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探索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心理戰的理論支持
探索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心理戰的理論支持
作者: 嵇紹瑩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 日期:2016-11-03 瀏覽次數:8017
朱文泉將軍作為我軍的高級軍事指揮員,在研究島嶼戰爭時,視野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島嶼戰爭的各個方面。《島嶼戰爭論》把心理戰作為獨立的篇章加以論述,既是這部著作系統性的重要體現,也彰顯出其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重大現實意義。
《島嶼戰爭論》指出,對心理戰這一事物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東方的中國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非常豐富與成熟。到了近代,由于歷史的原因,西方軍事相對領先,最早提出心理戰的概念,出版了一大批心理戰研究的書籍與文獻,紛紛成立心理戰研究機構和指導部門,從而推動心理戰在近現代的快速發展。這個判斷是實事求是的。
誠如作者所說,我軍在戰爭實踐中廣泛運用心理戰理論,“尤為突出,異常精彩”,特別是瓦解敵軍,創造了無數光輝的戰例。但我們不能不看到,在較長時期的相對和平環境中,盡管世界上接連發生波黑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敘利亞烽煙四起,我軍終因缺乏現代戰爭的實踐,對現代戰爭的理論思考和理論研究比較薄弱和膚淺,對心理戰的研究相對滯后。可以說,直到1999年,面對復雜形勢,我們在加快軍事斗爭準備的過程中才逐步開始對包括心理戰在內的“三戰”的研究和探索。十多年來,我們建立了一些專門的機構和隊伍,也能把“三戰”規劃到軍事訓練和演習之中。特別是國防部和各軍兵種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這是我軍建設適應新形勢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但心理戰問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還很不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我軍擔負使命任務的要求。《島嶼戰爭論》明確指出,心理戰是“基于心理的運用”。我們知道,人的心理活動既是“在實踐活動中對客觀現實主觀能動的反映”,又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活動產生深刻影響;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面貌,在每個人身上反映出不同的特性。作者指出,“人們常講‘人心難測’,說明了心理的微妙復雜,難以猜測”。這個特點決定我們對心理戰的研究探索必須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人類社會進入新世紀以來,在科技革命浪潮的沖擊下,經濟文化有了驚人的跨越式發展進步,人的心理活動更加活躍,人類的心理需求更加多樣,人的心理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可以說,現代戰爭不僅是科學技術的對抗,也是敵我雙方的心智和心理的較量。《島嶼戰爭論》立足當前的時代背景和信息化戰爭的新條件,“采取定量定性分析相結合等多種方法,號準心理脈搏,為心理戰提供有效支持”,這對于準備打贏現代戰爭的新一代中國軍人來說,很有意義,值得很好學習研究。
《島嶼戰爭論》為我們探索研究信息化條件下的心理戰的奧秘,打開了一扇窗口。作者站在現代戰爭的“前沿”,給我們描繪了電磁空間、網絡空間未來心理戰戰場的情景,并明確指出,心理戰要向電磁空間、網絡空間拓展。大量的事實表明,在信息時代,心理戰同其它作戰樣式一樣,其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用說敵我雙方信息化裝備之間在武力較量中滲透著心理的激烈對抗,就是從傳播和接受信息的手段來看,現在許多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幾乎家家有電腦,人人有手機,個個都可成為自媒體。世界上稍有波瀾,聲音圖像很快就展現在世人面前,普通百姓和政府、軍隊一樣都有“話語權”。在未來戰爭中,前方后方將融為一體,政府、軍隊和老百姓基本都在同一個水平上感知戰場。這對我們把握心理戰的特點規律、爭取未來心理作戰的主動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在論述武裝心理戰時“強調由戰時向平時的延伸與拓展”,“注重心理影響的積累效應”,“具有顯著的群眾性特點”,這些觀點拓寬了我們的視野,深化了我們的認識。這幾年,一方面,美國爆發信貸危機,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遲滯、矛盾重重,國外深陷伊拉克戰爭泥潭,信譽和威望日益下降;另一方面,我們中國一躍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國際影響日益增強。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為了擺脫自身的危機和困境,遏制中國的發展,搞出個“亞太再平衡戰略”,總統、國務卿、防長齊上陣,圍著我們周邊到處散布“中國威脅論”。顯然,美國人的“忽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日本非法將我釣魚島“國有化”,菲律賓、越南在我南海諸島聲索主權,一時間,我東海、南海風起云涌,“中國威脅論”在世界各地甚囂塵上。美國人制造的麻煩迫使我們花很多的力氣作周邊國家的工作,到世界各地和各種外交舞臺上去宣傳“和平發展”。雖然這個問題的大背景是國際戰略格局的變化,但美國人搞的這套組合拳中必然不缺心理戰謀略和方法的運用。如果有一天,東海、南海發生戰事,它的歷史和邏輯起點必然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及其制造散布的“中國威脅論”。大量事實說明,現代條件下,心理戰的主體和客體、時間和空間、內容和手段都在不斷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心理戰既是一種“征服”人的內心世界的特殊戰場,又不是“單獨存在”的,常常滲透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斗爭之中。《孫子兵法》故鄉的中國軍人,一方面不要妄自菲薄,看不到我軍的獨特優勢,另一方面,也不能以為知道幾個“空城計”的故事,就可以“玩轉”我們的對手。我們要切實認清信息化條件下心理戰的特殊和詭異,潛心研究,把握規律,培養一批專門人才,形成一支專業隊伍;謀略在先,精心運籌,從平時做起,抓住時機,大膽實踐,注重積累,不斷豐富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戰理論和戰略指導,創造不辱使命的新篇章。
《島嶼戰爭論》以其軍事學術論著的鮮明特色,為我們學習研究現代條件下的心理戰提供了基本理論武器。作者以廣闊的視野和辯證的思維,描繪了中外戰爭史上心理戰波瀾壯闊的歷程,形成了許多獨具特點的思想和概括。比如,作者在審視各國軍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心理戰認識發展變化、認真分析心理戰對象手段及涉及領域的基礎上,深刻揭示了心理戰的豐富內涵,并將心理戰區分為宣傳心理戰、武裝心理戰、謀略心理戰,思路清晰,便于把握。作者以軍事指揮員獨特的眼光和經驗,對武裝心理戰作了精彩的論述,把“武力,是壓在對手心理上的一塊磐石”,深深地烙印在讀者的心里。作者以其對戰爭中謀略之道的深刻理解和體會,清晰地歸納了謀略心理戰的特點,指明了謀略心理戰要注意把握的原則,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作者在闡述心理戰重要性的同時,告誡我們“心理戰不是萬能的”,“那種企圖單靠心理戰來解決戰爭的一切問題,是幼稚可笑的”;在論述心理激勵意義方法的同時,也指出“在非正義的戰爭中,心理激勵往往成為罪惡、殺戮的催化劑”。這些重要的觀點,筆墨不多,但反映了作者對事物認識的準確性和系統性,更反映了作者對未來戰爭高度負責的精神,對于我軍探索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心理戰,是一種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