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溧陽市新一輪“雙掛雙促”結對幫扶經濟薄弱村
溧陽市新一輪“雙掛雙促”結對幫扶經濟薄弱村
作者:張順生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6年第5期 日期:2017-01-12 瀏覽次數:8325
溧陽市地處江蘇南部,屬茅山革命老區。為了認真落實老區扶貧開發工作,溧陽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部門與村掛鉤、干部到村掛職,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雙掛雙促”活動。
領導高度重視。全市成立了新一輪“雙掛雙促”結對幫扶三年行動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為副組長,成員由市委、市政府10個部門的主要領導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工作的統籌協調。
目標十分明確。按照“凝聚精氣神,建設新溧陽”總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2018年底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00萬元以上,其中經營性收入力爭70萬元以上,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500元/年。
重點非常突出。選擇65個市級機關部門與全市65個經濟薄弱村結對掛鉤,各部門幫扶掛鉤村制定三年幫扶計劃及年度工作方案,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要求具體清晰。掛鉤結對部門配合所在鎮、村,著力從三個方面做好幫扶工作。
壯大村級經濟實力。結合經濟薄弱村實際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做好土地文章。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運用土地復墾整理、廢棄工礦復墾整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盤活、宅基地有償退出等政策,以地生財。盤活存量資產。鼓勵盤活閑置或低效使用的會堂、學校、村辦公場所、生產加工場地等集體資產,在不改變集體建設用地性質的前提下,新建、改建、擴建成生產服務設施,提高資產使用效益。支持發展“農家游”、“農家樂”、“漁家樂”等產業,將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穩妥發展物業。鼓勵薄弱村與經濟強村或工商企業通過整合資金、資源,開展股份合作,以鎮(街道)為單位,統籌建設專業市場、倉儲設施、廣告牌、商業店鋪及標準廠房等物業項目。拓展有償服務。引導村集體牽頭創辦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戶提供物業管理、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咨詢等有償服務。
幫助低收入農戶增收。各鎮(街道)要按照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動態管理的要求,認真抓好低收入農戶的調查摸底。各部門要幫助所在鎮(街道)認真分析低收入農戶致貧原因,特別要關注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有針對性地研究幫扶對策,通過技能培訓、鼓勵創業、幫助就業、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措施,促進增收脫貧。鼓勵機關干部利用募捐愛心等形式,幫助低收入農戶、特殊困難群體保障生活、發展生產、增加收入。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圍繞農村公共服務平臺、村莊環境長效管理、農田水利改善、村級道路、文體設施建設等內容,從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入手,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每年力所能及地幫助掛鉤村實施1~2件基礎設施、民生實事項目。
措施扎實有力。在結對幫扶工作中,予以政策扶持和組織保障。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補助資金,每村補助10萬元,其余350萬元對全市村級項目實行以獎代補;掛鉤部門按照每年不少于5萬元籌集幫扶資金,所在鎮按每年每村10萬元匹配。選派5名市機關領導干部掛職任茅山老區鎮黨委副書記,主抓“雙掛雙促”幫扶工作。選派10~15名市鎮(街道)優秀干部擔任薄弱村“第一書記”,直接負責薄弱村轉化工作。
溧陽市新一輪“雙掛雙促”結對幫扶活動的持續有效推進,對促進茅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促進實施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意見,將產生重大作用,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