老朋友也會不時來看望她,在眾多親朋好友的關心與撫慰下,堅強的奶奶終于慢慢走出了痛苦的思念,又開始了為家人的操勞與忙碌。由于奶奶長期堅持鍛煉身體,90歲時依然耳聰目明,所以家人都相信奶奶能夠成為百歲老人,然而命運無情地擊碎了大家的美好心愿。2009年12月8日,奶奶因為頸部腫脹住進了醫院,確診為甲狀腺癌癥晚期。突如其來的噩耗使家里的每個人都難以置信,姨媽和舅舅、舅媽輪流陪護,竭盡孝心。然而腫瘤的迅速生長使奶奶的呼吸越來越困難,我突然感到奶奶真的要走了,要把奶奶帶走的力量是那么洶涌巨大而根本無法阻擋。
2010年1月8日凌晨,奶奶陷入了深度昏迷,仰臥在病床上,緊閉雙目,只是在張著嘴做著深深地呼吸。家人靜靜地守候在病床前,難言的痛楚與矛盾的心情交織在一起。看到奶奶是那么痛苦,家人也許會感到死亡對她是一種解脫,辛苦操勞了一生的奶奶終于可以真的放松下來了,但扎根在內心深處的親情,卻在不停地呼喚著奶奶,以最真誠的心祈禱奇跡的發生。望著奶奶的心跳次數在逐一減弱,我感到自己的五臟六腑正在被一雙無情的手殘酷地揉搓著,痛苦得讓人快要窒息。
那顆為愛操勞一生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奶奶深深地喘出了最后一口氣,在她的嘴角似乎隱隱露出了一絲笑容。我突然感到奶奶的靈魂已然飄向另一個世界,爺爺和逝去的親人們正在等候著她,在那里奶奶一定能過上真善美的安逸生活,不會像今生如此操勞。
奶奶秉持著中國婦女最傳統的美德,一生勤勞、善良、堅強,陪伴著爺爺,帶著七個子女走過了戰火硝煙的動蕩歲月,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強烈的自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種種困難,支撐起了一個大家庭,撫育了兩代人,給予了身邊親朋好友們無數次真誠的幫助,也在我們心中深深地播下了愛心與責任的種子。
奶奶,我們特別想念您!永遠懷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