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沉醉書香
作者:王曉玲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6年第6期 日期:2017-02-23 瀏覽次數:8325
楊絳先生說,讀書貴在“追求精神享受”。她又說,“不過,讀書的‘樂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樂。鉆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這個“樂”和“追求享樂”,該不是一回事吧?
讀書人之“樂”,在于作家之氣度、筆墨之勁健、豐厚之底蘊、靈性之撥發。好書,靜中見生氣;妙書,輕松間出風情;奇書,奔突之際現神采。氣度的流變,情韻的播撒,精魂的鋒芒,都在不言中。
相對而言,著書家之“樂”,在乎“造物”;買書者之“樂”,在乎“訪物”。這“物”,既有“境”、“知”,還有“人性”。比如,買書一般并無目的,隨便翻翻也是享受,無意入“境”遇相知,喜愛至極,其樂如何?再如,讀書的“樂趣”,從字里行間讀出鳥語花香、余音裊裊、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甚至把自己的情感和閱歷都調動起來,融入詞句,其味幾何?
書香與綠樹、花草、夜風一樣,教人忘卻時間在流逝。一冊冊翻覽在手,如同與老友品茗夜談,室內彌香。對真正的讀者來說,有好書可讀,人間便沒有痛苦難耐的時光,沒有卑微無助的地位,沒有忐忑不安的窘況。長期、專注、全身心地閱讀,潛移默化之間,便涵養了豁達心性。
難怪有人說:進入讀書的心境,即便是陋室,也一樣能泡出一段沉醉好時光。誠如斯言,愛讀書的人,迷戀的是書中那種情感與智慧淡淡的清香,所謂“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讀者對于他喜歡作家的情感感悟,往往是無聲無息而來的。而一位讀書家則說,“將著者經意的大問題化解得很小”,又繞道到著者的背后去思考、去感悟,這是讀書的獨妙樂趣。
作家對于讀書的感悟,更不同于一般讀者。即便只讀書名,也能品出奇妙情調。某朋友的一位作家好友,曾向朋友談到一位德國作家的作品。作家說:“我忘記了那位德國作家的名字了,卻記住了他的兩本書名:《門漸漸地開了》《永遠不會過去的過去》。兩書名都給我豐富的想象,甚至有震撼的感覺,前一本書是動態的,門打開后將顯現的是什么呢?也許是一種驚疑的等候,或是一種驚喜的期盼。后一本書則引發我一個念頭——這個‘過去’為何如此頑固,不肯退出時間舞臺?它究竟是一次邂逅,還是一次歷險,甚或是一道刻在心上、難于撫慰的血痕?因為無法忘卻,竟然形成一種貫穿力——從昨天來,活在今天,并聯結到將來。”
讀書帶來豐富的想象,帶來深刻的感受,源于心靈與心靈會意的魅力。一本絕好的書,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給人“品不夠”的感受。有人問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王安憶:能進入你視野的優秀作品是什么?她答:優秀作品除了句子以外,要看到人、人性,也要看到好的故事和戲劇性,否則我很難說一聲好。
讀好書的幸福,是一種純潔而又明凈的幸福。閱讀帶來的愉悅和感受,不是其他生活方式所能獲得的。一卷在握的愜意,千金難買。一把小小的竹椅或木凳,就構成一個富有的天地。一位朋友說,如果列出世界上最香的東西是什么,不是飯菜,不是香水,而是“書的墨香”。品一杯淡茶,捧一本散發墨香的好書,那是一種多么恬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