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香港買船
香港買船
作者:吳殿卿 責任編輯:王浩鐘 來源:《鐵軍》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09-25 瀏覽次數:8327
1949年4月底,華東軍區海軍成立大會開過后,司令員兼政委張愛萍差不多成了“裝備司令”。上海一解放,他即帶領機關進駐上海,全副精力幾乎都用在裝備上:接管修造船廠、所,接收國民黨海軍起義、投誠艦艇,組織修復國民黨海軍遺棄的破舊艦船……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組建海軍當然要有艦艇,可一時間哪里來這么多艦艇?當初三野司令員陳毅向張愛萍交代任務時即明確提出,海軍要“邊打邊建”,“要隨時準備參加解放沿海島嶼的戰斗”。沒有艦艇怎么參加戰斗?
當年10月下旬,一份戰況通報震動全軍。在渡江、解放上海等多次大的戰役戰斗中連戰皆捷、勢若破竹的三野第十兵團,攻打金門島卻全盤失利!這一消息更引起了華東軍區海軍黨委的深思:渡江戰役的經驗不能照搬。海上作戰,沒有足夠的艦船不行,沒有大型艦船,單靠木帆船、數十噸的小艇不行。要真正能夠承擔解放沿海島嶼、解放臺灣的戰斗任務,必須盡快解決艦艇問題。經過聽取各方面意見、深入研究分析,軍區海軍黨委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派人到香港買船。11月中旬,他們向華東軍區、中央軍委正式呈送了報告。報告說,根據近日獲得的情報,隨著大陸解放,國民黨海軍有一部分艦船潰逃到香港,有的散落在香港民間,有的被港英當局扣押;同時,目前香港政局不穩,有產階級感到前途未卜,紛紛變賣資產外逃。這對我們買船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陳玉生
翌年初,中央軍委批準了華東軍區海軍前往香港買船的報告。同時決定,由國家外貿部一位領導(據稱系副部長,叫江民,可能是化名)與華東軍區海軍的同志、中南軍區的同志一起,成立一個三人小組,共同負責購船。具體分工,江民負責經費和整體協調,華東軍區海軍到香港買船,中南軍區的買船方向是澳門。(是時,中南軍區海軍的籌建工作已開始)
華東軍區海軍動議早,且私下通過新近起義的香港招商局作了調查,張愛萍司令員清楚工作的復雜性。經過慎重思考,他將買船的任務交給了軍區海軍后勤部(始稱后勤司令部)部長兼政委陳玉生。
陳玉生,江蘇泰興人,是一位新四軍的老同志。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他既帶兵打過仗,也做過地下工作,有秘密工作及與各方面人士打交道的豐富經驗。軍委批件下達后,張愛萍把陳玉生叫到辦公室親自交代任務。
他先讓陳玉生看了軍委的批件,隨后說:“老陳哪,這是個艱巨的任務,我考慮只有讓你去。你看有什么困難?”此前,陳玉生已通過招商局(上海為總公司,有分部設在香港)了解了些情況,知道香港這時政局很亂,國民黨特務橫行,從大陸流亡過去的反動分子很多——據不完全統計,被打散的國民黨軍隊官兵、黨政人員有近萬人,中統軍統特務、各地逃亡地主等難以數計。如果身份暴露了,不僅船買不回來,人身安全也沒有保障。但他更清楚,海軍部隊組建急需要艦船。而要想最快搞到艦船,買船是最快捷的一條路子。于是他對張愛萍說:“司令員,您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什么人我也見過,日本人的牢房我坐過,電刑吃過七次,我有準備。”
由于此次任務絕對保密,陳玉生回家只向妻子作了簡單告別:工作需要,受組織委派到外地學習一段時間。隨后,他只帶了一名懂技術、負責船只鑒定的干部,就與江民等一起登上前往廣州的火車。
抵廣州后,他們在中南軍區進行了短期學習、集訓。隨即,陳玉生與江民等一行三人化裝成商人,換了西裝、扎了領帶,于1950年5月初通過羅湖橋海關進入香港。
香港的接洽單位是招商局(上海總公司)下屬的運通公司,公司負責人劉若明是渡江戰役后打入香港的共產黨員。運通公司規模較大,經營范圍很廣,由劉若明出面聯系買船名正言順、行動方便。找買船的關系由劉若明出面,陳玉生、江民等人的食宿也都由他安排。作為華東軍區海軍方面的全權代表,陳玉生主要負責檢查艦船的質量,是否堪用,確定能不能要。
鑒于環境復雜,為避免發生意外,陳玉生他們的一切行動都按秘密工作的原則進行。他們住的是由劉若明選定的私人住宅,除必要的應酬和工作聯系一般不外出,商場、劇院等公共場合更是極少去。然而,即使這樣,陳玉生還是碰到了意外。
一天,他和江民在一家公司洽談完業務出門等汽車,順便拐進一家百貨商店看看。不一會,一個著長衫、戴禮帽的男子盯上了陳玉生。陳玉生發現有人老在身邊轉來轉去,眼神不時往身上掃,便拉了江民一把轉身就走。結果剛出門,那人便急匆匆追上來趕到陳玉生面前,雙手抱拳低聲道:“陳司令,怎么你也到香港來了?”陳玉生定睛一看,原來此人姓黃,江蘇靖江季家市人。抗戰期間,陳玉生任蘇中三分區司令員時,曾以江湖上收徒弟的方式做過統戰工作。黃就是那時認識的。從他的談話中,陳玉生看出他是無意中碰到自己的,還不了解自己的身份,遂拉他到一個僻靜處交談起來。通過交談,陳玉生獲知,黃有意回上海,便向他介紹了上海公安局的一位熟人,告訴他,找到這個人,說明情況便可繼續做自己的生意。后來,此人果然按照陳玉生的意見回到上海。有了這一次經歷,陳玉生他們外出更謹慎了。
在香港同志們的大力配合下,買船工作比較順利。到7月底前后,已先后買得艦船16艘,包括登陸艦14艘,其中,大的登陸艦達3000多噸,每艘可裝2000余人、坦克60輛,小的登陸艦也有1000多噸。另外兩艘是運輸船,性能也不錯。由于賣方急于出手,價格也不高(具體經費數額沒有查到)。這些艦船買妥后,按照事先約定,由賣方負責開到上海交給華東軍區海軍。之后,經過改裝、休整,這批艦船很快納編,成為舟山基地等部隊組建的重要裝備。
隨后,陳玉生他們又與港英當局談成購買他們的5艘護衛艦。因為這些軍艦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服役的,陳舊些,所以價格也便宜,5艘一共只需約20萬英鎊。價格談好,陳玉生帶著人逐條查看了軍艦的質量,簽定了合同。但過了不久,突然被告知,對方的護衛艦不賣了。此時還有幾艘掃雷艦買賣正在談,也停止下來。后來獲知,鑒于朝鮮戰爭規模不斷擴大,英國政府決定對中國禁運。據傳,他們內部說,寧可將軍艦拆成廢鐵也不賣給共產黨。
10月初,陳玉生等完成任務順利返回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