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親歷者述 > 在敵工部的戰斗歲月
在敵工部的戰斗歲月
作者:吳憲 責任編輯:季承 來源:《鐵軍·紀實》2012年第2期 日期:2013-09-10 瀏覽次數:8325
您可能不知道,中國海軍的領軍人物海軍司令吳勝利上將,父母都是新四軍干部,他從小受著軍人父母的影響,是在鐵軍精神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他出生于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之時,故取名勝利。父親吳憲曾任新四軍第四師敵工部副部長。本文是吳憲同志的遺稿。
粟裕、楚青夫婦與吳憲、張明夫婦在杭州合影
我是河北省吳橋縣人,1915年出生在一個破落地主家庭,6歲上學,12歲到縣城高級小學住校。1931年,我16歲那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次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社會科學聯盟,從此開始了我的革命生涯。
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觸角進一步伸向華北。平津學生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內戰的大請愿。我當時已是南開高中二年級學生,被選為全校學生會主席與天津市學聯常委。1936年秋到北平轉入大同高中三年級,在這里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第一區隊長。1937年8月,經中共河南省委介紹到豫北前線搞“民先”活動。1938年1月,經中共河南省委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底受中共河南省委與劉少奇同志派遣,曾到一戰區十三軍張軫部戰地抗日救亡工作團任團長,從事發動民眾抗日救亡工作。不久,我轉入新四軍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
在淮北任區黨委敵工部副部長、四師敵工部副部長
我到淮北后曾做過豫皖蘇邊區行署主任秘書,在1940年8月,調新四軍六支隊政治部任聯絡科長兼渦陽聯絡站站長。從此以后,我就長期從事敵偽軍工作。
1941年11月,中共淮北區委根據中央關于開展敵偽軍工作的指示決定建立區黨委敵工部,任命我為副部長。在不長的時間內,淮北邊區各縣都普遍成立了縣委敵工部,對外稱聯絡站。先后成立的有:泗五靈鳳站,站長鄭淮舟,后是呂鳳翔、徐宗富;淮寶站,站長黨君平,后是莊進;邳睢銅站,站長廖卓之;泗宿站,站長張毅;盱鳳嘉站,站長房少庸,后是陳一民;宿東站,站長趙彤,后由張力生代理;宿靈站,站長張文華,后由陳新民代理;淮泗站,站長胡克敏;泗南站,站長馬乃松。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戰最艱苦最困難的時期,淮北抗日根據地面臨敵、偽、頑三方夾攻的局面,腹背受敵。處此情況,我們在采取措施孤立國民黨頑固派的同時,加強對偽軍偽組織的爭取工作,并把工作重點放在津浦鐵路宿縣至蚌埠段沿線,依靠已經建立起來的各敵工站,大力開展對偽軍、偽政權的分化、瓦解、爭取工作。1943年9月,我兼任新四軍四師敵工部副部長,同部長王子光同志一起統一領導淮北根據地軍隊與地方的敵軍工作。到1943年下半年,淮北全地區建立了一支300余人的堅強精干的敵工力量,在大小許多偽軍、偽組織中建立了關系,在敵占區發展秘密黨員100余人,瓦解偽軍達5000人,同正面戰場相配合,改變了淮北根據地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
在陳毅領導下策動郝鵬舉率部起義
在我們建立關系的偽軍各部中,擁兵5萬、坐鎮徐州、割據一方的偽淮海省省長、偽第八方面軍總司令郝鵬舉,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封建軍閥。在1943年9月郝鵬舉到徐州時,我們就密切注意郝的動向,對郝部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對郝本人及其部高級軍官分別寫出小傳,將他們的歷史、政治傾向、作風、性格、親友和宿敵,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分析。在掌握郝部動態以后,建立徐州工作委員會,由趙卓如同志任書記,利用郝部擴充軍隊的機會,派黨員打入該部開展工作。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分化和爭取郝部高級軍官。
1944年冬,在中共淮北區委書記鄧子恢同志直接領導下成立對郝部工作的淮北區黨委領導小組,由我同廖卓之、趙卓如3人組成,先后參加此項工作的有柏寒、邵曉平、周長清等同志。在郝部發展特別黨員4人:第一師中將師長乜庭賓,第二師少將師長張奇,乜庭賓的警衛副官齊兆祥,以及乜庭賓的親信軍需郎守業。建立關系多人,有郝部少將參議高漢,高漢的妻子周思,張奇的少校秘書秦漢城,張奇的妻子劉素民,朝鮮籍愛國志士、偽淮海省警務處督察員馮子良,郝鵬舉的日語翻譯祖國華。張奇的兒女親家、第三師師長李澤洲,受張奇影響,也傾向進步。郝部共4個師,已有3個師發展了特別黨員,建立了關系。這些特別黨員與關系在爭取郝鵬舉起義的過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并且向我軍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為奪取抗戰勝利果實,一面命令國民黨軍隊積極推進,一面大力收編偽軍,保守地盤,接應國民黨軍隊。處此情況,華東我軍在積極備戰的同時,配合軍事斗爭策動偽軍反正,就成為保衛華東解放區的重要一環,中共中央華東局和新四軍兼山東軍區決定大力加強偽軍工作,成立魯南前線國軍工作委員會,由七師政委曾希圣任書記,我與山東野戰軍參謀長宋時輪、魯南區黨委城工部長王少庸、華中七地委城工部長姚克為委員,在陳毅軍長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
在新形勢下,淮北區黨委在1945年9月撤銷。我調任新建立的中共華中分局城工部副部長,仍做敵軍工作。
1945年8月,蔣介石下令將郝鵬舉部新收編為國民黨新編第六路軍。不久后,國民黨總參謀長顧祝同命令郝部出徐州,渡運河,掩護陳大慶、馮治安兩部北進,企圖在1946年1月20日國共雙方停戰令生效前搶占我魯南根據地。郝鵬舉對于把他排擠出徐州非常不滿,又十分擔心被我軍吃掉,為求生存,郝幾次寫信給我新四軍陳毅軍長,要求派代表商談。
在乜庭賓通過柏寒同志報告了郝鵬舉想同我軍接觸的政治動向以后,我同廖卓之、趙卓如兩同志作了研究,認為郝的政治動態值得重視,當前必須把敵人營壘中一切矛盾、缺口統統搜集起來反對當前主要敵人,對郝部應加強爭取工作。為配合此一工作,報請上級通報各部隊,凡各部在作戰中俘虜的郝部軍官都要以禮相待,優予照顧,進行教育后禮送出境,以便郝部軍官從親身感受中認識到共產黨的軍隊是仁義之師。
為造成郝部起義的時機,在郝部渡過運河進駐臺兒莊一帶以后,陳毅軍長電令新四軍第八師與王必成縱隊開抵臺兒莊附近,對郝施以強大的軍事壓力與心理壓力。時機成熟,陳毅軍長決定親自會見郝鵬舉,前后三次,我參加了會見。經過陳毅軍長親自做工作,郝部與1946年1月9日起義。由于爭取郝鵬舉起義成功,中共中央軍委曾對我傳令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