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鐵軍》雜志篇篇珠璣
《鐵軍》雜志篇篇珠璣
作者:趙東云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6年第5期 日期:2016-12-26 瀏覽次數:8325
英國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言:“生活若無書籍,猶如沒有陽光;智能若無書籍,猶如鳥兒沒有翅膀?!焙玫臅?,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思維,好的期刊,也能帶給我們陽光、雨露和翅膀。《鐵軍》雜志,正是這樣的一份優秀期刊。
我與《鐵軍》之緣,已有六年。六年來,每至月頭,總有一種熱切的期盼,早早到學校傳達室,看看《鐵軍》雜志到了沒有。若到,取回刊物,匆匆回家,倚靠床頭,一覽為快?!惰F軍》雜志的頁碼雖略顯單薄,但內容卻相當豐富、精彩,充滿情感。經過編輯之手、精挑細選的一篇篇文章,文字精煉,感情真摯,事跡感人,貼近現實,猶如一勺勺雞湯,給讀者以無限的心靈慰藉。
閱讀《鐵軍》,感受到強烈的英雄主義氣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不能沒有英雄主義,英雄是國家和民族的脊梁,英雄主義是國家和民族精神的靈魂。戰爭與革命的時代漸行漸遠,英雄形象逐漸模糊。當今,物質財富已相當豐富,多元文化生態下的社會,多了一些紙醉金迷,多了一些脂粉氣息,更多了不少膚淺和浮躁,只是淡忘了英雄,淡忘了英雄輩出的那個艱難時代,更少了斗志昂揚的英雄氣概。是《鐵軍》,拉近了我們與英雄的距離。你看,《鐵軍》的精品佳作,敘述往昔的戰斗故事,回憶崢嶸歲月,追尋英雄足跡,介紹英雄部隊,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英雄主義的燦爛光輝?!惰F軍》近年刊載的文章中,對電影《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事跡的挖掘,對劉老莊八十二烈士抗日事跡的追蹤,對新四軍二師將領朱茂緒“英名埋沒”的探尋……這些都是謳歌英雄主義的極好素材。經過作者、編輯的悉心收集和精心整理、撰寫,一個個英雄形象躍然紙上,英雄故事可歌可泣,讀者讀來蕩氣回腸。這些文字,既是對英雄事跡的崇敬,更是對英雄人物的禮贊,正是《鐵軍》幫助我們呼喚著時代的英雄主義。
閱讀《鐵軍》,感受到濃濃深情。在那極端艱苦的歲月里,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之所以能夠生存、扎根并發展壯大,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就是因為有堅實的群眾基礎,有人民群眾的擁戴和愛護?!惰F軍》中的許多文章,都體現了這種軍愛民、民擁軍的魚水深情?!惰F軍》的文字,是飽含情感的文字。你看,《紀錄片<沙家浜>回望抗戰烽火》(2015年系列文章),那是軍隊與人民、藝術家與人民的情感交響;《甘為18個“爹娘”當孝子——記傳奇老兵、全國道德模范、當代雷鋒孫茂芳》(2015年第3期),那是奉獻情懷;《愛國高僧廣照抗日傳奇》((2015年第6期),那是捍衛民族正義的情懷;《追求史實為還原——訪新四軍歷史研究專家丁星》(2015年第9期),那是鐵軍情懷;《焦潤坤:一顆紅心為國家》(2015年第1期),那是家國情懷……戰友情、同志情、愛國情、軍民情、感恩情,濃烈的情懷,深厚的情誼,怎能不撥動讀者的心弦?又怎能不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鐵軍》與我們貼得真近??!“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群眾”在《鐵軍》雜志中得到真正的體現。你看,《尋訪新四軍老戰士》欄目文章,拉近了讀者與烽火硝煙的距離,也拉進了讀者與英雄和戰爭年代的距離;《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專欄,讓我們見證了老區的發展新貌;《綿綿思念》專欄,則是后輩和先烈們的心靈對話;《海洋島嶼與國防》欄目,把我們的視野帶到萬里海疆,還有當今的海洋爭端;《鐵軍精神進校園》欄目系列文章,則使我們欣慰地看到紅色文化的當代傳承。
感謝《鐵軍》為讀者奉獻了薈萃九州的上乘佳作,每一次閱讀,都感受到心靈的滌蕩,感受到精神的洗禮。又是一個萬籟俱寂的深夜,柔和燈光下,我潛心細讀,我不感覺寂寞與孤單,因為那些正義、奉獻、儉樸、愛國以及林林總總的積極向上的元素,正融入我的精神血脈;我不感覺寂寞與孤單,因為有無數英雄相伴,與那個英雄時代在進行心靈的交流,這是一種無以名狀的快樂;我不感覺寂寞與孤單,因為我有《鐵軍》相伴,那一篇篇珠璣似的文章,猶如精神盛宴上一盤盤美味佳肴,使我的心靈感覺到無比充實、無比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