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周一峰在南通反清鄉斗爭中
周一峰在南通反清鄉斗爭中
作者:王茂華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7-05 瀏覽次數:8396
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我蘇中四分區軍民開展的反清鄉斗爭,是一場極其殘酷的生與死、血與火的斗爭。在敵我力量十分懸殊的情況下,時任中共南通縣委書記兼縣警衛團政委的周一峰同志,帶領縣委一班人與根據地軍民同生死、共患難,堅守在四分區前哨陣地上,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直至最后取得了反清鄉斗爭的勝利。周一峰同志1991年去逝,今年1月28日是他誕辰100周年。
1943年至1944年間,是蘇中抗日根據地最困難的時期。四分區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又處于平原水網地帶,日偽軍傾巢出動,采取梳篦拉網式的戰術,進行反復清剿,企圖圍殲我地方武裝力量和黨政機關。同時,從天生港經丁堰到掘港海邊筑起近200公里的竹籬笆,配置重兵,設立了望哨和大小檢問所,以隔絕清鄉區內外的聯系。在蘇中四分區,南通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掌握了它,南可控制海啟,北可屏障如皋。因此,從1943年4月開始,日偽清鄉時把矛頭首先對準南通縣。我主力和黨政機關大部跳到清鄉圈外,周一峰同志和其他少數領導同志留在清鄉圈內堅持斗爭。作為縣委書記兼警衛團政委,他認為南通縣是蘇中四分區的前哨陣地,必須做到人在陣地在。他和梁靈光、顧爾鑰、殷逸等領導經常深入虎穴,機動靈活地和敵人作殊死的斗爭,甚至連張北生的清鄉主任公署所在地南通城里都被搞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反清鄉斗爭前,周一峰正確分析了敵我斗爭的形勢,針對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根據四地委的部署,從思想、組織、物質以及改造地形等方面作了準備。他多次強調說:“南通縣是蘇中四分區的前哨陣地,地處前沿,事關大局,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做到人在陣地在,縣不離縣,區不離區,鄉不離鄉,誓死守住,才能確保整個分區反清鄉斗爭的勝利。”他深入實際,結合各地情況,反復闡述毛主席關于人民戰爭的理論,宣傳堅持原地斗爭的重要性和對付敵人的辦法。在農村,他除了進行深入的戰斗動員之外,還利用民間吃長壽面、喝雞血酒等習俗,團結教育群眾在原地堅持斗爭。在黨內,他特別強調各級黨組織要成為領導群眾堅持原地斗爭的核心和堡壘,黨員要起先鋒模范作用。
疾風知勁草。在反清鄉斗爭中,面對兇殘的敵人,嚴峻的形勢,周一峰始終堅持在斗爭的第一線,哪里最困難,哪里最危險,他就出現在哪里。教育干部群眾,鼓舞士氣,研究對策,部署工作。日偽在清鄉初期集中兵力對我中心地區進行殘酷的清剿,所到之處,一片腥風血雨。當時金沙區少數幾個鄉的一部分上層人士和地主暗中主張“維持”,企圖妥協。在這關鍵時刻,周一峰趕到該區,代表縣委慰問受害干部群眾,號召組織互助互濟,克服困難,團結對敵,同時幫助區委分析斗爭形勢,總結斗爭經驗,研究進一步開展反偽化、反維持、反投降斗爭。不僅振奮了廣大干部和群眾的斗志,而且也較好地穩定了上層人士的情緒,金沙區的張沙鄉后來成為四分區反清鄉斗爭的一面旗幟。
1944年2月,劉橋區委在通西萬愿樓召開擴大會議,突然遭到日偽軍襲擊,到會的大多數干部被俘或犧牲。聽到通西出了事,周一峰毅然從通中星夜趕去。僥幸脫險的劉橋區委書記程俊賢等人,望著他疲憊的神色,眼睛濕潤了。他顧不上休息,抓緊時間聽匯報,談意見,冷靜分析斗爭形勢,和該區同志總結經驗教訓,制定相應的對策,重新組織力量,繼續開展對敵斗爭。同年4月26日,縣警衛團經過激戰,擊退了敵人的襲擊,但團長殷逸不幸犧牲。周一峰失去生死與共的親密戰友,心痛萬分。他和大家掩埋好戰友的尸體后,針對干部戰士的思想狀況,對部隊進行了休整。他上課作報告,找干部戰士談心,要求大家不要忘記我們這支抗日隊伍的歷史責任,不能因為一時挫折而灰心喪氣。他說:“干革命就會有犧牲,為革命犧牲是值得的,我們要為犧牲的同志報仇,要為民族解放戰斗到底。”
為了適應反清鄉斗爭形勢的需要,根據蘇中四地委的部署,全縣黨政機關和人員實行精兵簡政,周一峰和縣長梁靈光研究決定,縣委縣政府帶頭裁并機構,精減人員。機關除縣委書記、縣長和秘書外,組織、財糧等部門也只留下少數人,其余的部門和人員分散到基層去加強工作。對警衛團也進行了整編,只留三營堅持原地斗爭,團部及一、二營由副團長羅桂華和政治處主任韓念龍率領跳到清鄉圈外打擊敵人,配合內線斗爭。縣委還將三營九連調往通海地區配合區隊作戰,又從八連中抽調骨干加強金沙、余西、石港等區隊。縣委還組織了一支精干的短槍隊,在敵人的心臟里進行戰斗。通過采取這些可行的反清鄉斗爭對策,不僅增強了部隊的戰斗力,而且還提高了領導機關的工作效率。
經過半年驚心動魄的艱苦斗爭,取得了第一期反清鄉斗爭的勝利。但敵人不甘心失敗,又先后策劃了延期清鄉、高度清鄉的新陰謀,斗爭更加復雜,環境也更加惡劣。部隊的供給發生了困難,甚至有時斷炊吃不上飯,但部隊照常行軍作戰。周一峰跟部隊一起行動,戰士吃什么,他也吃什么,戰士沒有吃的,他也一起挨餓。為了讓部隊吃飽飯,休整好,他每到一地,就去找干部商量,發動群眾支持部隊,支援前線。通過他的積極努力,很快使部隊的供給問題得到了解決,從而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
由于周一峰同志與顧爾鑰、殷逸等同志一起,英勇頑強地堅持原地斗爭,頂住了日偽軍的猖狂進攻,逐步扭轉了出現的被動局面。1944年,四地委提出了新的斗爭策略,要求堅持公開斗爭,加強輔助斗爭,以麻痹敵人,求得斗爭形勢的緩和。周一峰深入到各區貫徹地委指示,幫助各區委分析敵人的新陰謀,特別要求中心地區靈活運用斗爭策略,交替使用公開的與隱蔽的斗爭,以求暫時的緩和,減少群眾的損失,輔助公開的武裝斗爭。周一峰率領部分戰士,穿插在各區之間,有時一個晚上變換幾個住處,曾數次與敵機動清剿隊遭遇,有時與敵軍僅一河之隔或近在咫尺。由于他機智沉著,多次化險為夷。經過反復同日偽較量,使廣大群眾渡過了反清鄉斗爭最困難的時刻,堅持了陣地,積蓄了力量,取得了反延期清鄉和反高度清鄉的勝利。
周一峰不僅是一名足智多謀的“軍師”,善于把握斗爭形勢作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1944年蘇中四分區反據點斗爭開始之后,南通縣迅速作出了夏季攻勢的部署,他和團參謀長賈鴻鈞分析敵情,認為海晏鎮敵據點交通不便,孤立難援,加之該據點內有我們的內線,于是決定派七連夜襲海晏鎮敵據點。6月13日晚10時,在他的指揮下,七連攻擊開始。日偽軍拼命頑抗,作困獸之斗。由于七連缺乏攻堅武器,使進攻受阻。在這關鍵時刻,周一峰和賈鴻鈞等人當機立斷,決定采取火攻。一把大火,迅速漫延,烈焰熊熊,鋪天蓋地,烤得敵人鬼哭狼嚎。偽軍舉起白旗投降,日軍拒降,大部分被火燒死。此戰全殲偽軍一個排,日軍一個小隊,不僅打破了日偽軍對清鄉區沿海南北通道的封鎖,而且也鼓舞了軍民的斗志,打開了反日偽據點斗爭的新局面。
1944年五六月份,南通抗日軍民開始扭轉了反清鄉斗爭極度困難的局面,出現了有利的斗爭形勢。周一峰代表南通縣委迅速作出全面攻勢的新部署。他和有關人員研究作戰方案,提出了“首戰通中,取得經驗;揮戈西進,加強邊區戰斗;進軍通海,打開局面;發動群眾,開展大規模的軍政攻勢”的戰略部署。根據這一新的部署,警衛團七連首先在九門閘打了一次漂亮的伏擊戰,全殲進犯之敵。尤其是在火攻海晏鎮日偽據點勝利的影響下,各級武裝主動出擊,形成了群眾性反據點斗爭的大好形勢,拔除和逼走了日偽軍10多個據點,并打了幾個漂亮的伏擊戰。其中何家橋伏擊戰,延安《解放日報》還作了專題報道,稱贊南通警衛團創造了我在清鄉區打殲滅戰的光輝戰例。
1944年夏秋季,全縣軍民在周一峰等同志的領導下,取得了反清鄉斗爭的決定性勝利。周一峰同志在南通反清鄉斗爭中作出的突出貢獻,南通人民沒有忘記,也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