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從退伍士兵到明星企業家——常州華日升反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陸亞建創業紀實
從退伍士兵到明星企業家——常州華日升反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陸亞建創業紀實
作者:蔡燕娟 楊楊 宗京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5-23 瀏覽次數:8326
常州華日升反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陸亞建
1978年3月,20歲的陸亞建懷揣軍人夢想,來到一支英雄的部隊——“臨汾旅”服役,被分在五三五團三連五班。三個月后,選到連部當衛生員。因表現突出,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被作為提干對象予以培養。
在連隊,陸亞建不僅衛生員干得出色,還當起了文化教員。業余時間,他喜歡擺弄電器,自己組裝電視機、收音機、音響,對攝影、電子設備有著執著的喜愛。1980年,部隊里戰士可以直接提干的政策被叫停。次年底陸亞建光榮退伍,回到了家鄉常州武進縣鄒區鎮西里村。
30多年過去了,如今陸亞建有了自己的企業,任常州華日升(集團)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他是如何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成功的企業家?他經歷了哪些呢?
對于陸亞建來說,四年的軍旅生涯磨練了他的性格,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退伍后,他回到家鄉從過醫,后又進入鄉鎮企業先后擔任會計、財務科長、廠長。軍人出身的他,憑借著果敢、執著的創業精神帶領華日升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使華日升從一個只有20余員工、資產200萬元的小公司,發展到如今擁有1200余人、資產超15億元的集團公司。
自主創新 八年磨一劍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華日升(集團)公司在陸亞建的帶領下,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自主創新。
1994年,時任武進鍛鑄造廠財務科長的陸亞建,開始參與反光膜的開發與研究。1994年至1997年間,他聘請了三位專家,投入資金800余萬元對反光膜項目進行研發。由于反光膜產品的生產技術難度特別大,三年過去了,研發沒有多大進展,專家們泄氣了,紛紛退出,企業面臨空前的危機。當時還只是財務科長的陸亞建卻堅信這個項目肯定能成功,并且擁有非常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前景。于是他毅然決定接過這個“燙手山芋”,擔任通明反光材料廠廠長,繼續攻克技術難關。
陸亞建接手反光材料項目研制以來,刻苦鉆研塑料、化工、溶劑、助劑、顏料、光學、機械制造、自動化控制、計算機應用等相關技術知識,通讀了200多本專業書籍,足跡遍布清華大學、中國計量科學院等30余家大中專院校、科研單位,先后咨詢了數百位專家教授,做了數千次實驗,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多年來陸亞建沒有一天是空閑的,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解決問題、設計方案、反復進行試驗論證,終于攻破了一道道技術難題:玻璃微珠的均勻涂布、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匹配、微米級焦距層的高精度涂布、微米級聚集層同心圓的反光曲面的反光工藝,等等。
成功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從1994年到2001年底的八年間,陸亞建帶領團隊不屈不撓、刻苦鉆研,成功攻克了數十項技術難關,研發出反光材料工業化生產的材料、工藝、設備等一整套專利技術。實現了反光材料的真正國產化,徹底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填補了我國反光膜工業化生產的空白,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韓國之后第四個擁有工業化生產反光膜能力的國家,走出了一條屬于中國反光材料行業自己的道路。目前產品在國內已大量替代進口,并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做大做強 傾心造名企
在反光膜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陸亞建又帶領技術人員開發研制出第二代、第三代反光膜。2006年3月,TM8200車牌級反光膜和TM1200高強級反光膜被列為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并已進入產業化生產。2008年,鉆石級反光膜項目又被列為常州市科技攻關項目、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
反光膜雖然研制成功了,但進口一臺設備需要近千萬美元,而且國外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有價無貨。陸亞建開始嘗試自主研制生產工藝設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6年的不斷摸索和調試,在2003年成功制造出一臺低速、恒速均勻、穩定轉動及自動化、高精度設計的國產設備,其生產出來的反光膜質量完全過關,而價格僅為進口設備的數十分之一。陸亞建不僅研發了生產設備,還一手設計了反光材料的生產線,為華日升成為國內最大的反光膜生產基地奠定了基礎。
陸亞建的不懈努力,使他所領導的常州華日升反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反光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反光膜生產基地。2008、2009年公司連續兩年被福布斯認定為最具潛力中小企業200家之一。目前公司占地350余畝,總資產達15億元,集團所屬公司參與了多部國家和行業標準的組織起草、申報,并擁有100余項專利,以“通明”為主商標及相關保護性商標17個,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獲得各級政府、部門的上百個獎項。
永不止步 協力共發展
陸亞建是行業內的技術權威,參與制定了多部行業標準,并同時擔任中國地名協會常務理事、國家認監委強制性產品認證安防技術專家組(簡稱TC15專家組)成員、江蘇省科協委員、常州市科協常委等10多個社會職務。
俗話說:笑看風云,閑觀榮辱。榮譽是社會對陸亞建及其團隊的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激勵。陸亞建面對各種榮譽從容淡定,他常說:“把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振興我們自己的民族工業,發展百年‘通明’,就是華日升人對中國百姓最大的回報。任何金杯銀杯,也比不上百姓的好口碑。”多年來,他憑著“誠信乃立”的一貫理念,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以誠信贏得客戶的信任。
陸亞建對自己要求嚴格,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自覺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實踐者,積極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每年提高員工工資及各項福利待遇;積極引進與培養高學歷、專業化的人才,充實到各基層部門;開展多樣化的文體活動,每年都舉辦新春員工聯歡會、在崗復轉軍人座談會;對特困職工家庭提供困難補助金,親自到醫院慰問生病職工,最大限度地凝聚正能量,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促進了企業的和諧發展。
在潛心發展企業的同時,陸亞建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成立了“通明”百萬光彩基金,先后資助慈善、教育、新農村建設、助學、幫困及其他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捐助金額千余萬元。大力開展“大手拉小手”獻愛心活動,資助若干名貧困生,讓他們安心完成學業,將來報效祖國,造福家鄉。他認為企業和個人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回報社會是企業應盡的責任,真正為社會做實事,為地方慈善公益事業做貢獻。