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讓鐵軍精神在校園永放光芒
讓鐵軍精神在校園永放光芒
作者:張虎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9-14 瀏覽次數:8329
新四軍成立于1937年,由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而成。這支擔負民族解放歷史使命的人民武裝,在對敵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支無往不勝的鐵軍。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葉挺獨立團和毛澤東、朱德創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阜寧是革命老區,1928年1月就成立了中共地方組織,1940年10月黃克成率八路軍挺進阜寧。1941年7月,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中局移駐阜寧,此后一年多時間,劉少奇、陳毅、黃克成等老一輩革命家坐鎮阜寧,指揮華中抗戰。
新四軍浴血奮戰,創造了輝煌戰績,也鑄就了偉大的鐵軍精神。鐵軍精神,深受著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的滋養,浸潤著民族魂魄的基因,凸現著“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壯美情操。
鐵軍精神的主要體現是“鐵的信念、鐵的紀律、鐵的團結、鐵的意志、鐵的作風”。樹立鐵的信念是鐵軍精神的核心靈魂;執行鐵的紀律是鐵軍精神的可靠保證;堅持鐵的團結是鐵軍精神的力量源泉;磨礪鐵的意志是鐵軍精神的重要表現;樹立鐵的作風是鐵軍精神的優良傳統。
鐵軍文化對于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外明顯。鐵軍文化有利于堅定中職生的理想信念,養成一往無前百折不撓的品質;鐵軍文化有利于培養中職生團結向上,協作進取的團隊精神;鐵軍文化有利于形成中職生積極有為,艱苦奮斗的作風;鐵軍文化有利于激發中職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我校投資百萬元建設鐵軍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鄉土阜寧文化教育基地,精挑阜寧歷史沿革、文化名人、鄉土風情等地方文化精髓制作成鄉土阜寧片斷13幅,讓中職生了解阜寧、熱愛家鄉。精選新四軍在阜寧戰斗、工作和生活的12個片斷,包括陳集戰役、東溝會師、陳毅托子等,用漢白玉制作浮雕,再現鐵軍戰斗歷程,重溫軍民魚水情,感受和傳承鐵軍精神。
英勇無畏鐵軍魂,撫今追昔鐵軍情。敬業愛生園丁心,厚德強技職教夢。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鐵軍精神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輝,弘揚鐵軍精神,繼承鐵軍勇往直前、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艱苦奮斗,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心系百姓,服務人民,關注民生。
鐵軍精神永放光芒!讓紅色血液永遠在我們周身暢流,讓鐵軍精神永遠在我們心中扎根!讓我們在阜寧——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譜寫出新時代更加輝煌的篇章!
撫今追昔,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鐵軍精神,建設大美阜寧。阜寧中等專業學校以革命傳統,鄉土文化對學生進行德育浸潤。建成新四軍在阜寧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鄉土阜寧文化教育基地,激發學生愛國愛家鄉的熱情,培育學生堅定信念、堅強意志、團結協作、嚴守紀律和艱苦奮斗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