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中國需要新時代的鐵血將軍——讀朱文泉將軍《島嶼戰爭論·將論》
中國需要新時代的鐵血將軍——讀朱文泉將軍《島嶼戰爭論·將論》
作者:彭光謙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5-16 瀏覽次數:8326
彭光謙
朱文泉將軍新近出版的理論專著《島嶼戰爭論》,以其深厚的學術修養和長期領兵治軍經驗,全面闡述了島嶼戰爭的相關要素和指導規律。其中第五篇《將論 打仗,打將》以專門篇章論述了知將、選將、用將問題,提出了“打仗,打將”的重要觀點,以及三才、三德、三戒等九大為將之道。這些理論概括,為認識當代軍隊建設規律,加強軍事將領的軍政素養,提高軍事將領信息化條件下統兵打仗能力,應對各種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出色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軍的歷史使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打仗,打將:軍事將領在軍事斗爭和國家安危中的重要作用
“打仗,打將”是作者提出的一個重要命題。這一命題與歷代兵家關于“用兵之要,首在擇將”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作者梳理了歷代先哲大量經典論述,說明古今中外莫不重視軍事將領在建軍、作戰和維護國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孫子兵法》提出“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三略》提出“將者,國之命也,將能致勝則國家安定”,諸葛亮強調“夫將者,人命之所懸也,成敗之所系也,福禍之所倚也”。毛澤東同志更是精辟指出,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戰爭的勝負取決于將帥的指揮素質。朱文泉將軍列舉大量事例雄辯地說明良將乃國家之福。一個優秀的將領不僅是戰場上的勝利者,國家危難的拯救者,也是國家政權的創立者、維護者,民族利益的捍衛者,在軍隊建設和國家安危中都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漢代的李廣、衛青、霍去病,唐代的李光弼、龐孝泰,宋代的楊業、岳飛、韓世忠,明代的戚繼光、熊廷弼,清代的施瑯、左宗棠等將領,之所以世世代代受到人們的敬仰,就是因為他們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尊嚴做出了杰出貢獻。而一個庸劣的將領,瀆職犯罪的將領,乃國之賊、民之禍。將領優劣不僅關乎一支軍隊建設的成敗,關乎一場戰爭的勝負,而且往往關乎一個國家的安危和民族的興衰。我軍之所以在歷次抵抗外敵入侵、保衛祖國的戰爭中所向無敵,為民族的解放,為階級的翻身,為國家的安危,立下豐功偉績,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是與我軍擁有如“橫刀立馬”的彭德懷、運籌淮海的粟裕、“鐵軍”創立者葉挺、“常勝將軍”陳賡、“徐老虎”徐海東等一大批志存高遠、膽略超群、鐵骨錚錚、無私無畏,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無限忠誠的杰出將領分不開的。而120年前那場使民族災難空前深重的甲午戰爭,失敗原因固然很多,以李鴻章、方伯謙、葉之超為代表的一批敗類,偷生縱寇,怯懦避戰,甚至與敵暗通款曲,難辭其咎。因此“為將之道”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更是一個與國家興衰存亡息息相關的重大實踐問題,不能不予以高度的關注。
三才:軍事將領領兵作戰的基本才能
作者認為,統御才能、指揮才能、政治才能是一個合格將領的必備能力,是決定將領金字塔穩定性的三塊基石。統御才能是第一塊基石。所謂統御才能,就是領導管理軍隊,建軍治軍能力。包括平時的統御和戰時的統御。不能鍛造一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精誠團結、訓練有素、英勇頑強的軍隊,要想在戰爭中取勝是不可能的。統御,首先是“統將”,明于知將,善于用將。美國名將馬歇爾,口袋里總是揣著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著他在各級崗位任職時印象深刻的軍官名單,這為他擔任陸軍參謀長選將、用將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其次是“統兵”,“統兵”關鍵在于鐵律帶兵,賞罰嚴明。中國歷史上所向披靡的岳家軍、戚家軍無不是依法治軍,令出必行,紀律嚴明的典范。第二塊基石是指揮才能。工人做工,農民種地,軍隊打仗。打仗是軍隊的基本職能。作戰指揮能力尤其是決策能力是一個軍事將領的基本素質。作者認為,指揮就是決策。決策是將領指揮作戰的核心環節。臨機猶豫不決,或者盲目決策,魯莽決策,只能導致失敗。而能不能多謀善斷,很大程度上與將領的知識結構和智謀水平緊密聯系在一起?!秾O子兵法》強調,“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智”被列為軍事將領五大基本素質之首。諸葛亮強調,“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沒有廣博的知識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將才。劉伯承之所以成為“常勝將軍”,就是因為他熟讀兵書,博古通今。知識是智慧的沃土,謀略的源泉,克敵制勝的“戰略資源”。作者特別強調,現代戰爭正日益成為“智能戰爭”“知識戰爭”,“智”的豐富內涵是體能戰爭時代、技能戰爭時代所不可比擬的?,F代將領必須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更新與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跟蹤世界軍事發展動態,了解世界軍事發展前沿,掌握信息化戰爭相關的科技知識,了解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基本原理、技術戰術性能,以及作戰運用規律。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國際交往、國際博弈的日益頻繁,不僅要求軍事將領懂得國情軍情,還要懂得國際軍事、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國際法,懂得軍事外交,掌握一定的外國語言。第三塊基石是政治才能。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戰爭從來就不是單純的軍事行為。它受政治的強烈制約。我們打的往往是軍事政治仗,或政治軍事仗。不懂政治,就難以把握軍事行動的方向,就難以打勝仗。因此一個軍事將領不能沒有政治頭腦。毛澤東同志指出,“不懂政治的人,就不會打仗”。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必然是優秀的政治家。上述三塊基石不是將領素質的全部,但像蓋一座大廈一樣,缺少這三塊最重要的基石肯定是立不起來的。
三德:軍事將領號令三軍的人格魅力
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指出:“將者,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力,無力則三軍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朱文泉將軍認為,將領的成功僅有才還是不夠的,還需有德,德即應當遵守的社會行為準則、規范。他提出,為將之德,最基礎的方面至少應當包括忠誠、勇敢、愛兵三個方面。而忠誠是將德之首。所謂忠誠是指對國家、對人民、對軍隊、對事業忠貞不二,盡心盡力。為將者的忠誠不僅要經受嚴峻的戰爭環境的考驗,尤其是危難時刻、生死關頭的考驗,而且也要經受平時復雜政治環境的考驗。作為當代中國的軍事將領,忠誠集中體現在對黨的忠誠,對黨的事業的忠誠。我們的軍隊是黨的軍隊,必須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必須絕對聽從黨的指揮。忠誠于黨與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人民,具有本質上的完全一致性。絕不允許任何將領與黨離心離德,擁兵自重,更不允許任何人叛黨叛國。一個時期以來,國際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尤其是把我軍作為滲透破壞的重點。國內外敵對勢力極力鼓吹所謂“軍隊非黨化”“軍隊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政治觀點,千方百計否定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妄圖切斷黨、軍隊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尖銳復雜的滲透與反滲透、分裂與反分裂、顛覆與反顛覆的斗爭形勢,要求我軍將領不僅要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應對裕如,而且要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能見微知著,洞察秋毫,明辨方向。對于敵對勢力的種種“心戰”伎倆,我們要有足夠的識別力、足夠的免疫力、足夠的批判力。我軍將領的骨頭應當是最硬的,眼睛應當是最亮的。當年世界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擁有224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國土,擁有數萬枚核彈頭和400萬人軍隊的國家,沒有倒在敵人的武力攻擊下,而是在西方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攻勢下,自我解體了。對此無人不扼腕嘆息。蘇聯解體的教訓值得我們認真吸取。軍隊歷來是國家機器的重要支柱。軍事將領是支柱中的支柱。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軍將領要對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斗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增強憂患意識、政權意識和使命意識,不為噪音所擾,不為流言所惑,不為暗流所動,忠誠于黨,忠誠于黨的事業,忠誠于黨的宗旨與使命。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肩負起維護和鞏固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政權安全的政治責任。打好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主動仗,更好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堅持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使我軍真正擔當起黨賦予的歷史重任。
三戒:強調軍事將領成就輝煌的高尚情操
歷代軍事家都十分重視為將之戒。《三略》認為將領有“八禁忌、四明誡”,諸葛亮在《將苑》中指出將領要戒除“貪而無厭、妒賢嫉能、信讒好佞、料彼不自料、猶豫不自決、荒淫于酒色、奸詐而自怯、狡言而不以禮”等“八弊”。朱文泉將軍結合戎馬五十年的經歷,分析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經驗教訓,認為為將者,特別需要著重戒勝縱、戒懈惰、戒私欲,也就是警惕勝利時放縱、和平條件下懈惰、位高權重時私欲膨脹三大危險傾向。
作者指出,勝利是一種動力,但往往也可能成為一種阻力。勝利,尤其是連續的勝利能鼓舞斗志,振奮士氣,以利再戰。然而勝利也容易使人沖昏頭腦,滋生驕傲自滿情緒,染上“勝利病”,變得飄飄然起來,忘乎所以,麻痹輕敵,盲目自負,從而埋下失敗的禍根。由于“勝利病”具有侵蝕機體的隱蔽性、廣泛蔓延的傳染性,盡管其危害人人皆知,但總有人前仆后繼成為它的俘虜。因此要以極大的努力與決心,戒驕戒躁,積極斗爭,自覺做好隔離、消毒與防范工作,以避免這一瘟疫的傳染。這是一戒。和平是百姓之福,但長期的和平環境也容易使一支軍隊懈惰下來,舒舒服服當和平兵,舒舒服服過太平日子。這樣下去,會讓一支軍隊喪失血性,忘記自己的職責,弱化打仗的本領,成為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對于將領來說,在和平時期對內憂外患仍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是一種重要品格。在良將眼里,沒有和平與戰爭之分,只有戰爭與準備戰爭之分。作者希望為將者記取“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對懈惰始終保持警惕,不要在溫水中慢慢失去知覺,在溫水中慢慢消亡。這是二戒。作為事業的需要,將領通常位高權重。但權力弄不好也是天然的腐蝕劑。它容易放大個人的私欲,需要加以抑制與約束。作者認為,我們不反對將領合理的個人利益,更不反對將領建功立業、爭取榮譽,但將領決不能將個人利益置于國家、軍隊、人民利益之上。為將者要不斷改造自己的世界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淡泊名利,警惕私欲的膨脹。作者尖銳地指出,一個時期以來,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在資本的惡性滲透下,在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的腐蝕下,在西方意識形態的蠱惑下,我們一部分將領經不起考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發生了畸變。金錢泯滅了他們的良知,權力異化了他們的理念,享樂消磨了他們的意志。他們把個人利益凌駕于黨和國家利益之上,把占有與享用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社會關系、黨內關系、軍隊內部關系都轉換為私人利益的交換。資產階級腐朽沒落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侵入他們的肌體,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侵蝕了他們的靈魂。手中的權力變成他們謀取私利的工具,以致權力商品化,權力私有化,買官賣官,行賄受賄,貪贓枉法,結黨營私,完全蛻變為軍隊的蛀蟲,社會的渣滓。他們雖然人數極少,但影響極壞。例如某部海軍中將王守業,因道德敗壞,貪污、挪用公款數額巨大,被判處死刑。某部少將劉連昆長期向境外提供大量重要軍事情報,被判處死刑。某部中將谷俊山,涉嫌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濫用職權犯罪案,軍事檢察院于2014年3月31日向軍事法院提起公訴。而尤其令人不齒的是身居要職的徐才厚,擢至上將,竟貪贓枉法,墮落變質,中央已經將其開除出黨,對其涉嫌受賄犯罪問題移送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軍事檢察機關依法處理。他們已經蛻變成為軍中敗類,是我軍的奇恥大辱。這些令人痛心的案例說明,戒除私欲,已經極其嚴肅地擺在了我們每一個將領面前。
在當年黃埔軍校大門上,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黃埔軍校之所以成為中國近代革命將領的搖籃,正是因為堅持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武德,堅持了軍隊的基本道德準則。我軍建軍以來,正是因為執著追求高尚價值,即便“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斗如此頻繁”,將士們仍能堅持“背負著民族的希望”,充溢著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用鮮血和生命、勇敢和智慧鑄就了史無前例的軍事輝煌。
我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一支獻身于民族解放、階級翻身的偉大事業的軍隊,是一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軍隊,是一支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軍隊。黨的性質和宗旨,就是我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黨和軍隊的性質宗旨決定了我們軍隊同各種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鏟除腐敗毒瘤,凈化軍隊肌體,是保持我軍的人民軍隊性質,保持我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保持人民群眾對我軍的無限信賴,保持堅強的戰斗力的根本要求。腐爛的長矛難以刺穿敵人的鎧甲,帶著毒瘤的羸弱軀體無法與敵人廝殺。軍隊在打贏戰爭對手之前,必須先打贏反腐戰爭!要把報效國家、獻身使命、服務人民的誓言,鐫刻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斗爭中建功立業,實現一個軍人的真正價值。
這是《島嶼戰爭論·將論》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ū疚淖髡呦弟娛驴茖W院戰略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