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蘇中抗戰的一員猛將——劉飛
蘇中抗戰的一員猛將——劉飛
作者:陳立 黃文明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7-21 瀏覽次數:8331
京劇《沙家浜》取材于真實的革命斗爭故事。1939年9月21日,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政治部主任劉飛在江陰顧山戰斗中身負重傷,被護送到陽澄湖畔的新四軍后方醫院醫治,在這個醫院療傷的還有夏光、黃烽、吳立夏等36個傷病員。此時江抗主力西撤,環境十分險惡,在地下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幫助下,劉飛領導傷病員在蘆葦蕩中堅持斗爭。11月,楊浩廬奉命到陽澄湖傳達陳毅成立“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指揮部”并堅持原地斗爭、壯大抗日武裝的重要指示。在以后的戰斗歲月里,以36個傷病員為基礎的抗日武裝,越戰越強,皖南事變后正式編入新四軍六師十八旅。這一段傳奇是劉飛將軍人生的一個精彩片段。
為東進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劉飛,原名劉松清,湖北省紅安縣八里灣鎮羅家田人。1905年12月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抗日戰爭爆發后,為了加強新四軍開創華中抗日新局面,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抽調吳焜、陶勇、劉飛、廖政國、趙俊等40余位干部隨袁國平南下。臨行前,毛澤東親自接見這批南下干部。毛澤東語重心長地說:“你們都是師、團干部,到了新四軍只能擔任營、連、排干部,同志們要服從組織安排,加強組織觀念,是共產黨員就決不能計較個人得失……”劉飛牢記毛澤東的教導,走上了新的戰場。
1938年春,劉飛被派往皖南擔任新四軍三支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不久,任三支隊六團政治處主任(未設政委)。六團是葉飛率領的閩東紅軍游擊隊改編的,當時在皖南楊村進行短期整訓。劉飛十分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他深入到干部戰士中了解情況。由于語言障礙和其他原因,有的干部戰士不理睬他,劉飛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找他們談心。劉飛說,解決思想問題,就是要用自己的熱臉貼人家的冷臉。隨著時間的推移,劉飛等領導的模范行為感動了閩東籍的干部戰士,內部隔閡消除了,大家有話都愿意找他談。
劉飛十分重視群眾工作,要求部隊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實際行動宣傳新四軍的宗旨。他經常帶領政治處的干部到部隊駐地,挨家挨戶檢查群眾紀律,哪個單位打破碗未賠償、轉移時門板未上好、稻草未捆好或沒放回原處,這個單位就不能走人,一定要處理好再走。群眾見新四軍堅決抗日,處處愛護群眾利益,就從各方面支援新四軍。這樣一來,新四軍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創建了江南第一塊根據地。
1939年5月,六團奉命東進,打開江陰、無錫、蘇州、常熟、太倉等地的抗戰局面。部隊用“江南抗日義勇軍”的番號,簡稱“江抗”,劉飛任政治部主任。在蘇南,日、偽、頑三方關系錯綜復雜,劉飛堅持黨的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發展抗日隊伍。
東進后,劉飛不僅參加指揮了黃土塘、滸墅關等戰斗,還及時指導戰時的政治工作。戰斗一結束,碰頭匯總情況,政治部要發布指示,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每開辟一個新區時,都要迅速了解敵情和民情,擬制分發宣傳品。部隊發展后,要花很大功夫了解、選拔、配備干部。戰斗中的大量俘虜,要做細致的工作。
1939年5月到8月,短短3個月時間,“江抗”從1000余人發展到5000余人,初步打開了江南東路的抗日局面。1939年9月,部隊奉命西撤。在江陰顧山,“忠義救國軍”依托有利地形,向“江抗”發起攻擊。緊急關頭,劉飛親自率領警衛班向敵人沖擊,此時一顆子彈射中劉飛的左胸。
從陽澄湖畔轉戰到高寶湖邊
劉飛受傷后,被送到位于蘇州常熟地區陽澄湖畔新四軍后方醫院治療。“江抗”西撤后,日軍頻繁下鄉掃蕩。后方醫務人員沒有部隊掩護,遇有敵情要立刻轉移。一次,掃蕩的敵人突然襲擊,槍聲四起,日軍已占領村邊。鄉親們和護理人員抬起幾個重傷員向河邊撤退時被日軍發現。十萬火急之時,鄉親們飛速劃來一條船,迅速把劉飛等重傷員抬上船,箭似的劃至湖蕩深處的安全地帶。淞滬特委、常熟縣委領導多次到劉飛處探望,商量在東路地區重樹“江抗”大旗。
1939年11月,陳毅與上海黨的地下組織聯系,送劉飛到上海同仁醫院療傷。1940年2月,劉飛傷口愈合(子彈未取出),后由滬回新四軍江南指揮部。1940年4月,劉飛隨譚震林等重返東路前線,率部積極開展對敵斗爭,多次粉碎日偽的掃蕩和清鄉。
在美麗的陽澄湖畔,劉飛和朱一相愛結合。朱一原名朱素娟,1939年1月,受上海地下黨派遣,到達青浦縣觀音塘鎮參加“江抗”。她和劉飛結婚后相敬相愛,成為一對革命的模范夫妻。
1941年11月,根據新四軍軍部的指示,六師十八旅從蘇南北撤到蘇中江(都)高(郵)寶(應)地區。劉飛先后任六師十八旅政治部主任和副政治委員。他率領新四軍發動群眾,打擊日偽,建立政權,迅速開辟了抗日根據地。1941年,劉飛、朱一有了第一個男孩。1944年春孩子患白喉高燒不退,醫生要用僅有的幾支青霉素來救治孩子,劉飛不同意。他說,青霉素要留給部隊的重傷員用。結果孩子不幸夭折。
把日軍趕出蘇中大地
1943年冬,蘇中地區正處于抗日戰爭戰略局部反攻階段的前夜,新四軍的戰略戰術開始從游擊戰向運動戰轉變。1944年6月,劉飛任一師第十八旅旅長兼蘇中軍區一分區副司令員。
1945年春,劉飛組織指揮了高郵三垛河口伏擊戰。1945年4月28日,盤踞在寶應城的偽蘇北綏靖特務二團馬佑銘部與日軍兩個中隊約2000余人,由寶應調防至興化南邊的周莊。根據情報,劉飛決定在三垛河邊的公路上打一個漂亮的伏擊戰。蘇中軍區司令員管文蔚、政委陳丕顯立即批準了作戰計劃,命令五十二團、江都獨立團和特務五團一起參加戰斗,由劉飛統一指揮。
在研究戰斗方案時,劉飛對部隊的埋伏、出擊、分割圍殲、截擊逃敵等重要環節,作了周密部署。為了尋找最佳的伏擊陣地,他化裝成磨剪刀的手藝人,挑著擔子走在三垛河邊的公路上,仔細觀察地形。
4月28日下午3時許,日偽軍從公路和水道陸續進入新四軍的設伏陣地。當敵人全部進入埋伏圈,劉飛一聲令下,子彈、手榴彈,像狂風驟雨射向敵人。河中兩艘敵汽艇和20多條運輸船癱瘓。船上的敵人企圖跳水逃跑,被江都獨立團戰士擊斃在河中。公路上的敵人,在猛烈的火力網中,前進不能,后退不得,尸橫遍野。
經過三個多小時激戰,一場漂亮的伏擊戰勝利結束了。計擊斃日軍240余人,偽軍少將團長馬佑銘以下600多人,俘虜日軍7人,偽軍958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和物資。這是蘇中地區大反攻前夕的一場大規模殲滅戰,新四軍軍部發來嘉獎令。
1945年8月,劉飛擔任蘇中軍區獨立二旅旅長。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新四軍蘇中部隊迅速展開大反攻。
8月28日晚,各參戰部隊迅速向興化城邊運動。29日、30日兩天,新四軍各部隊相繼攻城。但因敵人憑借高大的城墻、堅固的工事拼死抵抗,參戰部隊雖多次發起攻擊均未成功。31日夜,三團團長彭壽生派一個連偷襲,神不知鬼不覺地登上城墻。劉飛命令三團堅決守住陣地,并向兩側擴大戰果。就在三團向縱深發展之時,指揮所發起了總攻命令,兄弟部隊相繼破城而入。彭壽生僅帶領4名戰士,就沖進偽師長劉湘圖司令部,活捉了劉湘圖。
9月1日凌晨,歷時三天四夜的興化戰役結束。生俘偽二十二師師長劉湘圖以下4200多人,日軍4人,斃傷偽軍700余人,繳獲大量武器。此役使寶應、東臺、泰州、鹽城間的廣大地區連成一片,為蘇浙軍區部隊會師蘇中準備了較大空間。
劉飛在戰爭年代,六次負傷,屢建戰功。在江陰顧山戰斗中負傷時留在胸部的那顆子彈,直到逝世火化后才取出,現陳列在蘇州革命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